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改革之聲

改革之聲

改革之聲

《警醒!》德國撰稿員來稿

「如果我還年輕,一定會發起一場改革運動!」德國八旬老婦安娜宣稱。「您打算改什麼?」羅伯特問。「統統都改!」安娜答道。

很多人都會贊同安娜的想法。20世紀90年代中期,德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人覺得,「深入徹底的改革以及重大的社會變革」確有必要。也許你所在的國家也有類似的情形。

每當公眾熱切呼籲變革,政府時常許諾改革。弗德烈克·埃斯助理教授專門研究教育與政府管理,他談到教育改革時這樣說:「改革通常是象徵性的,目的是安撫焦躁不耐的民眾。」我們一會兒在報紙上讀到大字標題,宣告國家實施財政、醫療、農業、法律改革的計劃,一會兒聽說要推行教育、福利、刑罰的改革 *,一會兒又讀到某些教會的成員力主改革教義。

改革與現狀

是什麼推使人們呼籲變革?人類總是試圖改善周遭的世界,有的借助選舉、有的借助金錢、有的借助立法、有的借助赤裸裸的武裝力量。這一切源於人類根深蒂固的願望,試圖改變生存現狀,保障下一代有更好的未來,使社會在福利、道德、公義方面達到理想狀態。只要世上還有人在無知、疾病、貧窮和飢餓中掙扎求存,改革之聲就會不絕於耳。

儘管許多人熱切歡迎改革,其他人卻對改革者及其目標不以為然。有些人希望維持社會現狀,認為推行改革的人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意圖改變世界,卻脫離現實。《德國改革運動小記1880-1933》指出,改革者「往往淪為批評、政治漫畫和諷刺文章的攻擊目標」。法國劇作家莫里哀說:「沒有比企圖改良世界的行動更愚蠢、更可笑的。」

你的觀點如何?改革能夠改善世界狀況嗎?還是說,改革者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家?古往今來的改革又如何?改革者是否達到了他們的目標?下面的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

[腳注]

^ 《警醒!》的一貫宗旨是「對政治嚴守中立」。本期關於改革的討論,旨在為讀者提供資訊,並指出人類難題的惟一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