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斑斑的奴隸之路
血淚斑斑的奴隸之路
從17世紀到19世紀,維達城是西非的主要奴隸貿易中心。今天,維達城就在非洲的貝寧共和國(貝南共和國)。在以往,有一百多萬奴隸從這裡販賣到外地。有時,是非洲人自己把同胞當作貨物販賣,用來換取酒、布料、手鐲、刀劍等貨品,而當時需求量最高的就是槍械,因為部族之間常常發生戰爭。
16世紀至19世紀期間,美洲新大陸的種植園和礦場對奴隸的需求很大,於是許多非洲人被送到大西洋彼岸當奴隸,估計約有1200萬人。《美洲奴隸史,1619年-1877年》一書指出,大約百分之85的奴隸「被販賣到巴西以及加勒比海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屬於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荷蘭」。據估計,只有百分之6的奴隸被送到另外一些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後來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
以往維達有一條奴隸之路,從現在的維達歷史博物館(是個整修過的堡壘)直到「不歸門」為止。許多奴隸踏上這條路之前已飽受毒打,印上烙印。他們戴著鐵鏈一個串著一個,走這條長達4公里(2.5英里)的不歸路。奴隸之路的終點「不歸門」豎立在海灘上,這個門的象徵意義大過實際的用途,因為不是所有奴隸都是從這個門送往海外的。為什麼當時的奴隸貿易這麼興旺呢?
漫長的血淚史
很久以前,非洲的統治者把戰俘賣給阿拉伯商販。後來,歐洲的強國加入奴隸貿易,特別是這些強國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之後。那時候,由於非洲部族之間常有戰爭,所以有大量俘虜被賣為奴隸,這樣,對勝利者和貪婪的奴隸販子來說,戰爭是筆賺大錢的生意。另外,有些非洲人是被綁架而成為奴隸的,有些
則是被非洲的人口販子從內陸擄走,再帶到奴隸市場販賣的。當時幾乎每個非洲人都可能會被賣為奴隸,連失去國王寵愛的貴族也不能倖免。那時候,有個巴西奴隸販子是人所熟知的,他就是弗朗西斯·德蘇扎。1788年,德蘇扎接管維達的堡壘,而維達是貝寧灣的奴隸買賣中心。當時維達是受達荷美王國統治的。德蘇扎跟達荷美的國王阿當多藏意見不合,結果,德蘇扎被關在監獄裡,他也許就是在那時候跟國王的弟弟蓋佐 *密謀造反。1818年,他們聯手推翻了阿當多藏王。之後,蓋佐成了新的國王,他就派德蘇扎管理奴隸貿易,從此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建立在獲利豐厚的奴隸貿易之上。
蓋佐決心要擴大王國的版圖,因此需要歐洲製造的軍火。於是,他指派德蘇扎做維達的總督,負責管理維達跟歐洲的交易。德蘇扎完全控制當地的奴隸貿易,很快地就賺取了大量的財富。當時的奴隸市場成為外國和當地的販子來往交易的中心,而這個奴隸市場就在德蘇扎的家附近。
奴隸之路灑滿淚水
今天,遊客如果想參觀維達的奴隸之路,可以從整修過的葡萄牙堡壘開始,這個堡壘是在1712年興建的,現在成為維達歷史博物館。以前等候被賣作奴隸的俘虜會被關在堡壘中央的大空地,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戴著鐵鏈一個串著一個,走了好幾晚的路才來到這個堡壘。為什麼他們要在夜晚才上路呢?因為晚上一片漆黑,俘虜很難分辨方向,就算逃脫也不知道回家的路。每當一群俘虜到達堡壘之後,就會被人公開拍賣,買到奴隸的販子會為奴隸烙印。
這條古老的奴隸之路上有一個紀念碑,而紀念碑的所在地以前有一棵「忘根樹」,奴隸會被迫圍著樹繞圈子,據說女奴隸要繞七圈,男奴隸則要繞九圈。有人告訴奴隸這樣做可以忘掉自己的故鄉,想要削弱他們反抗的意願。
