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教導兒女從心底裡愛戴耶和華

教導兒女從心底裡愛戴耶和華

人物生平

教導兒女從心底裡愛戴耶和華

沃納·馬岑口述

多年前,大兒子漢斯·沃納送了我一本聖經,還在扉頁上寫道:「親愛的爸爸:衷心感謝您的養育劬勞。願耶和華的話語繼續引導我們全家走生命之道。您的大兒子敬上。」天下做父母的都會明白,這番話叫我多麼欣慰。當時我還不知道我們整家人將會面對什麼考驗呢。

1924年,我在德國漢堡20公里外的哈爾斯滕貝克出生,由母親和外祖父撫養成人。我當過學徒,替人家修理工具。1942年,我被徵召加入國防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奉派到前蘇聯的前線作戰。戰爭的可怕簡直無法言喻。當時我患了傷寒症,接受過治療後又得返回前線與敵人交鋒。1945年1月,我在波蘭的羅茲受了重傷,被送進當地的陸軍醫院去,到大戰結束時仍未出院。後來我被解往德國的新加默拘留營。在住院和拘留期間,我有較多時間思量人生問題。有些問題叫我深感困擾。我心裡想:上帝究竟存在不存在?如果他真的存在,為什麼他竟容許世間血雨腥風,生靈塗炭呢?

我從拘留營獲釋後不久,在1947年9月與卡拉結為夫婦。我們在同一個鎮長大,卡拉是天主教徒,我卻沒有任何信仰。主婚的教士建議我們至少每天晚上都一起念主禱文。我們遵囑而行,對於禱文的意義卻不甚了了。

我們婚後一年就生了漢斯·沃納。大約在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威廉·阿倫斯介紹我認識耶和華見證人,還根據聖經指出,終有一天,世上再沒有戰爭。(詩篇46:9)1950年秋,我受浸成為耶和華的僕人,矢志一生事奉上帝。一年後,愛妻也受了浸,叫我深感欣喜!

按照耶和華的指引教養兒女

我從聖經明白到,耶和華是婚姻的創始者。(創世記1:26-28;2:22-24)漢斯·沃納出生後,卡爾-海因茨、邁克爾、嘉布莉埃勒、托馬斯,也相繼出生。我目睹每個孩子誕生的經過,這感動我更加決心做個好爸爸、好丈夫。每一個小寶寶的誕生都叫我和卡拉興奮不已。

1953年,耶和華見證人在德國紐倫堡舉行大會。這個大會對我們全家意義重大。星期五下午,有一個演講題名為「在新世界社會養育兒女」。當時講者說:「務要幫助兒女養成渴望事奉耶和華的心願。這是我們所能給兒女的最寶貴產業。」我和卡拉對這番話永誌難忘。惟願憑著耶和華的支持,我們得以幫助兒女養成這樣的心願。但從何入手呢?

我們全家先養成天天一起禱告的習慣,好幫助孩子們明白禱告是重要的事。他們自小就知道,家人每逢用膳前都會向上帝禱告。甚至在嬰兒時期,他們一看見奶瓶,就會低下頭來,合上小手。有一回,我妻子的親戚請我們參加婚禮,那些親戚都不是耶和華見證人。婚禮結束後,新娘的父母請客人到家裡用些茶點。我們五歲大的兒子卡爾-海因茨見客人還沒禱告就想吃東西,覺得客人做得不對,於是說:「你們還沒有禱告啊。」客人看看他,再看看我們,然後把視線轉到主人身上。為免尷尬,我提議讓我代表大家禱告感謝上帝。主人欣然同意。

這件事使我不禁想起耶穌的話:「你叫嬰孩和吃奶小兒的口發出了讚美的話。」(馬太福音21:16)想必是因為我們經常與兒女一起衷心向上帝禱告,兒女才會把耶和華看做他們仁愛的天父。

履行耶和華交託的責任

父母必須教導兒女經常閱讀和學習聖經,才能幫助兒女從心底裡愛戴耶和華。因此,我們每週都舉行家庭研讀,時間通常在星期一晚上。最大的孩子跟排行最小的相差九歲,每個孩子的需要都不一樣。為了配合他們各人的需要,我們討論的資料也要有變化。

