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現代農業改變世界

現代農業改變世界

現代農業改變世界

你的食物是怎麼來的呢?是買回來的還是自己種的呢?沒多久之前,世上大部分人都是自耕農,自己的食物都是自己種的。但今天,在一些工業國家,每50個人中只有1個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工作。怎麼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農業的改革剛開始時是很慢的,但後來卻發展得很快。農業改革的每一步都大大改變了千百萬家庭的生活,而今天在全球各地,農業改革還在進行中。我們看看農業改革怎樣影響人們的生活,就可以更加了解今天的世界。

農業改革開始

12世紀的歐洲開始使用馬軛,意料不到的是,這個改變使得農業的生產往前踏了一大步,不再限於自給自足了。馬套了馬軛,拉東西時就不會感到喘不過氣來。以前人們用牛來拉東西,但有了馬軛之後,馬就可以拉得比牛更快、更久,還可以拉更重的東西。農夫用馬來耕種,就可以增加農產量,也可以用鐵犁來翻鬆一些以前無法耕種的土地。另一個早期的改變也使農業往前踏了一步,就是種植一些可以改善土質的植物,例如紅花草、苜蓿和豌豆等豆類。這些植物可以增加土壤裡的氮,使泥土更加肥沃,增加產量。

這些改變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於是農夫就有多餘的作物可以賣給別人。他們把收成帶到一些地方出售,人們就來到這些地方購買食物、做生意和經營製造業,結果就建立了一些小鎮。一些富有的商人、農夫和製造商更發明了第一批的農耕機器。

到了18世紀,一個英國農夫傑思羅·塔爾發明了一個用馬匹來拉動的播種機,取代了人手播種,因為人手播種會浪費很多種子。1831年,美國的賽勒斯·麥考密克發明了一個用馬匹來拉動的收割機,這個收割機比用人手收割快五倍。大約在這個時候,有些商人從南美安第斯山脈的沿岸地區將肥料引進歐洲。有了這些機器和肥料,農作物的產量就大大增加了。這對當時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農業改革為小鎮提供大量便宜的糧食,因而促成了工業革命。1750-1850年,工業革命首先由英國開始。在英國,有成千上萬的家庭被迫搬到工業小鎮,在煤礦、鑄鐵廠、造船廠和紡織廠工作。這些本來是務農的家庭根本沒有其他選擇。他們買不起新的農耕機器,因此收成不多,微薄的收入令他們無法繳付田租。這些農夫不得不離開自己的農田,到人口擁擠、疾病容易傳播的貧民區生活。在以前的農業社會裡,整家人可以一起耕種,但現在家中的男丁必須離鄉別井到城市工作,甚至小孩子也要長時間在工廠裡工作。不久之後,其他國家也跟英國一樣,在農業方面有很大的改變。

科技進步帶來更多改變

到了1850年,有些國家的經濟實力雄厚,就投入資金研究新的農業技術,甚至到今天,科技研究仍在進行,繼續為農業帶來改變。舉例說,培育新植物品種的專家研究基因,培育出一些高產量、抗病力強的植物。這些專家的研究也發現,要種什麼植物,泥土就需要什麼成分的硝酸鹽和磷酸鹽。以前農夫種了植物之後,工人就要忙於鋤草。但後來那些除草工人都失業了,因為科學家發明了有效的除草劑,減少了野草的生長。以前農夫要親手除蟲,例如昆蟲、毛毛蟲和甲蟲,但現在農夫就可以從自己的「農藥庫」裡,揀選特定的農藥來對付特定的害蟲。 *

畜牧業也經歷很大改變。今天,飼養200頭牛只需要一個牧人和一個助手,有些工作比如擠奶和餵養的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代勞。以前牧人都用放牧的方式來飼養牲畜,現在牲畜一般都在室內飼養,由於溫度和飼料都可以受到控制,所以豬和牛都比以前長得更快、更大、更肥。

農業採取科技化的技術,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自從採用新科技之後,有些農場工人的平均產量比以前增加了一百倍,甚至一千倍。這些新科技對農夫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農夫的生活型態改變了

