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我們需要耶和華的組織

我們需要耶和華的組織

我們需要耶和華的組織

你有沒有聽過人這樣說:「我信上帝,卻不想隸屬一個宗教組織。」不少人懷有這樣的觀點,他們以往也許很熱心上教堂,只是教會未能滿足他們的靈性需要,他們才大感失望。但在失望之餘,許多人依然想敬拜上帝。他們相信,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崇拜上帝,無需上教堂或隸屬一個宗教組織。

聖經怎樣說呢?上帝要基督徒跟一個組織交往嗎?

早期基督徒因組織起來而得益

公元33年五旬節,耶和華把聖靈傾注下來,但不是落在個別的信徒身上,而是傾注在一群聚集在「一個地方」的人身上,這個地方就是耶路撒冷城一個樓上的房間。(使徒行傳2:1)自那個時候開始,基督徒會眾就成立了,後來更擴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組織。早期的門徒確實從這個安排大大得益。為什麼呢?首先,他們曾接獲一項重大任務,要在「世人所住的全地」宣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在會眾裡,新近歸信的人可以從有經驗的信徒同工身上學會怎樣做傳道工作。

王國的信息很快就傳到耶路撒冷以外很遠的地區。在公元62至64年間,使徒彼得寫了第一封信給「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卡帕多西亞、亞細亞和庇推尼」(全都在現今的土耳其)的基督徒。(彼得前書1:1)此外,在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塞浦路斯、希臘、克里特和意大利都有人歸信基督教。當保羅在公元60至61年間寫信給歌羅西基督徒的時候,好消息已經「傳遍天下所有創造物了」。——歌羅西書1:23

基督徒跟一個組織聯絡交往的第二個好處是:大家可以互相勉勵。在會眾裡,他們可以聽到振奮人心的演講,一起學習聖經,交流強化信心的經驗,跟信徒同工一起禱告。(哥林多前書第14章)成熟的男子就負責「牧養上帝的羊群」。——彼得前書5:2

在會眾裡,基督徒各成員可以彼此熟識,互愛互助。早期的基督徒並不覺得跟會眾交往是個重擔;相反,會眾的確建立和強化了他們的信心。——使徒行傳2:42;14:27;哥林多前書14:26;歌羅西書4:15,16

我們需要一個共同的全球會眾或組織的另一個理由是:這會促進基督徒的團結。基督徒可以學會「全都說話一致」。(哥林多前書1:10)這是非常重要的。會眾成員各有不同的教育水平和社會背景。他們說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個性特質。(使徒行傳2:1-11)有時候,他們對事物確有不同的意見。可是,基督徒卻可以在會眾裡得著幫助去化解這些歧見。——使徒行傳15:1,2;腓立比書4:2,3

要是有些嚴重的問題是當地的長老無法解決的,他們就會把問題交給成熟的周遊監督(例如使徒保羅)處理。重要的教義問題就會呈交耶路撒冷的中央治理機構處理。治理機構起初是由耶穌基督的使徒組成的,後來把耶路撒冷會眾的長老也包括在內。各群會眾承認治理機構和它的代表具有上帝授予的權柄,負責組織傳道活動,委任弟兄擔任各項服務,並且決定教義上的問題。治理機構把問題解決之後,各會眾都敏於支持他們的決定,並且「因鼓勵的話而歡喜」。——使徒行傳15:1,2,28,30,31

不錯,在公元1世紀,耶和華曾經運用一個組織。今天又怎樣呢?

今天我們需要一個組織

像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同工一樣,今天的耶和華見證人也認真地執行宣講王國好消息的使命。其中一個方法是分發聖經和聖經輔助讀物。這無疑需要一個組織去統籌。

這些基督教讀物必須經過仔細撰寫、複查、印刷,然後送到各群會眾去。接著,個別的基督徒從事義務工作,把書刊分發給喜歡閱讀的人。就這樣,千百萬人就聽到了王國的信息。好消息的傳道員盡力以有條不紊的方式執行他們的傳道使命,確保某些地區不會過度頻密探訪,另一些地區就被忽略。這一切工作也是需要一個組織去籌劃的。

「上帝是不偏心的」,聖經和聖經書刊必須翻譯成各種不同的語言。(使徒行傳10:34)目前,本雜誌已經譯成132種語言;它的姊妹雜誌《儆醒!》也以83種語言印行。要成就這件事,全球各地都需要有組織完善的翻譯組。

會眾各分子也從參加基督徒聚會和大會而大得鼓勵。在聚會和大會裡,他們聽到發人深省的聖經演講,跟信徒同工一起學習聖經,分享有益的心得,並且跟同工一起禱告。像公元1世紀的弟兄一樣,他們也很賞識仁愛的周遊監督探訪他們,強化他們的信心。所以,今天的基督徒正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約翰福音10:16

當然,耶和華見證人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也不是完美的,但他們卻盡力保持團結,通力合作。結果,王國傳道工作得以在全球各地不斷擴展。——使徒行傳15:36-40;以弗所書4:13

[第31頁的圖片]

今天的基督徒正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