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格會的「神聖試驗地」
貴格會的「神聖試驗地」
1656年7月,來自西印度群島巴巴多斯的「燕子號」停泊在現今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的代理總督理查德·貝林厄姆下令攔截乘客瑪麗·費希爾和安·奧斯汀,不准她們下船。有人在她們的行李中發現了100本書,據說書中鼓吹一些牽涉「墮落思想、異端邪說和褻瀆上帝的教義」。
查收的書籍被堆積在市集焚燒。他們把兩名女子關進監獄,剝去衣服,察看是否有行巫術的跡象。她們被囚禁在封上窗戶的牢房裡,在黑暗中過了五個星期。誰膽敢跟她們說話,就會遭罰5英鎊。最後,瑪麗·費希爾和安·奧斯汀被遣返巴巴多斯。
一個同時代的編年史家曾這樣問當地的官員:「來的是區區兩個女子,你們何必膽戰心驚,彷彿大軍壓境?」原來,這兩個「危險」女子是抵達北美洲的第一批貴格會傳道人。貴格會由什麼人組成?為什麼他們被視作洪水猛獸呢?
公誼會
貴格會,又稱基督教公誼會或教友會,興起於17世紀的英國。公誼會的創始人喬治·福克斯(1624年-1691年)出生於萊斯特郡,是一個織布工的兒子。福克斯自稱聽到一個奇異的聲音,就認定他能夠直接與神溝通,從神獲得啟示而無需通過居間人。《美國人的宗教史》(英語)一書說,「公誼會創立於1652年」。
公誼會為什麼被人稱為貴格會(音譯,意即戰慄的人)呢?一份參考資料說,「他們受神啟示之前,總會因激動而戰慄」。另一份參考資料則說,「他們之所以渾身戰慄,是因為畏懼神的聖潔和莊嚴偉大」。貴格會一心尋求真理,致力於復興早期的基督教。
他們認為,人應該向聖靈、聖經時代的先知、基督的使徒和人內在的「真理之光」尋求指引。所以,聚會的時候,他們會在不同時段集體保持靜默,好讓每個信徒能夠在靜默中尋求 *
神的指引。任何人得到神的啟示,都可以開口發言。貴格會成員相信公平公正,主張誠實無偽,提倡簡樸的生活,反對暴力。他們也認為所有的基督徒,包括婦女,都應該參與神職。貴格會挑戰宗教權威,拒絕教會裝模作樣的崇拜儀式,又宣稱他們是由內心的「真理之光」而非神職人員所引導,結果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和懷疑。貴格會傳道人的宗教狂熱尤其令人不安,不但激起民憤,惹來暴徒的滋擾,連政府也干預他們的活動。
貴格會成員在英國遭受迫害和監禁,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被人驅逐甚至處死。例如,從1659年至1661年,當局在波士頓以絞刑處死傳道人瑪麗·戴爾、威廉·萊德拉、威廉·魯濱遜和馬默杜克·斯蒂芬森;還迫害其他傳道人,或把他們鎖上鐵鐐、打上烙印,或鞭打他們,甚至削掉一些人的耳朵。一個名叫威廉·布倫的男子被施刑者用焦油浸過的繩子在他赤裸的背上抽打了117下。儘管貴格會受到如此殘忍、野蠻的對待,他們的人數卻繼續增加。
威廉·佩恩和「神聖試驗地」
從1681年起,貴格會在北美洲經歷了意想不到的轉變。來自英國的年輕人威廉·佩恩(1644年-1718年)歸信並加入了貴格會,他以貴格會的理想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由貴格會成員管理的殖民地,稱為「神聖試驗地」。身為英國海軍上將的兒子,佩恩是個和平主義者,曾因為四處宣揚他的理念,又撰寫有關的文章而受到監禁。
當時的英國國王欠下佩恩父親一筆債款,他把北美洲的一大塊土地批給佩恩作為賠償。在這個新殖民地上,皇家特許狀給予年輕的佩恩幾乎毫無限制的權力。這塊土地命名為「賓夕法尼亞」,意為「佩恩的林地」,以紀念佩恩上將。在這裡,信奉各種宗教的人都享有宗教自由。
佩恩首先差表兄弟威廉·馬卡姆到美洲去做自己的代理人,確保新殖民地範圍內數目不多的歐洲人接受佩恩的統治,並向美洲原住民購買土地。1682年,佩恩乘船沿特拉華河上溯,第一次察看自己的殖民地。在沙卡馬遜(現稱肯辛頓,屬於費城)他與原住民訂立了一個公平條約。然後,在距離沙卡馬遜不到1.5公里處,他規劃了一個新社區,稱為費拉德爾菲亞
