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你行事像耶穌一樣嗎?

你行事像耶穌一樣嗎?

你行事像耶穌一樣嗎?

「耶穌……看見一大群人。耶穌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就開始教導他們。」——馬可福音6:34

1.人表現令人欽佩的美德,為什麼是可以了解的?

自古至今,許多人都表現令人欽佩的美德。這是可以了解的。耶和華上帝仁愛慈祥、慷慨大度,具有許多可敬的特質。既然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所以許多人也能表現一定程度的愛心、仁慈、憐憫和其他敬虔的特質,就像眾人都具有良心的作用一般。(創世記1:26;羅馬書2:14,15)可是,你也許意識到,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敏於表現這些特質。

2.有些人致力於什麼善工,也許因此認為自己正在效法基督?

2 你很可能認識一些古道熱腸的人;他們常常探望和扶助病人,善待殘障的人,慷慨賑濟窮人。有些人慈悲為懷,獻出一生在痲瘋病院或孤兒院服務;有些在醫院或善終醫院做義務工作,又有些盡力幫助露宿者和難民。他們有些人也許認為自己正在效法耶穌。耶穌為基督徒立下了典範。我們在福音書讀到基督醫治病人,餵飽飢餓的人。(馬可福音1:34;8:1-9;路加福音4:40)耶穌所表現的愛心、溫柔和憐憫,把「基督的思想」充分反映出來;他這樣做,正是效法他天父的榜樣。——哥林多前書2:16

3.為了以平衡的眼光看耶穌的善工,我們要想到什麼?

3 可是,你有沒有留意到,今天許多人雖然深受耶穌的愛心和憐憫所感動,卻忽略了基督的思想的重要一面?我們仔細想想馬可福音第6章的記載,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點。我們讀到許多人把病人帶到耶穌那裡求他醫治。從上下文,我們也獲知耶穌看見到他那裡來的大群民眾餓了,就施行奇跡餵飽他們。(馬可福音6:35-44,54-56)醫治病人、餵飽飢餓的人,誠然是愛心和憐憫的美好表現,但這是不是耶穌幫助人的主要方式呢?耶穌努力效法耶和華,在愛心、仁慈和憐憫方面立下了完美的榜樣,我們怎樣才能盡力效法他呢?

響應屬靈的需要

4.馬可福音6:30-34所載事跡的背景怎樣?

4 耶穌憐憫周遭的人,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靈性上十分貧乏。人在靈性上的需要比身體上的需要更重要。請想想馬可福音6:30-34的記載。時間大約接近公元32年的逾越節,事件發生在加利利海的岸上。當時使徒們感覺很興奮,而這是有理由的。他們剛從外地周遊傳道回來,來到耶穌那裡,無疑很想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可是,有一群民眾聚集起來,人數很多,耶穌和使徒連用膳和休息的時間也沒有。耶穌對使徒說:「你們來,同我私下到僻靜的地方休息一下。」(馬可福音6:31)他們很可能在迦百農附近上船,前往加利利海對岸的一個僻靜地方去。但群眾卻跑到那裡,趕在他們前頭。耶穌有什麼反應呢?民眾打擾了他的獨處時間,他有沒有不高興呢?絕沒有!

5.耶穌對來到他那裡的群眾有什麼感覺?他於是怎樣做?

5 耶穌見到數以千計的群眾(其中許多是有病的人)聚集起來熱切等候他,心裡不禁大為感動。(馬太福音14:14;馬可福音6:44)馬可的記載特別注意兩點,那就是什麼使耶穌動了憐憫之心,和他對事情有什麼反應。馬可寫道:「耶穌……看見一大群人。耶穌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就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馬可福音6:34)耶穌不是只見到一大群民眾,而是看出每個人都有靈性上的需要。他們好像迷途的綿羊一樣,沒有牧人照顧和保護,帶他們到牧場上吃草。耶穌見到鐵石心腸的宗教領袖以牧者自居,他們本該好好照顧羊群才對,卻反而鄙視一般老百姓,對人民的靈性需要漠不關心。(以西結書34:2-4;約翰福音7:47-49)耶穌對待羊群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他盡力造益他們。耶穌開始教導他們認識上帝的王國。

6,7.(甲)據福音書透露,耶穌首先留意人們的什麼需要?(乙)耶穌傳道教人,主要是出於什麼動機?

