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上帝接納所有國族的人敬拜他

上帝接納所有國族的人敬拜他

上帝接納所有國族的人敬拜他

約翰第一次到馬里旅行時,馬馬杜一家盛情款待他,叫他深受感動。約翰跟他們一起席地而坐,分享同一碟食物,顯得不很習慣。但這時約翰想到,如果可以送這家人一件寶貴的禮物,就是聖經的王國好消息,就再好不過了。雖然約翰也懂法語(馬里人一般說法語),但這個家庭的宗教和思想方式跟約翰的完全不同,他擔心溝通起來會有困難。

約翰不期然想起聖經裡關於巴別的記載,這個城的人反叛上帝,上帝就使他們語言混亂。(創世記11:1-9)結果,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不同思想方式的人,就散居在地上各處。今天,人們出國旅行的機會多了,移民也十分普遍。即使不到外地去,很多基督徒也跟約翰一樣面對類似的難題:怎樣跟不同背景的人談及聖經的希望呢?

古代的事例

約拿跟其他以色列先知一樣,主要向以色列人發言。他當先知時,十部族的以色列國公然作惡,做了很多羞辱上帝的事。(列王紀下14:23-25)約拿接獲一項特別的任務,他要離鄉背井,到亞述向尼尼微城的居民傳道,這個城的人信奉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文化。你不難想到約拿當時的反應。約拿也許不懂該城的語言,即使懂也不太流利。無論如何,他顯然覺得任務太艱巨而逃到別處去。——約拿書1:1-3

無疑,約拿須要知道,耶和華上帝不僅看人的外貌,也察驗人的內心。(撒母耳記上16:7)後來,約拿遭遇海難,耶和華施行奇跡搭救了他。上帝再吩咐約拿向尼尼微人傳道,這次他就遵囑而行,結果城裡所有人都悔改。可是,約拿仍然固執己見,於是耶和華讓他從經歷學得有力的教訓,使他看出自己必須改變態度才行。耶和華問約拿:「這座尼尼微大城,裡面有十二萬多人連左手右手也分不清,……難道我不該顧惜嗎?」(約拿書4:5-11)我們又可以怎樣幫助不同背景的人呢?

接納撒馬利亞人和非猶太人

公元1世紀,耶穌吩咐他的跟從者使所有 國族的人成為門徒。(馬太福音28:19)他們要這樣做並不容易。耶穌的門徒像約拿一樣是猶太人,一向只跟文化背景相同的人交談。門徒對其他背景的人懷有偏見,自然是當時社會風氣所致。可是,耶和華指引事態,讓他的僕人逐步了解他的旨意。

首先,上帝採取步驟,消除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之間的偏見。猶太人一向跟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為了幫助撒馬利亞人將來能夠認識好消息,耶穌不止一次為這事鋪路。有一次,耶穌跟一個撒馬利亞婦人交談,表明他不偏心。(約翰福音4:7-26)另一次,耶穌運用好心撒馬利亞人的例子,向一個虔誠的猶太人說明,外邦人也能夠表現愛人如己的美德。(路加福音10:25-37)耶和華待時機成熟,開始讓撒馬利亞人成為基督徒會眾的成員。腓力、彼得和約翰這些血統上的猶太人都向撒馬利亞人傳道。他們的信息使撒馬利亞城的人滿心喜樂。——使徒行傳8:4-8,14-17

撒馬利亞人是猶太人的遠親。要是猶太裔基督徒覺得很難愛撒馬利亞人,他們要愛外邦人就難上加難了。事實上,猶太裔基督徒一向藐視和憎恨外邦人。可是,耶穌死後,猶太裔基督徒和外邦人之間的隔閡已經消除。(以弗所書2:13,14)耶和華為了讓彼得接受這個新安排,向他顯示一個異象。在異象中,耶和華告訴彼得:「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再當做污穢。」後來,彼得在耶和華的聖靈指引下,到一個名叫哥尼流的外邦人那裡去。彼得明白上帝的觀點:上帝已經把哥尼流潔淨,彼得就不應再把這個外邦人當做污穢的了。彼得受聖靈啟示說:「我實在看出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使徒行傳10:9-35)上帝表明哥尼流一家蒙他悅納,把聖靈傾注在他們身上,這對彼得來說是多大的驚喜!

