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世聞點滴

世聞點滴

世聞點滴

7900萬婦女「失蹤」

路透社報導,由聯合國撥款「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群島進行的調查顯示,在『南亞地區』有接近7900萬名婦女『失蹤』,成因是歧視女性——不論是出生前還是出生後的女性」。婦女「失蹤」的原因包括墮胎、「殺嬰和這些地區的人在分配食物時偏袒男嬰」。厚此薄彼的情況據稱一直延續到成年階段,結果女性長期營養不良。報導指出:「幼年女孩和懷孕期婦女的死亡率很高。」這些國家的男女比例只有100比94,而全世界的男女比例卻是100比106。7900萬這個數目就是根據以上數據推算出來的。

最長隧道通車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全世界最長的隧道在挪威通車了。這條萊爾隧道全長24.5公里,連接挪威兩個最大的城市,奧斯陸和卑爾根。隧道通車之前,駕車的人只有兩個選擇,要就走迂迴的山路,要就乘船渡過峽灣。新隧道非常重視安全問題,每隔500米就設有回車道,還有大型防火風扇把濃煙毒霧經通風井抽出,以及最精良的緊急應變系統。由於很多人害怕長隧道,萊爾隧道特別設置了大型的停車廣場,把全程分為四段。廣場的牆壁上用藍白燈光照明,使人恍如置身白晝,呼吸新鮮空氣。可是,調查顯示依然有百分之25的挪威人,因為怕有意外或者火警發生,所以會避免使用這條隧道。

瀕危動物重現以色列

以色列《國土報》一篇文章報導,許多本來在以色列絕跡的動物在當地重現。在內蓋夫和戈蘭高地,胡狼和豺狼再次三五成群。以色列北部老鷹的數目,最近計算發現增加到450隻。加利利甚至發現豹的蹤跡。人們以為在這個地區不會再看見豹了,豺狼也接近絕種邊緣。不過,這些獵食者現在回來了,連牠們的獵物——羚羊、野山羊和鹿——也回來了。有些動物是自己回來的,有些是經人手重新引入本來的棲息地。這些重新引入的動物包括野驢,現在已經有一百多頭再次在內蓋夫出沒了。

母乳益處多

「你想提高小寶寶的智商嗎?」《今日心理學》雜誌提出這個問題,然後說「看來捨奶粉而取母乳,就能輕而易舉地辦得到了」。母乳含有兩種天然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看來有助於神經系統的發展。該雜誌指出,實驗證明「同時吸收DHA和AA的兒童,無論記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語言的能力,都比其他兒童優勝」,可見天然母乳是最好的。

《科學》週刊指出,「研究也顯示,人為什麼會那麼喜愛自己文化的食品。婦女在懷孕或授乳時期喝胡蘿蔔汁,她們的兒女也會愛吃胡蘿蔔。……研究表明用母乳哺養嬰兒比用奶粉更好,因為這樣做會使嬰兒更容易接受新食品」,也教他們學會「吃什麼才安全。所以母親在懷孕和授乳期間有健康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好工難求

德國的《漢諾威匯報》報導漢諾威舉行的2000年世界博覽會,其中關於「全球對話」論壇的報導有以下標題: 「人皆有好工,依然是場夢」。雖然各國在1951年接納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則,1973年同意禁止雇用兒童,可是,現在全世界還有1億5000萬人失業,8億5000萬人就業不足,2億5000萬名兒童不得不淪為童工。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每天只靠不足兩美元過活。雖然各方面都付出很大努力,貧富差距卻有增無減。富有的國家和貧窮的國家所關心的問題也很不同。歐洲的政客高談優先認股權方案和商會影響力的時候,發展中國家的政客卻關注基本得多的問題,例如怎樣使人人都能接受基本的學校教育,以及為日漸長大的下一代製造就業機會等。

危城梅察達

「梅察達決不可再陷落!」猶太人建立現代以色列國的時候,曾經用這句口號來振奮人心。「但是梅察達確實會再次陷落。」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新聞稿指出,「梅察達會被大自然的力量摧毀。」這個著名的旅遊區「位於全球其中一個最脆弱的斷層:死海裂谷」。懸崖峭壁裂成數以百計的石塊,其中有些可能會被地震震鬆。其實根據電腦分析,在東部蛇徑那邊,有幾處地方有這種問題,而且已經安裝了長18米的鐵條來鞏固結構。坐落在梅察達北面的希律宮殿遺跡「也搖搖欲墜」,需要支撐,卻因資金短缺,維修工程到今天還沒有動工。差不多兩千年前,在離耶路撒冷100公里的梅察達,有967個猶太人頑強抵抗了羅馬軍隊圍城兩年。在羅馬人攻破城防的前一天晚上,據說城內的猶太人決定自殺,寧死不降。

小心太陽

墨西哥《宇宙報》一篇文章指出,人沒有充足的保護,就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可能會導致皮膚癌。據皮膚科醫生阿德雷阿娜·阿內德斯·豐塞卡說,太陽輻射的影響是不斷累積的,一般要到50歲後才會出現病徵。她建議在曬太陽之前30分鐘就要塗防曬霜,過了三四小時,下過水或大量流汗以後,要再塗一遍。淺膚色的人要用防曬指數30到40的防曬霜,深膚色的人要用15到30的防曬霜。即使這樣做了,也要謹記,防曬霜不能使人完全防止受輻射所傷害。加速曬黑的防曬露能使灼傷加劇,讓病情惡化。嬰兒的表皮防禦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要特別小心,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他們。

不再喜歡當教士

《紐約時報》報導,今天的天主教徒父母「不再熱中於說『我兒子是神父』」;「天主教領袖……很明白教士短缺的成因,往往在於現在的天主教徒父母不大願意孩子成為教士」。文章解釋,這是因為天主教徒的家庭單位比以前小,「要接受自己的獨子投入終生獨身的教士行列,是比較困難的。此外,受訪的父母表示,過去十年間,每次看到教士虐待兒童的新聞,就不禁動搖對教士的看法」。美國全國天主教主教大會進行了一次調查,對象是最活躍的天主教徒,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父母不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做教士或修女。大會代表兼教士愛德華·伯恩斯說,如果一對未婚青年男女在家庭聚會的時候,宣布他們正在同居,沒有人會批評他們。但是一個青年如果想當教士,就會給家人拉到一旁說:「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