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你有沒有「基督的思想」?

你有沒有「基督的思想」?

你有沒有「基督的思想」?

「但願賜人忍耐和安慰的上帝,使你們……有基督耶穌一樣的思想態度。」——羅馬書15:5

1.許多教會怎樣描繪耶穌的樣子?為什麼這樣的描繪並不真實?

「從來沒有人看見他笑。」一份偽稱是古代羅馬官員所寫的文件,這樣描述耶穌。這份文件大約在公元11世紀出現,據稱許多畫家都受其影響。 *結果,不少圖畫都把耶穌描繪成一個表情嚴肅、毫無笑容的人。既然福音書透露耶穌是個親切仁慈、感情豐富的人,那些繪像顯然並不真實。

2.我們可以怎樣培養跟「基督耶穌一樣的思想態度」?這使我們有能力怎樣?

2 顯然,要認識真實的耶穌,我們內心必須清楚明白他在地上時是個怎樣的人。讓我們查考一下福音書的記載,看看「基督的思想」——他的感情、看法、想法和思路——是怎樣的。(哥林多前書2:16)同時,我們也想想自己可以怎樣培養跟「基督耶穌一樣的思想態度」。(羅馬書15:5)這樣,我們就能夠在生活和待人接物方面,更切實跟從耶穌的榜樣了。——約翰福音13:15

平易近人

3,4.(甲)馬可福音10:13-16所載的事件在什麼時候發生?(乙)門徒試圖制止小孩子到耶穌那裡,耶穌對此有什麼反應?

3 人們深受耶穌所吸引。在不同的場合,年紀和身份各異的人都樂於親近他。請想想馬可福音10:13-16的記載。事情發生在他的服事職務行將結束的時候;當時他正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深知自己會在那裡遭受極為痛苦的死亡。——馬可福音10:32-34

4 請想想當時的情景。人們開始把小孩子,包括嬰孩,帶到耶穌那裡,要他祝福小孩子。 *可是,門徒卻設法制止孩子到耶穌那裡。也許他們覺得,在這個重大的時刻,耶穌必然不想受孩子打擾。但他們卻完全錯了。耶穌發覺門徒不准孩子到他那裡,就很不高興!他把孩子召到他跟前,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制止他們。」(馬可福音10:14)他接著所做的,表明他的性情多麼仁愛溫柔。聖經的記載說:「耶穌把孩子摟進臂膀裡,開始祝福他們。」(馬可福音10:16)孩子讓耶穌把他們摟進臂膀裡,顯然他們都感覺很自在。

5.馬可福音10:13-16的記載透露耶穌是個怎樣的人?

5 這個簡短的記載透露了不少有關耶穌的為人。請留意耶穌是多麼平易近人。他雖然來自天上,地位崇高,卻沒有威嚇或輕看不完美的凡人。(約翰福音17:5)甚至小孩子也在他面前感到自在,這豈不意味深長嗎?如果耶穌是個冷冰冰、不苟言笑的人,小孩子就無疑不會喜歡親近他了!什麼年紀的人都喜歡親近耶穌,因為他們意識到他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不會對他們不屑一顧。

6.長老可以怎樣使自己更容易親近?

6 我們讀過這個記載之後,可以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基督的思想呢?我和藹可親嗎?」在這個兇險的時代,上帝的羊群需要親切的牧人去照顧他們,好像「避風所」一樣蔭庇他們。(以賽亞書32:1,2;提摩太後書3:1)長老們,你們對弟兄懷有衷心的關注,甘願獻出自己為他們效勞,弟兄就會感受到你們的關懷。他們從你們的面部表情、聲調和仁慈態度,就知道你們真正關心他們。這種真摯、親切的關注能夠產生信任的氣氛,使別人,包括孩子們,覺得容易親近你。一個基督徒女子解釋她為什麼能夠放膽對某個長老吐露心事,說:「他跟我說話的時候,態度十分溫柔體貼。不是的話,我就很可能一句話也不說了。他令我感到安全。」

體貼別人

7.(甲)什麼顯示耶穌對人體貼入微?(乙)耶穌何以逐漸恢復一個瞎子的視力?

7 耶穌為人十分體貼。他觀察入微,留意別人的感覺。他只是見到別人受苦,就動了憐憫之心,要解除他們的痛苦。(馬太福音14:14)他也顧及到別人的能力限度和需要。(約翰福音16:12)有一次,人們帶著一個瞎子到耶穌那裡,懇求耶穌醫好他。耶穌逐步恢復了男子的視力。起初,男子只是看見模糊的人影,「瞧見的東西雖然像樹木,卻到處行走」。然後耶穌把他的視力完全恢復過來。他為什麼要把男子逐漸醫好呢?原因很可能是,瞎子既然長期生活在黑暗裡,他需要逐步調整,才能適應一個突然看見的光明花花世界。——馬可福音8:22-26

