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血腥的世紀

血腥的世紀

血腥的世紀

諾貝爾認為,只要擁有殺傷力巨大的武器,世界和平就得以維繫。任何侵略者一旦發動攻擊,其他國家就會隨即聯手把敵人消滅。他說:「侵略者既有這麼大的顧忌,也就沒有人敢發動戰爭了。」諾貝爾認為,沒有國家會如此不智,不惜發動戰爭而令自己走上滅亡之路。可是,上個世紀發生的事顯示了什麼?

諾貝爾死後不足二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大戰所用的都是殺傷力巨大的新型武器,例如機關槍、毒氣、噴火器、坦克車、戰機和潛艇。約有1000萬個士兵戰死沙場,受傷的比戰死的還高出一倍。慘烈的世界大戰叫人重新關注世界和平的問題,國際聯盟應運而生。美國總統威爾遜由於大力支持建立國際聯盟,因而在1919年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戰爭粉碎了世人對和平的希望。從多方面說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大戰更血腥、更可怖。二戰期間,希特勒把諾貝爾在克魯默爾的炸藥廠擴建,雇用了9000個工人,成為德國最大兵工廠之一。大戰結束時,盟軍投下了千多枚炸彈,把整座工廠夷為平地。頗諷刺地,人是利用了諾貝爾所發明的炸藥來製造炸彈的。

諾貝爾死後,隨後的世紀經歷了兩場世界大戰外,還有多不勝數的武裝衝突。新型武器有如雨後春筍,成了草菅人命的新工具。諾貝爾死後,數十年來,新型武器層出不窮,且讓我們看看其中幾種:

輕武器 這包括手槍、來福槍、手榴彈、機關槍、迫擊炮和其他輕便裝置。輕武器價錢低廉、維修方便而且操作容易。

輕武器自面世以來,一直威脅著平民百姓的生命。戰爭可就停止了嗎?絕沒有!邁克爾·克萊雷在《原子科學家公報》指出「冷戰結束以來,大多數戰爭」都是以輕武器「為主要作戰工具」。事實上,在最近發生的戰爭中,輕武器造成了百分之90的傷亡。單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四百多萬人喪生於輕武器之下。很多時候,使用輕武器的都是十來歲的少年。他們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就肆無忌憚,濫殺無辜,遑論良心不安了。

地雷 到了20世紀末,每天 平均約有七十人不幸踩著地雷,有的一命嗚呼,有的終身傷殘。受害者大多不是士兵,他們十有八九是老百姓。很多時候,地雷有特定的用途,目的不在於殺人,而在於傷人,使他們惶恐不安。

誠然,近年來很多組織、人士都為掃除地雷不遺餘力。可是,有報導說,每清除一個地雷,就有二十個給埋入地下,全球大約埋下了6000萬個地雷。地雷給埋入地下,不管是士兵還是在野外玩耍的小孩,一旦誤觸地雷就難逃厄運。地雷製造商不理別人死活,繼續做他們的生意,人還是用地雷繼續殘害無辜。

核武器 自從有了核武器之後,人類有史以來可以不用敵我對峙,就能立時把整個城市摧毀。請想想以下的例子。1945年,廣島和長崎幾乎給原子彈夷為平地,令人慘不忍睹。許許多多的人給原子彈酷烈的強光刺盲。因輻射以致健康嚴重受損的,不計其數。有的葬身於火海,有的死於原子彈熾熱高溫下。據估計,廣島和長崎一共有差不多30萬人無辜喪生。

不過,有些人會說,如果廣島和長崎要不是給原子彈所毀,大戰還會繼續下去,必有更多人無辜犧牲。儘管如此,眼見戰爭奪去無數人的性命,有些人遂遊說各國官員,管制全球核武器。事實上,有些人甚至很憂慮,人已經有能力自我毀滅了。

人已有能力製造出核武器,我們更容易實現和平嗎?有些人認為和平已在望了。他們說,畢竟人已沒有使用核武器超過半個世紀了。儘管如此,世上的情況並不如諾貝爾所說,只要擁有威力巨大的武器,戰爭就會終止。今天,戰爭還是持續下去,人只是利用常規武器作戰罷了。除此之外,據核政策委員會指出,數以千計 的核武器正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現今,恐怖活動已令人惶惶不可終日。很多人擔心,一旦恐怖分子得到製造核武器的原料,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就是在那些「公認」可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裡(其實誰也無權擁有核武器),誰也不敢保證意外不會發生。一次意外足以令整個世界陷入核子大禍患中。核武器帶來的禍害,實在跟諾貝爾所預見的和平南轅北轍。

生化武器 細菌戰就是利用微生物把敵人置諸死地。不管是細菌如炭疽菌,還是病毒如天花,都可以致命。天花病毒容易傳播,人一旦染上,就生命難保。除此之外,化學武器如毒氣也威脅人類的安全。數十年前,使用毒氣已是違法。但到現在,人還是製造了各種各樣的毒氣來殘殺無辜。

