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倫敦緊急求助電話

倫敦緊急求助電話

倫敦緊急求助電話

《警醒!》英國撰稿員來稿

「倫敦的面積有1600平方公里,無論哪裡有病危或重傷的人,我們的目標都是要在8分鐘之內接觸到他們。雖然求助案例逐年上升,我們也能在百分之75以上的案例中達到這個目標。」——倫敦救護服務中心協調主任羅布·阿什福德說。

我獲邀參觀倫敦救護服務中央控制室。這個歐洲最大的救護服務中心位於泰晤士河南面的滑鐵盧火車站,每天處理約莫三千個求助電話。這些電話來自一個人口大約七百萬的城市,當地有超過三百種語言。控制室的三百個員工究竟怎樣分工合作,應付這個艱巨的工作呢?

救援級別

我觀察一個接線生怎樣接聽「999緊急電話」。999是英國的緊急求助電話號碼。接線生很快就找到出事地點和最接近的道路交匯處。地圖隨即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為了評定事件的輕重緩急,她問對方一連串的問題:多少人需要援救?年紀多大?男的還是女的?他們清醒嗎?呼吸正常嗎?胸口有沒有疼痛?正在流血?

接線生輸入資料,電腦自動把事件分為不同級別:紅色警示——有即時生命危險;黃色警示——嚴重,但沒有即時生命危險;綠色警示——輕微,沒有即時生命危險。然後,接線生將評估的結果發送給同事,安排人手往事發地點救援。

現場支援

救援隊伍擁有395輛救護車和60輛緊急救援車。控制室收到緊急事故的通知後,就會指派最接近事發地點而又合適的車輛到場救援。騎摩托車的救護員也隨時候命。摩托車能大派用場,是因為它易於在堵塞的車輛間左穿右插,及早到達現場。還有12位醫生輪流當值,24小時為救護員提供協助。

我參觀控制室期間,當地警察報告,一條繁忙的公路上發生了嚴重的交通意外。當時,一輛救護車已經在場,但警察仍然通知救護車總部。為什麼呢?就是要讓總部知道,他們可能要隨時派遣直升機救援。這架鮮紅色的直升機每年飛行大約1000次,執行任務。救護員和醫生乘坐直升機,把重傷者送到皇家倫敦醫院,即時接受治療。

2004年,一支腳踏車救護隊在倫敦希思羅機場投入服務。市中心也有這樣的車隊,現在服務已伸延至機場範圍。機場的腳踏車救護隊有緊急醫護人員和救護員當值。這樣,救護車就能騰出來執行其他任務。腳踏車安裝了藍燈和警報器,掛在車輪旁邊的袋子盛著35公斤的裝備和物品,包括心肌震顫消除器、氧氣和止痛劑。

機場的腳踏車救護隊投入服務只有幾天,果然大派用場。在希思羅機場四號閘口,一個35歲的女子突然感到不適,呼吸停頓。控制室接到999緊急電話,不到一分鐘,兩個腳踏車救護隊員就能到場進行急救,輸送氧氣。救護車把女子送進附近的醫院。她病情稍稍好轉,就親自答謝腳踏車救護隊員救她一命。

擴大服務

如果撥999電話求助的人不懂英語,電話就會轉駁到傳譯員那裡。當然,接線生要辨認對方的語言絕不容易。要是對方感覺焦急或受壓而說話急速,要分辨他們的語言就難上加難了!

為了教育大眾急救常識,有關部門製作了一輯附有英語字幕的數碼光碟短片(DVD版)。倫敦救護服務中心出版的新聞報指出,短片旨在鼓勵倫敦的南亞裔居民「學習心肺復甦法」。短片也說明救護服務中心怎樣處理收到的999電話。

英格蘭的首府是國際大都會,其中的居民想必十分感激救護人員的工作。不論有很多人還是只有一個人需要救援,也不論求助者身處地面以下還是高樓之上,救援隊伍都能迅速援助。談到倫敦救護服務中心的成員,一個參與志願服務的醫生說:「跟我合作過的人當中,他們是最好的一隊醫護人員。」全球最大的救護隊伍為人提供免費服務,他們配得以上的稱讚。

[第11頁的附欄]

困難與挫折

有人為了查詢個人資料而胡亂來電,有人害點小病或受了點傷就求援,有人無意中撥打了999,更有人為了取樂打電話來。凡此種種都給緊急救援服務造成困難。更不好的是,有時病人和其他人(病人的家屬)對前來協助的醫護人員破口大罵,甚至動粗!他們感到生氣,也許因為情緒緊張、濫用藥物,或者認為醫護人員來得太晚。當局多做點公民教育後,情況已有所改善,但要徹底解決問題絕不容易。

[第10頁的圖片]

救護服務中心每天處理約莫三千個緊急求助電話

[第10頁的圖片鳴謝]

所有圖片:Courtesy of London Ambulance Service NHS 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