在很多地方,農業機器改變了農夫的生活型態。今天,大部分農夫和農場工人都要懂得怎樣操作和維修先進的農業機器,有越來越多農夫是一個人獨自工作。傳統農業是很多人一起熱鬧地、高興地撒種、鋤草和收割,但這些日子己經過去了,現在的農夫做什麼都是一個人。

許多國家都出現了另類農夫,他們擁有高學歷,也懂得經營管理,而且他們專精於大量生產一種或幾種農產品,又投資大量金錢購買田地、農業機器和建造農場。但是他們仍然要配合別人的要求。大型的食物加工廠和連鎖的超級市場會限制農作物的買入價格,以及指定農產品的種類、大小和顏色。這些農夫會請農業機械工程師設計生產系統,有些農業科技公司會針對農場的要求,提供特定的肥料、農藥和改良的種子。比起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已經進步了很多,不過,這些另類農夫仍然面對很多困難。另外有些新的農業技術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有些人都很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現代農夫面對的困難

在很多繁榮的國家,許多農夫都被迫放棄務農,因為他們不能跟企業化的農業集團競爭。有些農夫不想放棄自己喜歡的務農生活,於是就改變經營路線,開設觀光農業,例如製造鄉村工藝品,提供住宿或露營的地方,打高爾夫球的場地。還有些人將農業轉型為精緻農業,生產有機食物、種花、養殖鴕鳥和羊駝。

在比較貧窮的國家,可能有高達百分之80的人口是以務農為生。現代農業的改變,也使這些自耕農受到很大的損失。許多跨國公司在當地收購了最肥沃的田地,並利用科技來生產農作物,再運到外國出售。可是當地的自耕農就沒有什麼機器可以用,他們的田地往往不是很小,就是很貧瘠,但他們仍然要種植食物給家人吃。

現在很多國家之所以不斷有很多的人從鄉村遷移到城市,都是由於幾個世紀之前的農業改革開始的。人們的生活從農村轉到城市,這種改變對一些人來說是好的,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就苦不堪言了。很少有政府會同情這些受到影響的人,或是提供實際的幫助。人類多麼需要上帝的王國,這個王國會為我們帶來改變,使我們有一個更好的生活!(以賽亞書9:6

[腳注]

^ 10段 《警醒!》並非要推薦任何的農業技術。

[第23頁的附欄或圖片]

不同的務農方式

歐塞維奧住在安第斯山脈,他種植了一些穀物和飼養14隻家畜。歐塞維奧說:「我的牲畜全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很喜歡務農,我們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種的。我和太太會幫鄰居耕地、收割,他們也會幫我們。我們沒有耕種的機器,都是用牛來耕田的,而在斜坡上就用鏟子來鬆土。」

「有一次我們的家畜染上了病,差不多全都死掉了。後來我就去上了一個短期的獸醫課程。從此之後,我們就沒有任何一個家畜死掉,現在我還可以幫我的鄰居照顧他的家畜。我們會把奶酪拿到村裡的市場賣,雖然我們賺得不多,但還可以養六個孩子。」

理查德住在加拿大中部的平原,他有500公頃(2平方公里)的農地。除了播種和收割的時候他會請一個人來幫忙之外,其他時間他都是獨自一個人工作。

理查德說:「現在務農工作的精神壓力比身體的勞累還大,我的拖拉機和收割機的司機房都有空調設備,我就不會滿身是沙塵,也不會被蟲咬。我用的機器有9米(30英尺)寬,所以我一天就可以播種或收割65公頃(1/4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很倚靠這些機器,這也是我壓力的來源。我不時要借貸來更新這些機器,但是我能不能還清這些錢,就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因為雨量、霜害、市場的價格、利率都不是我可以控制的。這些壓力使這裡的一些農夫有了婚姻的問題,甚至還自殺。」

[第21頁的圖片]

1831年麥考密克發明的收割機,使農夫收割穀物的速度比以前快5倍

[鳴謝]

Wisconsin Historical Society, WHi-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