(簡稱費城),意思是「弟兄之愛」。這個殖民區迅速發展起來。佩恩返回英國為他的殖民地做宣傳,鼓勵人們遷居。他描繪那裡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壯闊,有野生動物和上好的動物毛皮。他許下承諾,新政府會對宗教採取寬容態度,讓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共存。無論是商人也好,生計無著的人也好,有志於建設理想政府的人也好,通通受到歡迎,可以遷入這塊殖民地。
來自英國和北愛爾蘭的貴格會成員紛紛響應,希望能夠擺脫歐洲的社會和政治弊端。來自歐洲萊茵河兩岸的門諾派教徒以及類似的宗教派別成員也遷到新殖民地。早期移民大多數都是貴格會成員。佩恩發表講話,祝福殖民地有個好開始。1683年,他寫道:「我們已經召開了兩次立法大會……至少通過了70項法律,沒有一條遭遇反對意見。」但是,人們的樂觀情緒並沒有持續很久。
試驗失敗
佩恩殖民地的憲章准許人民有按照良心行事的自由,於是,當人們認為有必要採取暴力手段維護法律和秩序時,貴格會的和平主義信仰就成了阻礙,時間拖得越長,問題就變得越棘手。起初,佩恩試圖避開衝突,任命非貴格會成員做議員。他表示,這些人「必要時可以給我們的同胞嚴厲的懲罰」。1689年,由於可能要對抗法國軍隊,貴格會成員的良心受到進一步的挑戰。
更糟的是,新移民一撥一撥來到,他們大部分都不是貴格會成員,這些人抵達後,向美洲原住民攫取土地,結果,新移民(包括勢孤力薄的貴格會成員)跟原住民的關係日趨惡化。
1756年,總督及他的立法班子向特拉華人和肖尼人這兩個部落宣戰,貴格會的政權受到最後的打擊。此後,貴格會成員退位,結束了他們的統治。於是,由佩恩開創的「神聖試驗地」僅存在了75年就結束了。
後來,隨著生活的富足,貴格會的宗教熱誠逐漸減退。貴格會傳道人塞繆爾·福瑟吉爾說:「[貴格會移民]把越來越多的心思投入到世界裡。既然他們自己也忘掉了信條,自然不可能傳授給子孫後代。」後來,貴格會內部興起了派別之爭。
佩恩和他的擁護者應該算是志向高遠,也取得了短暫的成功。然而,他們或者誤解了耶穌關於他自己和門徒「不屬於世界」的教誨,或者根本不予理會。(約翰福音17:16)從根本上說,任何事業和計劃,不管動機多麼良好,如果試圖將宗教與世界政治混同一體,都不會得到上帝或他愛子的賜福。(雅各書4:4;約翰一書5:19)因此,不論他們怎樣努力也徒勞無功。(詩篇127:1)
[腳注]
^ 8段 如今很多貴格會的聚會都有受薪牧師主持崇拜活動,以維持秩序。
[第12頁的附欄]
「我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
這句話載於約翰福音18:36,耶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了解上帝的王國是什麼,就會明白耶穌這樣說的理由。耶穌以上帝的王國為傳道主題,表明這王國確實是一個世界政府,由耶穌基督掌權統治。(以賽亞書9:6,7;路加福音4:43)上帝的王國不會受制於人間的統治者,卻會消滅世上的政權,成為全地惟一的政府。(但以理書2:44;7:13,14)耶穌在主禱文裡憧憬這個未來,說:「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實現,像在天上一樣。」(馬太福音6:9,10)在王國治下,順服的人民會享有美滿的生活,是那些誠懇的人(比如威廉·佩恩)永不能為同胞帶來的。到那時,人人都會身心完美,在樂園裡永享和平與生命。(路加福音23:43;啟示錄21:3,4)
[第10頁的圖片]
19世紀貴格會在費城的集會
[第10頁的圖片]
在馬薩諸塞灣殖民地,貴格會成員瑪麗·戴爾被處以絞刑
[第11頁的圖片]
17世紀貴格會離開英國
[第11頁的圖片]
1682年,威廉·佩恩與美洲原住民訂立條約
[第10頁的圖片鳴謝]
兩幅圖片:© North Wind Picture Archives
[第11頁的圖片鳴謝]
船:© North Wind Picture Archives; 條約:Brown Br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