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涉水鳥——大地任我行

涉水鳥——大地任我行

涉水鳥——大地任我行

《警醒!》西班牙撰稿員來稿

試想像,你正身處北極凍原,在北極的夏天住了兩個月,這裡基本上沒有日落。隨著冬天迫近,你便往南美洲、澳大利亞或南非等地方去。在整年的其他時間,你不斷遷移,在每片陸地的沿岸地帶找尋你最喜歡的佳肴美食。這就是世界上許多涉水鳥的基本生活習慣。

涉水鳥是喜歡在淺灘覓食的鳥類。 *在北半球較寒冷的月份,這些濱鳥總愛集結在多爛泥的河口、海灘、淤泥灘或岩石嶙峋的海岸線,因為這些地方人煙稀少。到了較暖和的月份,遊人紛紛擁到海灘,牠們便遷徙到北極和亞北極地區去。在那裡,短短的夏季不但為涉水鳥提供了一個棲息之所,也供應牠們豐富的食物,好讓牠們孵育幼雛。

涉水鳥不怎麼色彩斑斕,但牠們飛翔的風姿,還有翅膀上耀眼的斑紋,卻引來無數觀賞者的豔羨目光。《濱鳥——美麗的泊岸浪者》(英語)一書指出:「[濱鳥]飛翔時,有時會用翼尖在水面一掠而過,有時會在海拔6000米或以上的高空飛行,對於風向和氣流都掌握得分秒不差,絕對是飛行的高手。」

成群結隊,確保安全

涉水鳥經常群集在糧食充足的地方。牠們成群結隊,看來是為安全的緣故。那些喜歡捕食鳥兒的鳥類,比如隼鳥,都偏愛獨行的獵物。涉水鳥一大群、一大群地擠在一起,就能使捕食鳥打消進攻的念頭。此外,數千對眼睛嚴密地環視四周,也可即時察覺到捕食鳥的行蹤。有時候,種類繁多的涉水鳥會混雜在一起,以求獲得多點保護。

一大群涉水鳥拍翼起飛,景象實在壯觀。數百以至數千隻密密麻麻地一起飛,在天空中迴環打轉,時而往上飛,時而向下滑,彷彿有一對隱形的手控制著牠們似的。《世界鳥類手冊》(英語)指出:「成千上萬的涉水鳥在空中高速飛行,做出高難度的動作,而且配合得天衣無縫,實在是個奇跡。」鳥類學者透過研究一群黑腹濱鷸的高速膠片推斷,只要一隻濱鷸帶頭做出某種「花招」,其他濱鷸便會迅速模仿,一隻接著一隻地做出相同的動作。

大地任我行

一些涉水鳥可說是足跡遍天下的旅行家,例如紅腹濱鷸、三趾濱鷸。牠們的繁殖地比任何鳥類的繁殖地更接近遙遠的北極。基本上,不論你在世界任何一處,都可以在沿岸一帶找到涉水鳥的蹤影。涉水鳥每年的遷徙路程長達3萬2000公里。

遷徙途中,涉水鳥有時候需要飛越大海,但由於不習水性,牠們無法在水面上歇息。因此,涉水鳥在出發前必須貯存充足的「燃料」,按比例計,牠們所儲備的「燃料」比一架珍寶客機還要多。涉水鳥在啟程時所儲備的「燃料」約佔牠體重的百分之40。究竟涉水鳥是用什麼方法積存「燃料」的呢?

戴維·阿滕伯勒在《鳥類的生活》一書解釋說:「為了積聚體內的脂肪,涉水鳥就在海岸的淤泥灘上,狼吞虎咽地飽餐一頓,結果與夏天的體重相比,牠們的體重在數星期內增加了接近一倍。牠們體內積聚的脂肪甚至可能比統計出來的數量還要多,因為牠們大部分內部器官(包括腦子和內臟)都會收縮。這樣做不但可以騰出空間貯存脂肪,還有助於減輕體重。」

太平洋金鴴是了不起的旅行家。牠從阿拉斯加遷移到夏威夷群島。要一口氣飛畢4500公里的路程,牠必須堅忍不拔。不但如此,牠能夠在大海中心確定夏威夷的位置,也是鳥類航行的一個奇跡。研究人員監視金鴴的飛行活動,發現牠們能夠在四天內完成遷徙旅程。一隻老金鴴甚至在兩地之間往返了超過二十次!

