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亞歷山大六世——羅馬人不能忘記的教宗

亞歷山大六世——羅馬人不能忘記的教宗

亞歷山大六世——羅馬人不能忘記的教宗

「在天主教徒看來,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劣跡昭彰,難以形容。」(《中世紀末的教宗史話》,德語)「他的私生活簡直一塌糊塗、乏善可陳。……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教宗使教會蒙羞。當時的人雖然慣見橫行霸道的事,但看見博爾吉亞家族的所作所為,仍不禁為之瞠目結舌。甚至四百多年之後,這個家族所掀起的風波,仍久久未能平復。」(《教會與文藝復興(1449-1517)》,法語)

深受重視的羅馬天主教會史籍,為什麼竟狠狠地批判這個教宗和他的家族呢?他們到底做了什麼事要受到這般嚴厲的責難呢?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期間,羅馬舉行了一個展覽會,主題是「博爾吉亞家族的權術」。這個展覽會讓人有機會反思教宗的權力有多大,尤其是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羅德里戈·博爾吉亞,1492-1503)怎樣使用權術。

乘勢崛起

羅德里戈·博爾吉亞生於1431年,是阿拉貢王國(今西班牙境內)哈蒂瓦一個顯赫家族的成員。他叔父阿方索·德博爾吉亞是巴倫西亞的主教。羅德里戈自小在叔父督導下求學;憑著叔父的幫助,在少年階段已獲授神職,領受聖俸。在18歲那一年,他在叔父的蔭庇下前往意大利學習法律。他叔父阿方索當時已晉升為樞機主教。後來阿方索成了教宗加里斯都三世,並委任羅德里戈和另一個姪兒做樞機主教,另一個姪兒佩雷·路易·博爾吉亞則做了多個城市的總督。不久,羅德里戈被委任為教會的副會長,在任期間曾服務過幾任教宗,得以大大斂財。他家財豐厚,又大權在握,所以生活極盡奢華。

羅德里戈機靈聰敏、能言善辯,樂於贊助藝術事業,又懂得耍手段去達到目的。他生活放蕩, 情婦不計其數;有四名私生子女出於跟他姘居的情婦,還有更多私生子女出於跟他有染的其他女人。他「風流成性」、「放蕩不羈」,為此受到教宗庇護二世訓斥。雖然這樣,羅德里戈卻一仍舊貫,毫不悔改。

教宗英諾森八世在1492年去世,教會所有樞機主教就聚集起來推舉繼任人。羅德里戈·博爾吉亞向來說話不饒人,而且出手闊綽,在推選教宗的秘密會議中威迫利誘、遊說賄買,教宗之位自然是他囊中之物。結果他得到了足夠選票當選,封號亞歷山大六世。羅德里戈怎樣使各樞機主教投他一票呢?通過賜予教會職位、官邸、堡壘、城鎮、修道院、主教轄區連同厚俸。難怪一名教會歷史家稱他的任期為「羅馬教會的醜聞時期」。

跟世俗君主不遑多讓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成了教會的領袖,就運用自己的宗教權力,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作出仲裁,為兩國在美洲新大陸劃分地區。在世俗權力方面,他取得了意大利中部的教宗轄區。在文藝復興時期,他儼如君主統治這個教宗轄區。跟歷任的教宗一樣,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統治以徇私舞弊、偏護親屬著稱,而且他所涉及的謀殺事件,不限一宗。

在這個動亂時期,各國為了爭奪意大利的土地互相交戰。教宗亞歷山大六世非但沒有袖手旁觀,還耍政治手腕,跟多國結盟斷盟以擴張勢力,使子女平步青雲,而最重要的,是要把博爾吉亞家族提升到顯赫地位。他的兒子胡安,成了西班牙的甘迪亞公爵,又娶了卡斯蒂利亞國王的堂妹。另一個兒子約弗雷則娶了那不勒斯國王的孫女。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為了鞏固自己與法蘭西的關係,不惜取消13歲女兒盧克雷齊婭與阿拉貢貴族的婚約,使她改嫁米蘭公爵的親屬。當這個婚約不再有政治價值時,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又藉故毀約,並使盧克雷齊婭下嫁勁敵阿拉貢的阿方索。盧克雷齊婭的兄長塞薩爾·博爾吉亞為人冷酷無情、野心勃勃,當時剛巧跟法王路易十二結了盟。盧克雷齊婭下嫁阿拉貢的阿方索,頓時令他們的關係變得尷尬。有什麼解決辦法呢?一個資料來源說:盧克雷齊婭的倒霉夫婿阿方索「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台階遭四人行刺受傷,未及復原就被塞薩爾的手下勒斃了」。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為了拉攏新的政治盟友,第三度為盧克雷齊婭安排婚姻,把她嫁給勢力強大的弗雷拉公爵之子,當時盧克雷齊婭已是21歲了。

塞薩爾的一生被描述為「充滿血腥的荒唐記錄」。塞薩爾為人詭計多端、野心勃勃,腐化墮落的程度實在世間少見。他雖然在17歲已獲父親任命做樞機主教,卻是做戰士比做神職人員更勝任。他辭去樞機主教職位,娶了法王的女兒,因而得了瓦倫蒂諾斯公爵的領地。後來他憑著法軍的支持,一面征討圍攻,一面陰謀暗殺,控制了意大利北部的地區。

