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追尋原因

追尋原因

追尋原因

「少年人鬱鬱不樂的原因通常不只一個,反而包含多個造成緊張的因素。」——凱瑟琳·麥科伊博士。

少年人怎麼會鬱鬱不樂?背後可能有多個原因。首先,年輕人可能因為青春期出現的身體變化和情緒波動,而憂心忡忡,惶恐不安,於是特別容易產生消極的思想。其次,少年人也很容易因為自覺受同輩排擠,或遭傾慕對象拒絕而情緒低落。正如頭一篇文章指出,世界情勢有時也使成長中的年輕人抑鬱沮喪。不錯,我們正生活在「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提摩太後書3:1

況且,年輕人剛開始 面對生活的壓力。他們不像成年人富於人生經驗,善於處理問題。因此,少年人很多時就像身在異鄉的遊客一樣,對周圍的環境感到迷惘,但又多半不願意向人求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很容易變得抑鬱。

此外,還有其他因素可以使少年人抑鬱沮喪。且讓我們看看其中幾個。

失落感

抑鬱情緒有時會隨失落感而來。親人過世,父母離異,都可以使年輕人感到非常失落。少年人甚至可以因為寵物死了而感到極度沮喪。

使年輕人感到失落的事,有些不是顯而易見的。舉個例,年輕人搬入新居,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告別了要好的朋友,失落感可能油然而生。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目標,例如完成學業,也可以引發失落感。畢竟,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就不能像以往那樣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有些年輕人不得不忍受長期患病的痛苦。他們苦於跟同輩有別,也可能因為受同輩冷落而苦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有一種失落感,哀嘆自己不能過平常人的生活。

誠然,許多年輕人身處這樣的環境,卻沒有被失落感壓垮。他們傷心流淚,悲痛哀慟,但一段時間以後,心情就平復下來。為什麼許多少年人能夠承受生活的種種壓力,有些年輕人則承受不了,以致鬱鬱不樂呢?要找出答案並不容易,因為抑鬱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病。也許有些少年人比較容易抑鬱。

體內的化學物質不平衡

許多精神健康專家都相信,腦部的化學物質不平衡是抑鬱的主要原因。 *腦部的化學物質不平衡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因為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父母一方得了抑鬱症,少年人就大有可能患上同樣的病。《寂寞而悲憤》這本書說:「患抑鬱症的兒童的父母,多半有一方或雙方是抑鬱症患者。」

這引起了一個問題:子女的抑鬱症當真是遺傳 的,還是因為跟患病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習染 得來的呢?「是先天還是環境使然」這個問題實在難以解答,因為人腦極其複雜,而引發少年抑鬱症的其他因素也同樣複雜得很。

家庭環境

有人把抑鬱症稱為「家庭問題」,這樣說不無道理。正如上文指出,有些抑鬱症有遺傳傾向,父母可以把這種病傳給後代。但家庭環境也有所影響。馬克·戈爾德醫生說:「遭父母虐待的兒童,患抑鬱症的可能性相當大。同樣,父母要是對子女諸多批評,吹毛求疵,子女就大有可能患上抑鬱症。」父母溺愛孩子,過分保護他們,也會使孩子心緒鬱結。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子女就更 容易鬱鬱不樂。

不是 說,少年人患抑鬱症,通通是父母失職所致。這樣斷言只是以偏概全,無視其他誘發少年抑鬱症的因素。不過,在一些事例上,家庭環境是主要病因。戴維·法斯勒醫生說:「如果父母關係持續緊張,子女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家庭較和睦的孩子要大。一個原因是,父母只顧爭吵,忽略了子女的需要。另一個原因是,父母往往把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子女身上,使他們感到內疚,心中怨憤難平。」

以上所說的只是少年抑鬱症的一些病因。此外,還有別的因素。舉例說,有些專家聲稱,環境因素(例如營養不良,攝入毒素和濫用藥物)可以誘發抑鬱症。其他專家指出,某些藥物(例如抗組胺劑和鎮靜劑)也可能對當事人產生副作用。另外,有學習困難的孩子,看來特別容易患上抑鬱症。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跟不上同學,自尊心受創。

可是,不管原因是什麼,值得細想的問題是:我們該怎樣扶持抑鬱少年呢?

[腳注]

^ 11段 有些專家懷疑,儘管許多患者腦部的化學物質不平衡是遺傳的,有些患者最初卻是正常的,後來由於感情大受打擊,腦部分泌失調,才容易患上抑鬱症。

[第8,9頁的圖片]

家庭不和往往使年輕人鬱鬱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