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讀者之聲

讀者之聲

讀者之聲

新版《警醒!》 昨天晚上,我看完了《警醒!》2006年1月刊。新版的《警醒!》更像是一份用來研讀的刊物,能激發讀者思考,我真的非常喜歡!雜誌的每個部分,都讓我看出耶和華正在引導我們在屬靈方面不斷進步。

B.N., 加拿大

我今年16歲。《警醒!》的新特色對我們研讀聖經大有幫助。有些文章還附有一系列問題,幫助讀者沉思雜誌的資料。我很喜歡在學校的作業裡運用《警醒!》的資料。衷心希望你們能夠繼續出版這些有益、有趣又實用的文章。

S.N., 納米比亞

《「漸凍人」憑信心忍受煎熬》(2006年1月刊) 讀了傑森·斯圖爾特的經歷後,我的所有難題彷彿都變得微不足道了。我看出,我們按照自己的環境盡力事奉上帝,無論做得多或少,耶和華都會珍而重之。傑森妻子自我犧牲的精神和她對耶和華的堅強信心實在令我敬佩。我會一直把這個經歷銘記在心,使自己能面對將來可能發生的難題。

C.R.S., 秘魯

看完傑森的故事我哭了。這不僅是因為讀到他的痛苦而難過。身為耶和華見證人,我也因擁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屬靈弟兄而感到自豪,所以流下淚來。我從這篇文章看出,「時間和不能預見的遭遇」可以降臨到我們任何人身上,所以,隨時作好準備迎接考驗是非常重要的。(傳道書9:11

T.A., 匈牙利

我媽媽因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去世了。因此,傑森的經歷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他的榜樣激勵我繼續在傳道工作上盡心竭力。我在禱告裡祈求耶和華繼續強化傑森弟兄和他的妻子。

L.Z.G., 巴拉圭

傑森在健康的時候,花了不少時間作深入的個人研讀,所以當困難來到時,他能夠有所需的屬靈力量熬過逆境。這一點值得我深思。我現在更有決心,要在個人研讀方面再加把勁。

Y.M., 日本

《青年人問——為什麼我會自殘身體?》 (2006年1月刊) 我是一個年輕人,曾經為擺脫毒癮和酒癮而多番掙扎,但最棘手的難題卻是自殘身體。這是一場持久戰,幸好能夠讀到這一類的文章,這給我力量繼續打這場仗。實在說不出有多感激你們。

E.C., 美國

我從十幾歲就開始自殘身體。我現在五十六歲,雖然四年前戒除了這個惡習,但有時候要面對的難題實在太大,所以會再次產生自殘身體的衝動。這篇文章說到我的心坎裡。我深信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像我這樣的人重拾勇氣,面對生活。

一位讀者,荷蘭

我今年17歲。謝謝你們寫了這篇文章。自殘身體正是我的難題。最近,我又割傷自己了。之後,我向媽媽求助,請她和我一起禱告。我在文章中讀到,雖然我有這個難題,耶和華卻仍然愛我。你們的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為此深深感激上帝。

N.M., 捷克共和國

我看到這篇文章的那一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今年18歲,也有自殘身體的惡習。疼痛有助於我抑制自己的情感。我時常想傷害自己,又不知道怎樣遏止這種想法。我看到這篇文章時非常驚訝,眼淚奪眶而出,禁不住禱告感謝上帝。只有在耶和華的組織中才可以找到這樣的安慰!

A.P., 俄羅斯

我14歲的時候開始用自殘身體的方法消減心中的苦痛。有一次,我還因此進了醫院。我發覺,寫日記對於控制自殘的衝動很有幫助。此外,我也會在想自殘身體的時候,打電話給一個有同情心的朋友。禱告是個尤其有效的方法。當我覺得自己不配向上帝禱告時,朋友們和基督徒長老就會和我一起禱告。這是一場艱苦的鬥爭,但是我已經學會如何應付,也學會接受所有形式的幫助。這樣,我就不用自殘身體了。

N.W., 德國

這篇文章的第一頁有一幅圖片,圖片中的女孩正在拉扯自己的頭髮。文章還提到「莎拉」用扯掉自己頭髮的方法懲罰自己。我女兒有拔毛髮癖,症狀是常常扯掉自己的頭髮。這是一種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患者的行為是不由自主的,他們並不是想傷害自己。扯頭髮的行為不會發展成自割身體。

M.H., 美國

《警醒!》回應:拔毛髮癖一詞出現於19世紀後期,指的是一種不正常的行為,發病時患者會不由自主地扯掉自己的頭髮。我們採用那張圖片,是想用文雅的方式說明,拉扯頭髮是有些人用來自殘身體的方法。這並不是說,任何有這種拉扯頭髮行為的人,都是文章所談及的自殘身體的人。正如以上讀者所指出,拔頭髮的習慣更可能是強迫性神經官能症的症狀。

不管怎樣,一些專家指出,人必須了解不同患者拔毛髮的原因,才能以最合適的方法治療他們。有拔毛髮癖的人最好看看專科醫生,好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找出適合自己的療法。

《你知道嗎?》(2006年1月刊) 有了這個新的欄目,真是好極了!我們常常要教導孫兒孫女。他們每天都閱讀聖經,平時也讀《警醒!》文章來完成部分的學校作業。現在有了這個新欄目,可說是錦上添花。謝謝你們這麼關心年輕人。

B.E., 美國

這個欄目很有挑戰性,我每次找到一個答案,都會十分開心。昨天,我花了整整一個晚上讀這一頁,確實太有趣了!我長大以後,也要參與製作這份雜誌,好幫助其他人也認識耶和華!

D.H., 美國

我今年八歲。我們全家會在家庭研讀的時候一起讀這一頁。我們大家一起找資料,十分開心。「我是誰?」這個部分有時候很難回答,但是我們很喜歡接受這個挑戰。請繼續出版這些好文章。

C.W.,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