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我們為何活在世上?

我們為何活在世上?

我們為何活在世上?

人生有何意義?

許多人問過以上問題之後,還會進一步追問:人生匆匆,在世不過七八十年就要撒手而去,那麼人活著究竟有什麼盼望呢?(詩篇90:9,10

當我們意識到人生短暫時,也許越發想要尋得類似問題的答案。當然,我們無需等到生死關頭,才會問自己究竟為何活在世上。人若理想幻滅,也會思考這樣的問題。有些人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時,也會提出同樣的疑問。

戴夫有一份薪酬優厚的工作、一個漂亮的公寓,還有很多常常歡聚一堂的朋友。他說:「有一個深夜,我參加過一個派對之後,獨自步行回家,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就是我的人生嗎?——短短幾十年之後我就會死去,然後就什麼都完了嗎?有沒有什麼別的值得追求的東西呢?』我突然發覺自己的人生極其空虛,了無意義。」

維克托·弗蘭克爾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他在著作《人生意義之求索》中提到,有些倖存者是在從集中營獲釋以後,才開始尋求人生的意義。他們有的返回家鄉,卻赫然發現摯愛親朋已經不在人世。弗蘭克寫道:「當一個人終於夢想成真,卻又發覺現實與期望相差何止千里時,他是多麼悲哀啊!」

提出問題的人

人活一世,究竟是為了什麼?一代又一代人都問過這個問題。聖經提到有些人曾經怎樣求問人生的意義。約伯失去了萬貫家財,又失去了所有兒女,並且遭受惡疾的折磨。他不禁問道:「我怎麼沒有死在母腹中?怎麼沒有一出娘胎就斷氣?」(約伯記3:11

先知以利亞深有同感。他雖敬拜上帝,卻感到孤立無援。以利亞哀嘆說:「耶和華啊,我所受的已經夠了!求你現在取我的性命」。(列王紀上19:4)這樣的感慨實在耳熟能詳。聖經說得沒錯,以利亞是「跟我們性情相似的人」。(雅各書5:17

成功的人生之旅

人們常常將人生比作旅程。人有可能踏上旅程卻沒有明確的終點,也有可能活著卻渾然不知人生的真正意義。如果你的生活漫無目標,你就可能終日忙忙碌碌而不知所忙為何。知名作家斯蒂芬·科維稱如此人生為「碌碌人生」。他在文中寫到,人若困於「碌碌人生」而沒有明確的方向,就可能「發覺自己取得的勝利其實空無一物,自己為成功所犧牲的東西,其實遠比所謂的成功更有價值」。

你豈不同意,如果我們走錯了方向,加速前進就毫無意義?同樣,期望借全情投入「碌碌人生」而尋得人生的意義,只會徒添空虛,而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

各個文化背景、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探索人生的意義。這種探索發自我們共有的一個深層次的需求,一種屬靈需要。即使我們在物質上一無所缺,在屬靈意義上可能還是會感到飢渴。請看看在探索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有些人的屬靈需要怎樣得到滿足。

[第4頁的精選語句]

期望借全情投入「碌碌人生」而尋得人生的意義,只會徒添空虛,而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

[第3頁的圖片]

約伯質疑自己為何生在世上

[第4頁的圖片]

以利亞「跟我們性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