當太平洋金鴴抵達北極的繁殖地時,這些刻苦耐勞的飛行員就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在兩星期內,牠們必須找個配偶,擇地築巢。接著,牠們大約有三個星期孵卵,還有三個星期餵哺雛鳥。在7月底,牠們又再一次向南方飛去。

遷移旅程,危機四伏

涉水鳥的長途旅程確實危機重重。人類是危害涉水鳥生存的重大威脅之一。在19世紀,博物學家約翰·詹姆斯·奧杜邦報導,一群捕獵者在一天之內射殺了4萬8000隻美洲金鴴。今天,美洲金鴴在全球各地的數目稍微回升,但這種涉水鳥的總數可能仍不及上述被殺美洲金鴴的數字。

另一個更嚴重的威脅是濕地流失。對涉水鳥來說,要適應沒有濕地的生活殊不容易。《濱鳥——世界涉水鳥識別指南》(英語)解釋說:「涉水鳥的繁殖、遷移和渡冬的習性許多許多年來都是這樣,很可惜,人類不費吹灰之力,就破壞了牠們的棲息地,連牠們的習性也改變過來。」事實上,數以百萬計的涉水鳥能否生存,取決於人類能否保存幾個主要的棲息地,好讓牠們在遷移過程中停下來進食和休息。

其中一個例子是美國新澤西州西南沿岸的特拉華灣。每逢春天,有一萬多隻紅腹濱鷸集結在這個海灣,大量啄食鱟卵。這些涉水鳥剛剛完成了「鳥類世界中最長途的不間斷飛行旅程」,已經餓得發慌了。在兩星期內,牠們從巴西東南部飛了8000公里,一直來到特拉華灣,抵達時體重減了一半。

防護自然資源的人其實可以盡點努力,保護涉水鳥最愛停留的一些地方,確保這些地方不受外界破壞。也許,我們居住的地方附近也有一個能讓涉水鳥棲息之所。要是你一睹大群涉水鳥在波浪滾滾的海面上盤旋打轉,或者聽過牠們美妙動人的鳴叫,便發覺牠們實在教人難忘。

博物學家阿瑟·莫里斯寫道:「愛觀賞濱鳥的人都有同感:我們各人花了無數的時間,站在荒蕪的沙灘或淤泥灘上,觀賞過一大群濱鷸展翅齊飛,在天空中黑白暉映,不約而同地迴環打轉。每次看到此情此景,我們都不禁嘆為觀止。」

[腳注]

^ 4段 涉水鳥又稱為濱鳥,屬於鴴亞目,有超過二百個品種。

[第18頁的附欄或圖片]

足跡遍天下的旅行家

紅腹濱鷸大概可以奪得最長途飛行獎。這類涉水鳥在加拿大遙遠的北部地區繁殖,通常在西歐或南美洲南端過冬(兩地相距超過1萬公里)

[鳴謝]

KK Hui

觀察荷蘭及毛里塔尼亞一群約一百萬隻黑腹濱鷸的活動

斑尾塍鷸從位於西伯利亞的繁殖地分散各處,飛往不列顛群島、南非、中東、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方

三趾濱鷸的蹤跡差不多遍及全球各個海灘,部分更在北極950公里的範圍內繁殖

[第16,17頁的圖片]

涉水鳥無法在水面上歇息,因此要飛越大海涉水鳥必須貯存足夠的脂肪

[第16,17頁的圖片]

三趾濱鷸成群結隊,確保安全

[第17頁的圖片]

蠣鷸

[第17頁的圖片]

鶴鷸在濕地覓食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上、下圖:© Richard Crossley/VIR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