比如說,孩子要是還沒上學念書,教導就要從簡。卡拉通常跟他們只討論一節經文,或者用聖經書刊裡的插圖作為教導工具。我還記得年紀比較小的幾個孩子清早就爬到我們的床上,吵醒我們,讓我們看看《新世界》 *裡他們最喜歡的圖畫。那些情景實在令人回味。

卡拉很耐心地教導孩子,幫助孩子看出為什麼我們所有人都應當愛戴耶和華。這件事雖然聽來容易,對我和卡拉來說卻是費神費力的全時差事。儘管這樣,我們也沒有放棄過教導兒女,務求把聖經的真理灌輸到孩子稚嫩的心靈裡,免得不認識耶和華的人先影響他們。因此,孩子一學會坐在椅子上,我們就堅持要他們參加家庭研讀。

我和卡拉明白,在崇拜的事上為兒女樹立榜樣非常重要。無論用膳也好,料理園子也好,出外散步也好,我們都留意鞏固每個孩子與耶和華的關係。(申命記6:6,7)兒女還小的時候,我們就讓他們擁有自己的聖經。每逢收到《守望台》《警醒!》,我就在每個家人的雜誌上,寫上他們各自的名字,好讓孩子認得自己的雜誌。後來我們也指定孩子要閱讀《警醒!》某篇文章,在接著的星期日午飯後,讓他們與家人談談讀後感。

關注兒女

教養兒女要盡如人意,談何容易。隨著兒女逐漸成長,我們發現必須先探知兒女內心的想法,才能成功教導他們從心底裡愛戴耶和華。換句話說,要傾聽孩子的心事。有時孩子也會表示不滿,我們於是跟孩子坐下來,大家好好談一談。我們還特別在家庭研讀後撥出半小時,讓每個孩子暢所欲言。

舉個例說,最小的兩個孩子托馬斯和嘉布莉埃勒,覺得我和卡拉偏愛長子。有一回,他們說:「爸爸,我們覺得您和媽媽最疼漢斯,他喜歡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我們聽了起初大感驚詫,及至客觀地想一想,才不得不承認孩子們的話不無道理。於是我們格外努力對孩子一視同仁,避免厚此薄彼。

有時我在懲戒孩子方面也會過於輕率、有欠公允。這樣的事一旦發生,做父母的也要學會向兒女道歉,並在禱告裡懇求耶和華寬恕。兒女必須看出,爸爸不但願意向耶和華道歉,也願意向他們做孩子的道歉。我們因而享有愉快的親子關係和友誼。他們常對我們說:「你們是我們的最好朋友。」這句話叫我們甜在心頭。

全家合力工作有助於團結,因此人人都要分擔家務。漢斯·沃納負責每星期到店子走一趟,為全家購買食糧和日用品。我們除了給他錢外,也給他一份清單,上面開列出需要買的東西。有一回,漢斯·沃納既收不到分文,也收不到清單,於是找媽媽問個明白。卡拉告訴他家裡暫時沒錢購物。孩子們聽了,隨即彼此耳語,然後拿出各自的錢罐兒,把錢通通倒在桌子上,大聲說:「媽媽,現在我們有錢買東西了!」孩子們學會在逆境下同舟共濟,的確大大鞏固家人的關係。

兒子們漸漸長大,開始對女孩感興趣。托馬斯曾經很喜歡一個16歲的見證人。我告訴他,如果他真的愛那個女孩,就得準備娶她為妻,挑起照顧妻兒的擔子。托馬斯終於明白,自己不過18歲,根本沒有能力承擔婚姻帶來的責任。

全家在真道上向前邁進

孩子們年紀還小,就先後參加傳道訓練班了。我們留心聆聽他們的演講和討論,看見孩子們衷心愛戴上帝,內心實在非常欣慰。分區監督或區域監督偶爾到我們家裡做客,還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告訴我們,又用聖經去勉勵我們。這些弟兄和他們的妻子燃起了我們整家人對全時服務的熱愛。

