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彩衣瑰麗,來之不易

彩衣瑰麗,來之不易

彩衣瑰麗,來之不易

《警醒!》英國撰稿員來稿

顏色能牽動人的情緒,你沒聽過嗎?怪不得從古到今,人們看見衣服料子,就要為它上色,而上色的工序,一般叫做染色。

衣服或布料買回來後,當然不想它褪色。衣服料子要做到不褪色,涉及什麼工序呢?傳統的染色技術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尋找答案,我們來到英格蘭北部的布拉德福德,參觀英國染整及顏色學會的顏色博物館 *。我們在館中看到一些罕見的天然物質樣品,那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用來做染料的。

早期所用的染料

直到19世紀上半葉為止,用作衣服染料的,全都屬於天然物質,當中包括植物、昆蟲和甲殼類動物。例如,菘藍產生一種藍色的染料(1),淡黃木犀草產生一種黃色的染料(2),西洋茜草(染料茜草)產生一種紅色的染料。一種黑色的染料來自洋蘇木,而紫藍色的染料則由一種叫海石蕊的苔蘚產生。甲殼類動物骨螺產生貴重的紫色染料,稱為染料衣或皇帝染料(3)。羅馬皇帝的衣服就是用這種染料染的。

遠在羅馬皇帝出現之前,望族豪門所穿的衣服,都是用天然物料染的。(以斯帖記8:15)比如紅色的染料,就來自雌性的胭脂蟲(4)。古代以色列聖幕裡的陳設品,以及大祭司袍服所用的朱紅色染料,大概也是用胭脂蟲製造的。(出埃及記28:5;36:8

染色的作業過程

顏色博物館的展品顯示,大部分的染色工序,都不是把紗線或物料放進染料液裡就可以成事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染色的工序涉及使用一種媒染劑,這種媒染劑對衣服纖維和染料都有一種引力。有了媒染劑,就能把衣服纖維和染料黏結起來,以後用水去洗,它也不會褪色了。可以用作媒染劑的化合物很多,有些用起來也不那麼安全。

某些染色工序會產生難聞的氣味。生產土耳其紅(即氧化鐵紅)的過程,就是其中一種,這個工序非常複雜,過程也十分漫長。用氧化鐵紅來染棉質衣服,顏色鮮紅,即使日曬、水洗、漂白,顏色都不變。為了生產氧化鐵紅,有一回就用了四個月的時間,經過了38個不同工序。博物館展示的一些瑰麗的布料,就是用了氧化鐵紅來染的(5)

合成染料始登場

第一種非天然染料由珀金在1856年發明。在展品當中,有一種珀金發明的紫紅色染料,又叫豆沙紅,紫得搶眼非常。到了19世紀末,更多鮮豔亮麗的合成染料開始被採用。時至今日,合成染料已超過八千種之多(6),惟一仍然常用的天然染料是洋蘇木和胭脂蟲。

顏色博物館的顏色和紡織品廊介紹了今天一些合成物料,如人造絲織物的特殊染色程序。當中一種叫做纖維膠人造絲織物的,1905年開始生產投入市場,今天依然流行。人造絲織物的化學成分跟棉相似,大部分當時已有的染料都管用。但對於一些新興的合成物料,例如:醋酸纖維素人造絲織物、聚酯、尼龍、丙烯酸等造成的布料,舊染料不管用,自然要研製好幾種新的染料來。

不褪色染料甚難求

衣服或布料買回家,自然不想只用了一段時間,就漸漸褪色。不過,衣服給太陽曬過,多次用水洗滌過,更糟的是用清潔劑浸泡過,很少有不褪色的。有時候,連排汗或混合其他衣服一起洗滌,衣服也會褪色或變色。在洗滌的過程中,衣服會不會褪色,在乎染料分子對於衣服纖維的依附有多強。如果衣服已經洗滌過無數次,又用清潔劑去除污垢,那纖維和染料的結合就會鬆散,衣服自然會褪色。染料生產商在產品上市之前,都會進行測試,看看產品對日曬、洗滌、清潔劑和汗水有多大的抗褪色能力。

這次參觀的安排,讓我們更留意製造衣服所用的料子。但除此之外的,就是看到人們曾經使用過的一些巧妙方法,確保衣服經過多次洗滌,色澤依然不變。

[腳注]

^ 4段 英國染整及顏色學會——致力促進顏色工藝。

[第24頁的圖片鳴謝]

圖1至圖4:Courtesy of the Colour Museum, Bradford (www.colour-experience.org)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圖5:Courtesy of the Colour Museum, Bradford (www.colour-experience.org); 圖6:Clariant International Ltd., Switz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