6 請留意另一個對應的記載怎樣敘述事件的先後次序和重要性。這個記載是路加寫的,他是個醫生,自然關心別人的身體健康。可是他寫道:「群眾……跟隨[耶穌]。耶穌仁慈地接待他們,開始對他們講論上帝的王國,醫治 需要治好的人。」(路加福音9:11;歌羅西書4:14)雖然聖經並非每次都以這個次序報導奇跡,但在這個受靈示的記載裡,路加首先注意的卻是什麼呢?是耶穌教導群眾。

7 這跟馬可福音6:34所著重的完全一致。經文清楚表示耶穌動了憐憫之心的主要原因。他留意到人們的靈性需要,於是盡力教導他們。在服事職務的早期,耶穌曾說:「我……必須往別城去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因為我奉差前來,正是為了這件事。」(路加福音4:43)可是,如果我們以為耶穌宣揚王國信息,只是出於責任感,彷彿迫不得已,才敷衍做點傳道工作似的,那就大錯特錯了。耶穌傳講好消息,主要是出於他對人們的憐愛。耶穌最能造福人——甚至是有病的人、受邪靈纏擾的人、窮苦飢餓的人——的工作是,幫助他們認識、接受和喜愛上帝王國的真理。這個王國將要昭雪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為人類帶來永遠的幸福,所以實在是個最重要的真理。

8.耶穌怎樣看自己的傳道教人工作?

8 耶穌積極宣揚王國的好消息,因為這正是他降世的重要原因。在地上的服事職務行將結束時,耶穌告訴彼拉多說:「我為這件事而生,也為這件事來到世界:為要給真理作見證。凡在真理這邊的,都聽我的聲音。」(約翰福音18:37)我們在以上兩篇文章指出,耶穌是個宅心仁厚的人。他對人關懷備至、和藹可親、體貼入微。他願意信任人;最重要的是,他滿懷愛心。我們想真正了解基督的思想,就必須認識耶穌的品格的這些層面。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也會認同他把傳道教人的工作置於首位。

鼓勵人作見證

9.誰也要優先做傳道教人的工作?

9 傳道教人是愛心和憐憫的表現,應該居於優先的地位。但並不是只有耶穌才要這樣做。他吩咐門徒要效法他,懷有一樣的動機,優先留意真正重要的事,並採取同樣的行動。例如,耶穌揀選了十二使徒之後,他要他們做什麼呢?馬可福音3:14,15告訴我們:「他設立了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常跟他在一起,也要差遣他們出去做宣講工作,有權驅逐邪靈。」你看出使徒們要優先做什麼事嗎?

10,11.(甲)耶穌派出十二使徒的時候,吩咐他們做什麼?(乙)使徒奉差出去,主要是要做什麼工作?

10 其後,耶穌讓十二使徒有能力治病和驅逐邪靈。(馬太福音10:1;路加福音9:1)他也差他們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綿羊」那裡去。他們要做什麼呢?耶穌囑咐他們:「你們要一面走,一面宣講說:『天上的王國臨近了。』要治好病人,興起死人,叫痲瘋病人潔淨,把邪靈驅逐出去。」(馬太福音10:5-8;路加福音9:2)他們實際上做了什麼呢?「門徒就出發[1]做宣講工作,叫人悔改,[2]又驅逐許多邪靈,用油抹潤許多有病的人,治好他們。」——馬可福音6:12,13

11 既然聖經不是每次都首先提及教人,我們對事件的優先次序和涉及的動機作出結論,是否有點望文生義呢?(路加福音10:1-9)可是,聖經的確較常先論及教人,然後才提到治病;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請想想以上記載的上下文。耶穌派出十二使徒之前,他留意到群眾的情況,觸動了他的心弦。聖經說:「耶穌出發周遊各城各村,在會堂裡教導人,宣講王國的好消息,治好各種疾病、各種弱症。他看見群眾,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被人剝皮,四處丟棄。於是他對門徒說:『莊稼的確很多,工人實在太少。所以你們要切切求莊稼的主人差工人出去收割莊稼。』」——馬太福音9:35-38

12.耶穌和使徒所行的奇跡,還能達成什麼目的?

12 使徒們追隨耶穌左右,無疑能夠吸收到基督的思想。他們能夠看出,他們要對人表現真正的愛心和憐憫,就得努力傳道教人,幫助人認識上帝的王國,這是他們的善工的主要部分。有鑑於此,像治病一類身體上的善行,所達成的目的不是僅限於幫助有需要的人而已。你也許想到,有些人可能只是受到治病和神奇地獲得食物所吸引。(馬太福音4:24,25;8:16;9:32,33;14:35,36;約翰福音6:26)可是,除了給人身體上的裨益之外,這些善工還叫旁觀者看出,耶穌的確是上帝的兒子,也是摩西所預告的那位「先知」。——約翰福音6:14;申命記18:15

13.申命記18:18的預言,強調「先知」擔任什麼工作?

13 耶穌就是那位「先知」,這件事有什麼重大意義呢?請想想,聖經預告這位先知的首要任務是什麼?他主要是憑著奇跡治病,或餵飽飢餓的人而聞名嗎?申命記18:18預告說:「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因此,即使使徒們學會了表現溫柔憐恤之心,他們看出傳道教人的活動也是基督的思想的表現。這就是最能造福人的工作。這樣,貧病的人才能得到永久的裨益,而不是僅多活幾年或飽餐一頓而已。——約翰福音6:26-30

今天養成基督的思想

14.我們具有基督的思想,跟傳道工作有什麼關係?