我們很喜歡參加大會。大會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幫助兒女養成渴望事奉上帝的心願。我們出發往大會場地之前,都會別上大會的胸章,那個時刻尤其叫兒女興奮。漢斯·沃納10歲就受浸,令我們十分感動。有些人覺得他這麼年幼就獻身給耶和華,未免太早。可是漢斯·沃納50歲時告訴我,他有幸事奉耶和華四十年,是他的福分。

我們向兒女表明,與耶和華養成親密的關係非常重要。可是,我們從沒有催促他們獻身給耶和華。隨著其餘的兒女在真道上不斷進步,獻身受浸,我們也深感快慰。

把重擔卸給耶和華

1971年,漢斯·沃納在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畢業,成為第51屆畢業生,奉派到西班牙從事海外傳道的工作,我們內心的欣喜實在難以言喻。後來,其他孩子也相繼參與全時傳道工作,服務了一段時間。我們做父母的,實在大喜過望。大約就在這個時候,漢斯·沃納送了一本聖經給我,這件事本文的起頭也提過了。我們全家都十分喜樂,似乎事事盡如人意。

後來,我們發覺必須更加仰賴耶和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長大後,當中有的遇上某些難題,為他們的信心帶來嚴峻的考驗。愛女嘉布莉埃勒也有過痛苦的經歷。她在1976年與洛塔爾結婚,但婚後不久,洛塔爾就病倒了,身體還越來越虛弱。嘉布莉埃勒悉心照料丈夫,直至他不幸去世為止。眼見一個健康的家人病逝,我們深深體會到,我們多麼需要耶和華的扶持。——以賽亞書33:2

有幸在耶和華的組織裡獻出綿力

1955年,我被委任做組務僕人(現稱主持監督),我卻感到力不勝任。由於職務繁重,有時我清早4點就要起床,著手照料會眾的事務。妻子和兒女給我很大的支持。如果晚上我還需要處理會眾的事,他們就不會打擾我。

不過,我們全家也會盡量撥時間共享天倫之樂。有時我的雇主會把車子借給我,讓我駕車帶家人出外遊玩。我們曾在樹林裡研讀《守望台》,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段愉快的時光。我們也很喜歡遠足,家人在林間邊走邊唱,我就用口琴伴奏。

1978年,我被委任做代理分區監督,負責探訪各群會眾。可是,我著實感到力有不逮,於是禱告說:「耶和華啊,我實在感到無法負起這個重任,但如果你想我試試,我會盡力而為。」兩年後,也就是當我54歲的時候,我把自己的小買賣交給幺兒托馬斯料理。

兒女既已長大成人,我和卡拉也就有較多機會為耶和華服務。同年,我被委任做分區監督,奉派探訪漢堡某區域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所有會眾。由於我們有養育兒女的經驗,因此特別了解那些做父母和做兒女的。不少弟兄還把我和卡拉分別暱稱做「分區爸爸」和「分區媽媽」呢。

卡拉陪伴我從事了十年的分區探訪工作後,怎料要接受手術。同年,醫生也診出我患了腦腫瘤。由於這緣故,我不得不停止分區探訪的工作,接受腦科手術。三年後,我再次成為代理分區監督。現時我和卡拉已70多歲,無法繼續執行探訪會眾的職務。耶和華幫助我們看出,我既已不再有能力擔任某個工作,就不用硬撐下去。

回顧過去,我和卡拉實在很感激耶和華的幫助,使我們能夠諄諄教導兒女從心底裡熱愛真理。(箴言22:6)多年以來,耶和華一直引導我們、訓練我們,讓我們能履行各種責任。雖然我們已年華老去、體弱力衰,但對耶和華的愛一如往昔、歷久常新。——羅馬書12:10,11

[腳注]

^ 15段 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現已絕版。

[第26頁的圖片]

全家漫步於漢堡易北河畔,1965年攝

[第28頁的圖片]

攝於1998年柏林國際大會,圖為我的一些家人

[第29頁的圖片]

我和妻子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