為了得到法軍的支持,好實現塞薩爾的目標,教宗亞歷山大六世不惜屈就,容許法王路易十二離婚,另娶布列塔尼的安娜而把她的領土併入法蘭西版圖。一本參考著作說:「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犧牲了教會的威信和原則,使自己的家族得著種種世俗的利益。」

教廷荒淫無度

博爾吉亞家族的荒淫無度使自己四面樹敵,惹來批評。基本來說,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對批評他的人置之不理,但其中一人他不得不理會,這人就是吉羅拉莫·薩伏那洛拉。薩伏那洛拉是多明我會修士、佛羅倫薩的政治領袖。他為人性格剛烈,勇於發言。他譴責教廷的惡行,對教宗的私生活和政治權術大事抨擊,要求罷免教宗和進行宗教改革。薩伏那洛拉大聲疾呼:「你們這些教會領袖……晚上親近情婦,早上主持聖餐。」他後來說:「[這些領袖]露出娼妓的面孔,敗壞教會的名聲。我告訴你,他們不是真正跟從基督。」

為了使薩伏那洛拉閉口不言,教宗亞歷山大六世企圖贈以樞機主教之職,只是薩伏那洛拉不肯就範。薩伏那洛拉處處針對教宗,所言所行最終為他招來殺身之禍。他被逐出教會,遭人逮捕,苦刑迫供,然後被判處絞刑和火刑。

重大問題

以上的歷史事件引起了一些重大問題。一個教宗怎麼可能有這般腐敗的思想和行為呢?歷史家對他們有什麼評價?歷史家確有不同看法。

不少歷史家認為,必須從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的時代背景去看事情:他的政治和宗教活動旨在維護和平,一方面使各國勢均力敵,另一方面跟支持教宗制度的盟國保持友好關係,把教會勢力範圍內的各國聯合起來對抗土耳其。

他的行為又如何?一位學者說:「任何一個時期,教會都有假信徒和壞教士,實在不足為奇,基督自己也曾預告這事。基督把教會比作田地,田裡有麥子,也有毒麥;又比作魚網,網中有好魚,也有壞魚。就是基督自己的使徒當中,也有一個猶達斯(猶大)。」 *

該學者繼續說:「一枚寶石的鑲嵌就是壞了,也無損寶石的價值;同樣,教士犯了罪也不會貶損他所教的道理。……金子始終是金子,不管分發金子的手是乾淨的還是不潔的,也無關係。」一個天主教歷史家也辯稱,對於教宗亞歷山大六世,虔誠天主教徒應該參照耶穌門徒對待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做法。耶穌曾經吩咐門徒:凡他們吩咐的,都要實行,卻不要仿效他們的行為。(馬太福音23:2,3)老實說,上述的論據真的叫你心悅誠服嗎?

他們真正跟從基督嗎?

耶穌提出一個簡單的原則,可以辨識真正跟從基督的人:「你們憑著他們的果實,就可以認出他們來。人不會在荊棘上收葡萄,也不會在蒺藜上收無花果,對嗎?照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實,壞樹都結壞果實;好樹不能結壞果實,壞樹也不能結好果實。因此,你們憑著他們的果實,就可以認出他們來。」(馬太福音7:16-18,20

過去幾百年間,一般宗教領袖有沒有符合聖經的標準呢?今天的宗教領袖有沒有效法門徒的榜樣,確切地跟從耶穌所定的模式呢?我們且考慮政治和生活這兩方面。

耶穌沒有做世上任何國家的王。他生活簡樸,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耶穌的王國「不屬於世界」,他避免捲入當日的政治事務中。正如耶穌「不屬於世界」,門徒也該效法他「不屬於世界」。(馬太福音8:20;約翰福音6:15;17:16;18:36

可是,幾百年來,宗教團體不是常常跟政治領袖攜手合作,爭權奪利,使平民百姓受盡痛苦磨難嗎?許多教士不是生活奢華,他們理應救助的平民大眾卻極其貧困嗎?

耶穌的同母異父弟雅各說:「你們這些通姦的人,難道不知道跟世俗友好,就是跟上帝敵對嗎?所以,誰想跟世俗做朋友,誰就淪為上帝的仇敵。」(雅各書4:4)跟世俗友好怎麼就是「上帝的仇敵」呢?因為約翰一書5:19說:「全世界都受那惡者控制。」

論到教宗亞歷山大六世,他日子的一位歷史家評論說:「他生活放蕩、不知廉恥,為人不忠不信、背棄信仰。他貪求無厭、野心勃勃、殘忍無度,一心要使自己的子女富貴顯達。」當然,博爾吉亞並非惟一行事腐敗的教宗。

聖經怎樣論述這類放蕩行為呢?使徒保羅說:「你們不知道不義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國嗎?不要受迷惑了。無論是淫亂的……通姦的……貪心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王國。」(哥林多前書6:9,10

據稱,最近在羅馬舉辦的博爾吉亞家族展覽會,目的是:「嘗試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這些大人物……不平反,不譴責」。這就是說,要讓參觀的人自下結論。你得出什麼結論呢?

[腳注]

^ 20段 關於比喻的正確解釋,請看《守望台》1995年2月1日刊5-6頁1992年6月15日刊17-22頁

[第26頁的圖片]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羅德里戈·博爾吉亞

[第27頁的圖片]

盧克雷齊婭·博爾吉亞是她父親取得極權的棋子

[第28頁的圖片]

塞薩爾·博爾吉亞野心勃勃、腐化墮落

[第29頁的圖片]

吉羅拉莫·薩伏那洛拉不肯閉口不言,結果被判處絞刑和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