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歐洲野牛歷劫猶存

歐洲野牛歷劫猶存

歐洲野牛歷劫猶存

《警醒!》波蘭撰稿員來稿

偷獵的人高興之極,他們尋找的那些腳印出現了。獵人繼續前進,三步併作兩步,忽然眼前一亮,哦!那不正是他們要找的獵物嗎?那動物毛色深褐,下巴有黝黑的鬚,頭上長著一對向裡彎曲的尖角。牠的肉和皮都是搶手貨,賣了出去,那收入可真不少呢。

獵人響的第一槍打傷了獵物,牠奔入林中躲藏,但為時已晚,緊追不捨的獵人再放一槍,而且擊中要害,這頭半噸重的龐然大物頹然倒在地上,一命嗚呼。獵人並不知道,他們開的這一槍深具歷史意義。1919年4月的這一天,他們射殺了波蘭最後一頭野生的歐洲低地野牛。幸好,當時還有一些歐洲野牛給飼養在動物園和私人獸欄中,不至於從世上消失。

歐洲野牛從前數量龐大,在歐洲的廣袤大地之上幾乎到處為家。成年公牛體重可達900公斤,肩頭高度超過2米。憑著碩大的軀體,歐洲野牛被稱為森林中的帝王。

歐洲野牛一個很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身體的前半部與後腿及臀部的比例殊不對稱。野牛有寬闊的前肩,肩上的駝峰高高凸起,顯得很有分量;相比之下,後半身就小了幾號。前半身覆蓋著蓬鬆的長毛,下巴長著長鬚,而後半身就只有短毛。

滅絕邊緣

據估計,目前歐洲野牛的數目只剩下數千頭。一方面,人類開闢耕地,砍伐林木,破壞了野牛的天然居所;另一方面,偷獵的人又無休止地捕殺野牛。到了公元8世紀,歐洲野牛就從高盧地區(現今的法國和比利時)消失了。

公元16世紀,多位波蘭國王採取措施,保護歐洲野牛。最先一個是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特,他下令殺野牛者死。法令有什麼用意呢?比亞沃韋扎國家公園的獸醫茲比格涅夫·克拉辛斯基說:「皇室致力保存野牛,是為了讓君主和朝臣出獵時可以獵取野牛做戰利品。」然而,就是嚴刑峻法也未能保護野牛。18世紀結束之前,人們只可以在波蘭東部的比亞沃韋扎森林和在高加索地區,才見得到歐洲野牛的蹤影。

到了19世紀,事情終於顯露一絲曙光。俄羅斯帝國吞併了比亞沃韋扎森林之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頒布了一道命令,保護歐洲野牛。這道命令可謂立竿見影,歐洲野牛的數量很快就平穩回升。1857年左右,受政府保護的歐洲野牛約有1900頭。後來,當局設立了一些飼料供應處,在冬季為野牛提供食物,並仔細選定適當的地點挖掘水池。此外,又清理土地去種植專供野牛大快朵頤的植物。

只可惜,好日子轉眼就過去了。此後不到60年,歐洲野牛的數量就銳減了超過一半。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波蘭境內的歐洲野牛帶來最後的打擊。德國政府明文規定「要保存歐洲野牛,作為留給子孫的稀世奇珍」,但野牛仍被敗退的德軍和反擊的俄軍濫殺,加上偷獵行為從不休止,結果野牛的數量大批減少。正如本文在開頭指出,波蘭碩果僅存的一頭歐洲野牛,在1919年死於偷獵者手上。

絕處逢生

保護歐洲野牛國際組織於1923年成立,這個組織以拯救歐洲野牛為宗旨,成立之初,就首先著手查點由人類飼養的純種野牛的數目。 *他們發現,世界各地的動物園和獸欄仍有54頭純種的低地野牛倖存,但有的已經年老,有的又染上疾病,不適宜用來繁殖。最後有十二頭被選中,擔起開枝散葉的重任。資料顯示,目前仍然存活的歐洲低地野牛,全都是從其中五頭繁殖出來的。

1929年秋,兩頭歐洲低地野牛成功回歸大自然。牠們給安置在比亞沃韋扎森林一個特別的保護區內生活。10年後,野牛的數量由原來的兩頭增加到16頭。

苦難結束?

21世紀初,全球約有2900頭歐洲野牛,在波蘭境內大概有700頭。這些年來,歐洲野牛不斷繁衍,族群一直擴散到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立陶宛、俄羅斯和烏克蘭。

歐洲野牛已經脫離險境嗎?不見得。害蟲和疾病的侵襲,食物和水源短缺的問題,加上虎視眈眈的偷獵者,這一切仍威脅著歐洲野牛的生存。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基因庫規模太小,以致牛群受到遺傳缺陷的影響。基於以上原因,歐洲野牛在瀕危物種名單上仍然「榜上有名」。

由於人類決心保存野牛,野牛才得以生存至今。但上文介紹過的克拉辛斯基醫生提醒我們,說:「歐洲野牛的遭遇正好說明,一種生物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瀕臨滅絕,但要從絕種的邊緣拯救牠們就殊不容易。」歐洲野牛的前景跟其他許多動物一樣,仍然是個未知之數。無論如何,一度幾乎在地球上消失的「森林帝王」,性命暫時得以保存了。

[腳注]

^ 13段 歐洲野牛分為兩個亞種——低地野牛和山地野牛。最後一頭山地野牛在1927年從世上消失。但在此之前,另一頭雄性的山地野牛曾跟低地野牛交配,產生了一個雜交品種。這個品種的雜種牛,目前尚有一些仍然生存。

[第10頁的圖片]

比亞沃韋扎森林裡的歐洲野牛

[鳴謝]

所有圖片:Białowieski Park Narodo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