這條路還有另一個紀念碑,紀念以往的「佐馬伊」小屋,今天這些小屋已不再存在。「佐馬伊」
意思是指小屋裡長期一片漆黑,而小屋裡曾關了很多俘虜,十分擁擠,這樣他們上船前就可以先習慣船上的惡劣情況。有些俘虜登船前,都被囚禁在這些小屋裡好幾個月,很多俘虜都因受不了而死去。俘虜如果死了,就會被丟到亂葬崗。預備送到海外的奴隸會被帶到海灘,坐上獨木舟或小船,再送到大船上。有一個紀念碑特別令人感傷,這個紀念碑叫做「佐馬奇」,象徵悔改以及和好。每年一月,奴隸和奴隸販子的後代都會來到紀念碑前,為前人所造成的不公祈求寬恕。
這條路的終點就是「不歸門」,這個有紀念價值的門象徵奴隸在非洲土地上的最後一刻。這道高聳拱門頂部所刻的浮雕是兩行被鐵鏈串在一起的奴隸,他們都向著海灘聚集,前方是一望無際的大西洋。據說有些奴隸走到這裡時已萬念俱灰,知道自己將要踏上不歸路,就會吃一口沙,讓自己記得故鄉。另一些奴隸寧死也不肯離開故鄉,就用身上的鐵鏈把自己絞死。
終於解放了!
從19世紀初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想廢除奴隸制度。最後一艘從維達出發的運奴船,在1860年7月到達美國亞拉巴馬州的莫比爾。不過,這批奴隸沒有被奴役太久,因為美國政府在1863年頒布了《解放宣言》,讓奴隸重獲自由。後來,巴西在1888年也廢除了奴隸貿易,從此之後西半球的奴隸制度就劃上了句號。 *
奴隸貿易留下最明顯的影響就是,美洲各地都有很多非洲人的後代,這使當地的文化和人口結構產生很大的改變。另一個明顯的影響就是非洲的伏都教也傳到外地,伏都教(Voodoo)使用魔術、咒語,在海地非常流行。《不列顛百科全書》說:「Voodoo一詞源出貝寧(原達荷美)豐人語言vodun(神靈)」。
可悲的是,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受到奴役,儘管他們不是實際做奴隸。例如,千百萬人在很困難的經濟情況下辛苦工作,有些則在強權的統治下掙扎求存。(傳道書8:9)還有千百萬人被錯誤的宗教和迷信所奴役。人間政府能使人民從這些奴役中解放出來嗎?不能。只有耶和華上帝才能使人類得到真正的自由,而他也一定會這麼做!不錯,聖經的真理會使人得到自由,耶和華應許只要人按照聖經的真理來崇拜他,有一天一定可以「得享上帝兒女榮耀的自由」。(羅馬書8:21;約翰福音8:32)
[腳注]
^ 本來美國輸入的奴隸不多,但隨著奴隸生下後代,奴隸人口就大大增多。
^ 這個名字有不同的譯法。
^ 關於聖經對奴隸制度的看法,請看《警醒!》2001年9月8日刊《聖經的觀點——上帝贊同奴隸買賣嗎?》。
[第24頁的附欄或圖片]
「人轄制人,使人受害」
很多人認為,奴隸販子之所以有這麼多俘虜可以販賣,是因為他們偷襲村莊,綁架他們想要的對象。不過,非洲歷史教授羅伯特·哈姆斯在一個電台訪問中指出,「如果沒有非洲統治者和商人這麼有系統、有組織地合作」,奴隸販子也不可能為所欲為,把千百萬人賣到海外。的確,「人轄制人,使人受害」。(傳道書8:9)
[鳴謝]
© 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Art Resource, NY
[第2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約1200萬非洲人被販賣到大西洋彼岸做奴隸
非洲
貝寧
維達
奴隸海岸
[第22,23頁的圖片]
這個葡萄牙堡壘是在1712年興建的,現在成為維達歷史博物館
[鳴謝]
© Gary Cook/Alamy
[第23頁的圖片]
雙手反綁、口被塞住的奴隸雕像
[第23頁的圖片]
「不歸門」象徵奴隸在非洲土地上的最後一刻
[鳴謝]
© Danita Delimont/Al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