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齊來認識「針線街的老婦人」

齊來認識「針線街的老婦人」

齊來認識「針線街的老婦人」

《警醒!》英國撰稿員來稿

厚實無窗的高大圍牆環繞著老婦人的莊嚴府邸;守衛頭戴黑色禮帽,身穿紅色背心配以粉紅燕尾服,威風凜凜地把守著入口。隱蔽的攝錄機嚴密地監視出入的訪客。「針線街的老婦人」到底是何方人物?為什麼要這麼勞師動眾來保護她呢?

「老婦人」不是別人,正是世上數一數二的金融機構——英格蘭銀行。為什麼好好的一所銀行,竟取了這麼奇特的名字?針線街位於倫敦,曾是許多商會的所在地。這條街之所以叫做針線街,看來是由於一所製針廠的盾徽上所刻的三根針。英格蘭銀行成立大約一百年後,政治家兼喜劇作家謝里丹在下議院提到這所銀行時,稱之為「生活在古老名城的老婦人」。漫畫家吉爾雷突發奇想,把銀行畫成一位老婦人。自那時以來,英格蘭銀行就被人叫做「針線街的老婦人」。

急需成立國家銀行

17世紀的倫敦,存款和黃金交易等業務大部分由金匠管理。起初這個安排還算不錯,但後來斯圖亞特王室開始不償還借款,導致財力雄厚的金匠相繼破產。當時英國正跟法國交戰,政府極需籌措資金應付戰事的開銷。

到了1689年,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雙雙登上王位,國家急需成立一所國家銀行,既替政府理財,也替政府籌集資金。議會考慮過不同的方案後,最後不顧強烈反對,採納了蘇格蘭商人佩特森的建議。建議要求倫敦的居民借錢給政府,而政府會向他們派發百分之8的利息,並邀請他們加入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局。政府期望能籌集到120萬英鎊,結果在兩星期內,資金滾滾而來。1694年,英格蘭銀行正式營運。

40年後,銀行遷到針線街去。現時的銀行結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樓高七層,有一個深入地底的巨型儲物庫。銀行共佔地1.2公頃。

幾經風雨

起初,顧客把他們的英鎊、先令、便士拿到銀行保管時,銀行會發給他們一張手寫銀行券。顧客只需出示這張銀行券,就能兌取黃金或鑄幣。當然,如果人人都在同一時間提款,銀行就會發生擠兌的危機了。有好幾次,英格蘭銀行差點就要破產。例如,在1797年,英國跟法國展開的戰事,再一次險些把國家的經濟拖垮。投資人倉皇提取存款,銀行儲備一掃而空,結果,在接著的24年,銀行不再發還黃金,轉而發行小面額的紙幣給顧客。這段日子稱為「限制時期」,而銀行就是在這段時期被人戲謔為「針線街的老婦人」。由於紙幣發行倉猝,品質粗劣,引來一些不法之徒偽造鈔票。不過,當時製造偽鈔的刑罰相當重,共有300多人因此被絞死。

英格蘭銀行也曾遇上另一場風波。1780年,倫敦的暴民企圖襲擊銀行大廈。自此之後,一隊士兵奉命每晚在銀行大廈巡邏,確保國家的黃金穩當安全。這個安排到了1973年才停止。

19世紀期間,英鎊和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鈔票成了世界上最有信用的貨幣。可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情況就完全改變了。戰爭耗資巨大,令國家的經濟一蹶不振。許多投資人爭相把紙幣兌換成黃金,不久,金幣就已耗盡,銀行只好用小面額的紙幣取而代之。日常所用的金幣從此銷聲匿跡,成為歷史。1931年,英國完全脫離金本位制,這意味著英鎊的價值不再跟固定數量的黃金掛鉤了。

英格蘭銀行一直都是一所私人銀行,到了1946年才成為政府擁有的中央銀行。

「老婦人」忙個不停

英格蘭銀行是一所中央銀行,管理政府賬目,就金融政策向政府提出意見,並釐定適當的利率以穩定幣值。銀行的顧客還包括其他商業銀行和外國央行。銀行的地下室收藏了國家的黃金儲備。銀行在倫敦市郊一個嚴密的地方印製新鈔票。

倫敦的位置很接近零度經線(子午線),是個繁忙的大都會。市內的英格蘭銀行地位舉足輕重,嚴密的圍牆內所進行的種種交易,對整個金融世界影響深遠。而「針線街的老婦人」從不言休,仍然緊緊操控著國家的經濟命脈。

[第24頁的圖片]

1694年,銀行的第一個憲章

[第24頁的圖片]

1793年,手寫的5英鎊紙幣

[第24頁的圖片]

1794年,位於針線街的銀行大廈

[第24頁的圖片]

1911年,1英鎊金幣

[第24頁的圖片]

1797年,銀行的首張漫畫(局部),吉爾雷繪

[第25頁的圖片]

1928年,10先令紙幣

[第25頁的圖片]

自1939年啟用至今的銀行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