8,9.(甲)耶穌和門徒進入德卡波利斯地區後不久,有什麼事發生?(乙)請描述耶穌醫好失聰男子的經過。

8 請也想想另一件事,這件事發生於公元32年逾越節之後不久。當時耶穌和門徒進入加利利海以東的德卡波利斯地區。群眾不久就找著他們,把許多有病和殘障的人帶到耶穌那裡;耶穌全都治好了他們。(馬太福音15:29,30)值得注意的是,耶穌留意到其中一個男子,給他特別的關注。只有福音書執筆者馬可才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報導事情發生的經過。——馬可福音7:31-35

9 那個男子是失聰的,也有言語的障礙。耶穌也許察覺這人特別緊張或羞怯,於是做了一件有點兒不尋常的事。耶穌私下帶這人離開群眾,然後用手勢表示他打算做什麼。耶穌「把手指放進他的耳朵,吐了點唾沫摸他的舌頭」。(馬可福音7:33)接著,耶穌抬頭望天,深深嘆息。通過這些動作,耶穌有如對男子表示:「我將要為你做的事,是憑著上帝的力量做的」。最後,耶穌說:「開了吧。」(馬可福音7:34)男子的聽覺就恢復了,他也能夠正常說話。

10,11.在會眾和家裡,我們可以怎樣體恤別人的感覺?

10 耶穌多麼體貼別人!他敏於留意別人的感覺。他富於同情心,行事謹慎,以免傷害了別人的感情。身為基督徒,我們也該在這方面培養和表現基督的思想。聖經勸勉我們:「你們所有人都要思想相若,體恤別人,存弟兄之情,有溫柔憐恤之心,思想謙卑。」(彼得前書3:8)我們要聽從這個勸告,就得在言行方面體恤別人的感覺才行。

11 在會眾裡,我們要是體恤別人的感覺,就會顧及他們的尊嚴,待他們好像我們想別人待我們一樣。(馬太福音7:12)我們會小心留意自己所說的話和說話的方式。(歌羅西書4:6)要記住,「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箴言12:18)家裡的情形又怎樣?夫妻真心相愛,就會敏於留意對方的感覺。(以弗所書5:33)他們會避免說話尖酸刻薄、吹毛求疵,因為這只會傷害對方的感情,造成難以痊愈的創傷。仁愛的父母會記住,孩子也是有感情的。如果父母需要糾正兒女,他們也要顧及孩子的尊嚴,以免不必要地令兒女難堪。 *歌羅西書3:21)我們體貼別人,就表明自己具有基督的思想了。

願意信任別人

12.耶穌怎樣對門徒懷有平衡、現實的看法?

12 耶穌對門徒懷有平衡、現實的看法。他深知他們不是十全十美的。畢竟,耶穌能夠洞悉人心。(約翰福音2:24,25)即使這樣,他不是只看門徒的弱點,同時也留意他們的優點。他看出耶和華所吸引的這些人具有很大的潛質。(約翰福音6:44)耶穌對門徒懷有積極的看法,這從他對待門徒的方式足以見之。值得留意的一點是,他願意信任他們。

13.耶穌怎樣信任他的門徒?

13 什麼表明耶穌信任他的門徒呢?他離開地上的時候,把一項沉重的責任交託給他的受膏門徒。他把照料普世王國權益的重任交在門徒手中。(馬太福音25:14,15;路加福音12:42-44)在執行服事職務期間,他甚至在小事上也間接表明他信任自己的門徒。他施行奇跡,餵飽大群民眾時,他放心讓門徒把食物分發出去。——馬太福音14:15-21;15:32-37

14.你會怎樣概述馬可福音4:35-41的記載?

14 請也想想馬可福音4:35-41的記載。當時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向東駛往加利利海的對岸去。船起航後不久,耶穌在船尾躺下,很快就熟睡了。可是不久之後,「有一股極其猛烈的暴風刮起」。這樣的暴風在加利利海並非罕見。由於這個湖的地勢低達海平面以下200米,湖面的空氣比四周的暖得多,結果造成了氣流的移動。除此之外,還不時有強風從北部的黑門山沿著約旦河谷吹來。所以,湖上可以一時風平浪靜,下一刻卻風浪大作。請想想這點:耶穌在加利利長大,自然清楚知道湖上時常刮起風暴,可是他卻安心睡覺。耶穌有好幾個門徒都是漁夫,即使有風暴突然刮起,他信任門徒必定有能力應付。——馬太福音4:18,19

15.耶穌願意信任門徒,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

15 耶穌願意信任門徒,我們能夠在這方面效法他嗎?有些人不很願意讓別人分擔責任。他們總要支配一切。他們也許想道:「如果要事情做得好,就得由我親自出馬!」可是,如果我們凡事都不肯假手於人,那就可能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或不必要地犧牲了與家人共處的時間。除此之外,如果我們不願把適當的工作和責任交給別人分擔,他們就可能無法獲得所需的經驗和訓練了。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學會信任別人,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照管。我們最好忠實地問問自己:「在這方面,我具有基督的思想嗎?我願意把某些工作交給別人照料,相信他們會盡力而為嗎?」

表示對門徒有信心

16,17.耶穌在臨死的晚上,雖然知道使徒們會捨棄他,卻怎樣安慰他們?