保羅是蒙揀選的器皿,要向外邦人傳道

保羅的傳道工作是個傑出的例子,顯示上帝怎樣循序漸進,裝備他的僕人喜愛和幫助所有種類的人。當保羅改邪歸正時,耶穌表示保羅將會成為蒙揀選的器皿,向外邦人傳揚他的名。(使徒行傳9:15)保羅接著前往阿拉伯,也許是要沉思上帝任用他向外邦人宣揚好消息的目的。——加拉太書1:15-17

保羅在第一次海外傳道旅程中,熱切地向非猶太人傳道。(使徒行傳13:46-48)保羅的傳道活動蒙耶和華賜福,證明他所做的事跟上帝的安排一致。有一次,彼得疏遠非猶太裔的弟兄,保羅就理直氣壯地指正他,這顯示保羅衷心認同耶和華的觀點。——加拉太書2:11-14

還有進一步的證據,表明上帝指引保羅的傳道工作。在他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程中,聖靈阻止他進入羅馬行省庇推尼。(使徒行傳16:7)雖然後來有些庇推尼人成為基督徒,但顯然當時不是保羅到那裡傳道的時機。(彼得前書1:1)不久,保羅在異象裡看見一個馬其頓人懇求他說:「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吧。」於是保羅推斷自己應該改變路線,向這個羅馬行省的人宣揚好消息。——使徒行傳16:9,10

後來,保羅要向雅典人傳道,他能不能夠適應這個改變,會是更大的考驗。希臘和羅馬律法都禁止人傳揚外國的神明和新興的宗教習俗。保羅懷著愛別人的心,仔細觀察雅典人的宗教習俗。他發現雅典有一座壇,上面寫著「獻給未知的神」,於是就用這座壇做話題,向雅典人傳道。(使徒行傳17:22,23)保羅傳講王國信息時態度仁慈,恭敬有禮,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使徒保羅回想他向外邦人作見證的生涯,必然感到歡欣鼓舞!在他的協助下,哥林多、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和加拉太各城鎮紛紛成立會眾,這些會眾的成員都不是猶太人。他也幫助達馬里、狄奧尼修斯、士求·保羅和提多這些忠心男女成為信徒。保羅能夠看著那些本來不認識耶和華,也對聖經一竅不通的人接受基督教的真理,是多大的榮幸!保羅論到自己幫助非猶太人認識真理的任務時,說:「我就這樣立下目標,凡有人傳過基督的名的地方,我都不去宣揚好消息,……反而像經上所寫的:『對他一無所聞的,將要看見;沒有聽過的,將要明白。』」(羅馬書15:20,21)我們也能夠把王國好消息向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宣揚嗎?

幫助地上所有人

所羅門向耶和華禱告時,論及那些到耶路撒冷聖殿崇拜的非以色列人。他懇求說:「願你在天上你的定居之所垂聽,照外邦人向你呼求的一切而行,好叫地上萬民 都認識你的名。」(列王紀上8:41-43)今天,全球數百萬的王國宣揚者也有同感。他們接觸到的人,在屬靈方面跟尼尼微人一樣,「連左手右手也分不清」。王國傳道員都渴望共同努力,參與聖經預言的應驗,聚集萬國的人一起崇拜上帝。——以賽亞書2:2,3;彌迦書4:1-3

有些人原本信奉所謂的基督教,後來接受了聖經予人希望的信息。同樣,很多來自不同宗教的人也紛紛接受真理,你對他們有什麼感覺?要是你對這些人懷有成見,就應把成見根除,用愛心相待。 *上帝悅納的人,我們不應抗拒。——約翰福音3:16

你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談之前,可以先做點資料搜集,認識他們的信仰、興趣和思想方式;然後看看彼此有什麼共通點。要善待和體諒他們,避免爭拗,也要思想開明,留意他們的優點。(路加福音9:52-56)這樣,你就能夠取悅耶和華,因為「他的旨意是要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得救,確切認識真理」。——提摩太前書2:4

我們的基督徒會眾有來自多種文化背景的人,多麼值得高興!(以賽亞書56:6,7)今天,我們在會眾裡不但聽到少玲、家明、建平和志強這些熟識的名字,也聽到其他國家的人的名字,例如馬馬杜、葉加、禮薩和加藤,叫人覺得溫暖親切。的確,傳道大門正向我們打開,「工作就多起來」了。(哥林多前書16:9)我們務要把握機會,向人發出上帝的邀請,毫不偏心地歡迎所有 國族的人。

[腳注]

^ 19段《警醒!》1996年7月8日刊4-7頁,「妨礙溝通的壁壘」一文。

[第23頁的圖片]

保羅靈活變通,把好消息傳給所有國族的人

……在雅典

……在腓立比

……在傳道旅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