14 使徒保羅對早期的基督徒寫道: 「我們確實有基督的思想。」(哥林多前書2:16)當然,我們沒有人會認為,惟獨公元1世紀的人——耶穌和他的早期門徒——才具有基督的思想。我們都承認自己有責任要宣揚好消息,使人成為基督的門徒。(馬太福音24:14;28:19,20)可是,我們檢討一下自己懷著什麼動機參與這件工作,無疑是有益的。我們做這件工作,不該只是出於責任感。我們參與服事職務的首要理由,是因為我們愛上帝的緣故。我們要真正效法耶穌,就該受到憐憫之心所推動,努力傳道教人。——馬太福音22:37-39

15.在公開的服事職務上,為什麼憐憫之心是不可少的?

15 誠然,要對不同信仰的人表現憐憫,也許未必總是很容易。別人要是對我們的信息毫無興趣,不願接受,或甚至大加反對,我們要對這樣的人表現憐憫就更不容易了。可是,如果我們失去了對人的愛心和憐憫,就失去一股推動我們參與基督徒服事職務的強大力量了。既然如此,我們可以怎樣培養憐憫之心呢?我們可以用耶穌的態度去看世上的人。在耶穌看來,民眾「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被人剝皮,四處丟棄」。(馬太福音9:36)這豈不正是今天許多人的寫照嗎?他們飽受偽宗教牧人所忽視、蒙蔽,在靈性上彷彿瞎了眼一般。結果,他們對聖經的健全指引和上帝王國行將帶來的樂園情況,都一無所知。他們面對貧窮、家庭不和、疾病、死亡等生活問題,卻沒有聽到王國的希望。但我們卻擁有他們所亟須的東西: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這個王國已在天上建立起來。人只要寄望於這個王國,就能夠保全性命。

16.為什麼我們很想把好消息告訴人?

16 想到周遭的人在靈性上這麼貧乏,你的心豈不推使你盡力把上帝的仁愛旨意告訴他們嗎?不錯,我們的工作是發自憐憫的。我們對人的感覺要是跟耶穌的一樣,我們的聲調、面部表情、教導的方式,都會把這種感覺流露出來。這樣,那些「適合得永遠生命的人」就更易受我們的信息所吸引了。——使徒行傳13:48

17.(甲)我們可以怎樣向人表現愛心和憐憫?(乙)為什麼我們並不是要麼就向人行善,要麼就參與公開服事職務?

17 當然,我們應當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表現愛心和憐憫。我們要善待不幸的人、有病的人和貧窮的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設法消除他們的困苦。對於痛失親者的人,我們要以言行舒緩他們的哀傷。(路加福音7:11-15;約翰福音11:33-35)可是,我們不會像某些人道主義者一樣,只把善行主要集中在對人表現愛心、仁慈、憐憫之上。如果我們受到這些敬虔美德所推動,並在基督徒傳道教人的工作上表現出來,對人的裨益就更大了。你還記得耶穌論及猶太宗教領袖說:「你們把薄荷、蒔蘿、枯茗草,交納十分之一,律法上較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反而漠視了。這些事你們本來就有義務要做,但其他的事也不可漠視。」(馬太福音23:23)耶穌不是兩者僅擇其一,要麼就幫助人滿足身體上的需要,要麼就教導他們認識予人生命的屬靈真理。不然,耶穌兩者都兼顧。即使如此,他仍然以教導工作為主,因為這件事給人的幫助是永久的。——約翰福音20:16

18.我們討論過基督的思想後,應當怎樣做?

18 耶和華把基督的思想向我們啟露出來,令我們感激不已!耶穌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憑著福音書的記載,我們得以更清楚認識他的思想、感情、特質、活動和優先專注的事。既然聖經把耶穌啟露出來,我們自應留意閱讀和沉思其中的內容,把學到的知識實踐出來。要記住,我們要真的像耶穌一樣行事為人,就必須在自己不完美的能力範圍內效學耶穌的思想、感情和對事情的看法。因此,讓我們決心培養和表現基督的思想。這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也是最佳的待人之道。耶穌把仁愛的上帝耶和華完美地反映出來。我們要親近上帝,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具有「基督的思想」。——哥林多後書1:3;希伯來書1:3

你會怎樣回答?

• 聖經透露,耶穌對需要幫助的人常有什麼反應?

• 耶穌給門徒的訓示強調什麼?

• 我們可以怎樣在各種活動上表現「基督的思想」?

[研讀問題]

[第23頁的整頁圖片]

[第24頁的圖片]

基督徒對人有最大造益的善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