生化武器自面世以來,一直威脅著平民百姓的生命。情形是否一如諾貝爾所料,人「因為極其害怕而不敢發動戰爭」呢?剛相反,許多人愈來愈恐懼,恐懼有一天,就是平民百姓也會懂得使用生化武器來殺害別人。十多年前,美國武器管制及裁軍組織的主管指出:「人只要有點高中水平的化學知識,也不難在家裡製造出化學武器來。」

20世紀的戰爭比任何時期的戰爭都來得血腥、來得恐怖。這是毋庸置疑的。踏入21世紀,尤其是經過911事件之後(當時,紐約市和首都華盛頓受到恐怖分子襲擊),和平的前景就更黯淡了。史蒂文·利維在《新聞週刊》撰寫文章說,「科技已偏離了正軌,非但沒有制止罪惡,反倒令罪惡更猖獗嗎?從沒有人敢正視這個問題」。利維又說:「誰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呢?人類一向後知後覺,只懂追求所謂的科技進步。他們總是一廂情願,希望巨大的禍患不會發生。這樣做無疑是自掘墳墓。」

歷史稽稽可考,威力無比的炸藥、殺傷力強大的武器也不能帶來和平。人只是在和平的路上越走越遠罷了。那麼,世界和平只是空想嗎?

[第8頁的附欄或圖片]

把硝化甘油固體化

1846年,意大利化學家索布雷羅製成了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弱點是容易爆炸,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油性液體。在一次研究中,索布雷羅給硝化甘油嚴重炸傷,玻璃碎片把他的臉割得皮破血流。最後,他不得不放棄研究工作。此外,硝化甘油還有另一個弱點,是索布雷羅未能解決的:如果把硝化甘油倒出來,用錘子擊打,只有受撞擊的部分才會發生爆炸。

諾貝爾發明了引爆裝置,就是利用少量的火藥來引爆大量的炸藥。就這樣,索布雷羅所遇到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到了1865年,諾貝爾進一步發明了雷管來引爆炸藥。雷管是一個密封的小容器,裡面裝有雷酸汞。諾貝爾把雷管放進裝有硝化甘油的容器裡,利用導火索做引子,把硝化甘油引爆。

可是,處理硝化甘油仍然是一件異常危險的工作。例如1864年,諾貝爾在斯德哥爾摩附近開設的工廠,發生了爆炸,有五個人罹難,連他最小的弟弟埃米爾也不能倖免。在德國克魯默爾,諾貝爾的工廠也發生過兩次巨大爆炸。另外,人胡亂使用硝化甘油,也造成很多嚴重意外。有的把它用來點燈,有的用來擦皮鞋,也有的用來做馬車輪子的潤滑油。在開山鑿石時,人們用硝化甘油也很危險,因為殘餘的液體會滲進石縫,引致意外發生。

1867年,諾貝爾把硝化甘油轉化成固體狀。方法是把硅藻土加進硝化甘油裡。硅藻土是一種惰性物質,易於吸收流體。硝化甘油被硅藻土吸附後就變成了固體。諾貝爾把它稱為達納炸藥,是源自希臘語詞「威力」的意思。在隨後的日子,縱然諾貝爾研製了其他更先進的炸藥,達納炸藥還是他數一數二的重要發明。

然而,諾貝爾發明的炸藥卻有其他和平的用途。多虧這種發明,不少建設得以完成。例如,聖哥達隧道的落成(1872-1882年)、紐約伊斯特河地下石壁的爆破工程(1876年,1885年),以及希臘科林斯運河的挖掘工程(1881-1893年)。炸藥縱使貢獻良多,面世後卻瞬間跟毀滅、死亡結下了「不解之緣」。

[圖片]

哥倫比亞的一所警察局給炸彈摧毀

[鳴謝]

© Reuters NewMedia Inc./CORBIS

[第4頁的圖片]

諾貝爾死後不足二十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戰所用的都是殺傷力巨大的新型武器

[鳴謝]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

[第6頁的圖片]

在柬埔寨、伊拉克和阿塞拜疆,平民不幸給地雷炸傷,終身殘障

[鳴謝]

UN/DPI Photo 186410C by P.S. Sudhakaran

UN/DPI Photo 158314C by J. Isaac

UN/DPI Photo by Armineh Johannes

[第6頁的圖片]

據核政策委員會指出,數以千計的核武器正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

[鳴謝]

UNITED NATIONS/PHOTO BY SYGMA

[第7頁的圖片]

1995年,東京地鐵站發生了沙林毒氣事件,化學武器的殺傷力受到各方的關注

[鳴謝]

Asahi Shimbun/Sipa Press

[第5頁的圖片鳴謝]

UN/DPI Photo 158198C by J. 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