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鴕鳥蛋絕非平凡

鴕鳥蛋絕非平凡

鴕鳥蛋絕非平凡

《警醒!》南非撰稿員來稿

鴕鳥蛋在孵卵器內一動也不動,使人猜不透蛋內究竟有什麼乾坤。不過,來到鴕鳥養殖場,我們就有機會看到鴕鳥下蛋,以及其成長的奇妙過程。

悉心照料鴕鳥蛋

鴕鳥媽媽把蛋下在沙地上的淺穴裡。蛋呈乳白色,每個重達1.45公斤。 *工人每天把新下的蛋送到養殖場的孵卵器去,在接著的六個星期左右,孵卵器就是鳥蛋的家了。

孵卵器內的鳥蛋需要受到悉心照料。鳥蛋在攝氏37度左右可保舒適自在,這是雛鳥在蛋殼內發育成長的理想溫度。養殖場工人把鳥蛋放在特製的自動旋轉盤上,又或者每天親自轉動鳥蛋,免得卵黃或胚胎沉澱在殼底,黏在蛋殼的薄膜上。這是模擬鴕鳥在草原上抱窩時,經常滾動鳥蛋的做法。

蛋內一瞥

可是,我們又怎能知道蛋內的情況呢?工人輕輕地拿起鳥蛋,放在箱子上的一個孔內。箱子裡有燈泡照明;透過光,工人可以隱約見到蛋內胚胎的狀況。每隔一段時間,工人都會重複這樣做,以檢查胚胎的發育情況。如果經過多次透光檢驗,鳥蛋的中央仍然呈現流質狀,那就表示蛋沒有受精,工人就不會把鳥蛋放回孵卵器裡。

在孵卵器裡的39日期間,胚胎在光滑如瓷的蛋殼內生長神速。與此同時,氣囊也不斷形成,最後佔去蛋內約三分之一的空間。 *雛鳥在蛋內擠得受不了,於是擺開陣勢,要破殼而出。不過,有個重要過程必須先行發生,就是卵黃囊由卵黃囊蒂和肚臍收縮入雛鳥細少的腹內。這是生死攸關的,因為破殼後不久,雛鳥必需從卵黃囊取得養分和能量。

破殼而出

大日子終於來到了,我們在場親眼目睹整個過程。首先,雛鳥要弄破薄膜,佔據氣囊的位置,才能接觸到蛋殼。其他的雛鳥用破卵齒來啄破蛋殼,鴕鳥卻沒有破卵齒,牠們的喙堅硬度不足,要由一層保護膜遮蓋著。雛鳥喙朝著蛋殼,用後頸來擦破分隔氣囊的薄膜。經過一番推動和摩擦,雛鳥終於把薄膜弄破,佔據殼裡全部的空間。(參看A圖)

雛鳥終於吸到第一口空氣了!小小的肺部也開始運作了。可是,牠剛才這麼費力,殼內的空氣已經不夠用,憋得難以忍受。現在牠欲罷不能,必須竭力掙扎,破殼而出。使盡九牛二虎之力,頭不斷向後推,使勁地用喙來啄破蛋殼。雛鳥已疲憊不堪,忽然通過蛋殼上細小的裂縫,牠看見一線曙光,而且還嗅到陣陣清新的空氣!(參看B圖)

雛鳥休息過後,已經恢復體力,可以繼續掙扎下去。這時,右腳和細小的喙也加入幫忙,不消多久,牠像個小巨人一樣舉起裂開的蛋殼。這隻初生的鴕鳥,步履不穩的小傢伙,嘗試直坐起來,向著外頭的世界眨眨眼睛,多神氣啊!(參看C圖)

為什麼養殖場工人不幫雛鳥一把,打破蛋殼呢?他們不這樣做是為雛鳥著想。雛鳥的臍帶把卵黃吸入體內,然後收縮合攏,需要一段時間。人若胡亂地加速孵化的過程,就會對脆弱的雛鳥造成傷害,或令牠感染到嚴重的疾病。

無論如何,養殖場的雛鳥終於破殼而出了。牠們夾雜在破碎的蛋殼中,雖然疲憊不堪但卻揚揚得意,此情此景叫我們這些旁觀的人大為感動。

喜遇代父母

再過一會兒,孵卵器的暖氣把雛鳥的羽毛吹乾,軟綿綿的羽毛蓬鬆起來,樣子看起來更加可愛。然後,牠們給送到戶外一個細小的圍欄去。小鴕鳥多麼高興呢!因為終於如願以償,可以舒展一下雙腿的筋骨了。

次日,對雛鳥來說,又是另一個大日子。牠們會跟代父母相見,這些大鴕鳥會在未來三個月照顧雛鳥。自出生到這一刻,雛鳥並不會感到飢餓,因為牠們仍能靠體內的卵黃提供足夠的養分。不過,孵化後幾天,牠們就會感到餓了。有什麼是牠們可以吃的呢?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牠們竟吃代父母排出的新鮮糞便!養殖場職員解釋說,這有助雛鳥的免疫系統發育成長。

看看小鴕鳥多麼費勁地跑,為的是要趕上大鳥的步伐!這樣做可不容易啊。不過,鴕鳥幼雛生長速度驚人,一個月增高30厘米。因此,不出一個月,幼雛即能緊貼著比牠們大得多的成鳥奔跑了。

只消六個月的時間,牠們就會發育完成,身高接近2.5米。這些長腿子長脖子的鴕鳥,七個月前還不過是隻鳥蛋,一動也不動地躺在鴕鳥場的孵卵器裡,實在叫人難以置信。

[腳注]

^ 5段 如果想知道多一點關於鴕鳥的資料,請參看《警醒!》1999年7月22日刊16-18頁,「善跑不善飛,叫人嘖嘖稱奇的鴕鳥」一文。

^ 9段 鴕鳥蛋的外殼「有密密麻麻的氣孔,讓氣體進入蛋內。氣囊在蛋殼末端的兩層薄膜之間形成,這是下蛋後的冷卻過程促成的」。(《小卡魯的鴕鳥養殖場》)

[第23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孵化過程

A

B

C

[鳴謝]

草圖由Dr.D.C.Deeming提供

[第23頁的圖片]

雛鳥破殼而出的大日子!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John Dominis/Index Stock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