16 在另一個重要方面,耶穌也表明他對門徒懷有積極的看法。他讓門徒知道他對他們有信心。耶穌在臨死的晚上,對使徒們說了一番安慰的話,清楚表明他對門徒有充分信心。請留意當時所發生的事。

17 那天晚上,耶穌做了很多事。首先,他為使徒們洗腳,藉此以身作則,教他們要謙卑自抑。之後,他設立了記念他死亡的晚餐。然後,使徒們再次為了他們當中誰看來最大而激烈爭吵。耶穌沒有責罵他們,只是耐心地跟他們推理。他預先告訴他們前頭會有什麼事發生:「今天晚上你們全都會因為我的事絆倒,因為有話寫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群的綿羊就分散各處。』」(馬太福音26:31;撒迦利亞書13:7)耶穌知道他最親密的同伴會在他遭遇逆境時棄他而去。即使這樣,他也沒有譴責他們。剛相反,他告訴他們說:「我被興起以後,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馬太福音26:32)不錯,他向門徒提出保證,雖然他們會捨棄他,他卻不會捨棄他們。在這場嚴峻的考驗過去之後,他會跟他們再次見面。

18.在加利利,耶穌把什麼重大的使命交託給門徒?使徒們怎樣執行這項任務?

18 耶穌並沒有食言。後來他在加利利向十一個忠心的使徒顯現,當時他們也召集了許多門徒跟他們一起。(馬太福音28:16,17;哥林多前書15:6)在那裡,耶穌把一項重大的使命託付給他們,說:「所以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成為門徒,奉父親、兒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傳清楚顯示,使徒們的確努力執行這項任務。在公元1世紀,他們孜孜不倦地帶頭推行宣揚好消息的工作。——使徒行傳2:41,42;4:33;5:27-32

19.關於基督的思想,我們從他復活後的行動學到什麼?

19 關於基督的思想,我們從以上的記載學到什麼呢?耶穌雖見過使徒們最差的表現,可是他仍然「愛他們直到終結」。(約翰福音13:1)雖然使徒們有許多弱點,耶穌卻讓他們知道,他仍然相信他們。請留意,耶穌的信心並沒有落空。耶穌既表示對他們完全信任,這無疑大大激勵他們,使他們更決心執行他託付給他們的工作。

20,21.我們可以怎樣對信徒同工懷有積極的看法?

20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怎樣表現基督的思想呢?不要對信徒同工懷有消極的看法。要是你覺得他們一無是處,你的言行就很可能會把你的想法流露出來。(路加福音6:45)可是聖經告訴我們,人有愛心,就會「凡事相信」。(哥林多前書13:7)愛是積極而不是消極的。愛能夠建立而非破壞。愛心和鼓勵比威嚇更能打動人心。我們對人表現信任,就能夠建立和激勵他們。(帖撒羅尼迦前書5:11)像基督一樣,我們對弟兄懷有積極的看法,就會對他們有所鼓勵,也引發出他們的優點來。

21 培養和表現基督的思想,不僅限於仿效基督所做的某些事而已。正如上一篇文章指出,我們要真正像耶穌一樣行事為人,就必須首先學會耶穌的看法。我們也從福音書看出耶穌的另一面,了解他的思想品格和對工作懷有什麼感覺。下一篇文章會討論這些問題。

[腳注]

^ 1段 偽造文件的人描述到耶穌的容貌,包括他頭髮、鬍子、眼睛的顏色。聖經譯者埃德加·古茲匹德指出,偽造這份文件的用意「在於使畫家手冊裡的耶穌容貌更為人所接受」。

^ 4段 看來孩子的年齡大小不一。譯作「小孩子」的詞語也用來指崖魯那12歲的女兒。(馬可福音5:39,42;10:13)可是,在同一個記載裡,路加所用的詞語也可以用來指嬰兒。——路加福音1:41;2:12;18:15

^ 11段 見《守望台》1998年4月1日刊「你顧及別人的尊嚴嗎?」一文。

你能解釋嗎?

• 門徒試圖制止小孩子到耶穌那裡時,耶穌有什麼反應?

• 耶穌怎樣對人體貼入微?

• 耶穌願意信任門徒,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

• 耶穌表示對使徒深具信心,我們可以怎樣在這方面效法他?

[研讀問題]

[第16頁的圖片]

小孩子與耶穌一起時感到自在

[第17頁的圖片]

耶穌待人仁慈體貼

[第18頁的圖片]

和藹可親的長老是會眾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