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你看到所教的人結出果實來嗎?

你看到所教的人結出果實來嗎?

你看到所教的人結出果實來嗎?

年輕的埃里克表示他不想再做耶和華見證人時,他的父母傷心極了。在此之前,他們一點也看不出兒子有什麼異樣。埃里克自幼就跟家人一起學習聖經、參加聚會、跟會眾一起傳道。表面看來,他是按著真理行事的啊。現在他已離家而去,父母這才醒覺真理根本不在他心裡。他們既震驚又失望。

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經歷。聖經學生突然停止學習聖經,傳道員感到萬分失落。那時他們通常會問:「我怎麼事先看不出來呢?」這樣說來,我們可有辦法知道真理是否在學生身上結出果實呢?可以在他們靈性毀去之前,就看出有什麼不妥嗎?我們自己的情況又怎樣?怎樣才能確知真理正在我們心裡發揮作用?在我們熟知的撒種比喻裡,耶穌給了我們提示。

務要使真理在心裡扎根

耶穌說:「種子就是上帝的話語。落在好土上的,就是人懷著美好良善的心聽了話語,緊緊持守,忍耐著結出果實。」(路加福音8:11,15)可見,王國真理的種子必須先在學生心裡扎根,才能產生成果。耶穌保證,正如好種子落在好土一樣,良善的心一旦受聖經真理打動,就會馬上發揮作用,結出果實來。從哪方面看出學生結了果實呢?

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內心。不能單以屬靈常規作為準則,一個人例行參與崇拜活動,不就代表他內心情況良好。(耶利米書17:9,10;馬太福音15:7-9)我們要看深一點。要看到聖經學生在慾望、動機、目標等事上有明確的轉變,而且正努力培養跟上帝旨意一致的新品格。(以弗所書4:20-24)且舉個例說明這點。保羅說帖撒羅尼迦人聽見好消息就接納了,認為是上帝的話語。但保羅基於什麼來確定真理「在[他們]裡面發揮作用」呢?就是他們在後來所表現的恆忍、忠信和愛心。(帖撒羅尼迦前書2:13,14;3:6

誠然,學生的內心情況怎樣,遲早都會從行為表露出來,埃里克的事例正好說明這點。(馬可福音7:21,22;雅各書1:14,15)遺憾的是,一旦不良的特徵昭然可見時,補救也許已來不及了。因此,要在這些弱點還沒有成為絆腳石之前就辨認出來。這樣做的確殊不容易。我們必須懂得怎樣察驗人心。可以怎樣著手呢?

向耶穌學習

當然,沒有人能像耶穌那樣完全洞悉人心,知道人的一切想法。(馬太福音12:25)可是耶穌表明,其實我們也能運用悟性,辨明別人的慾望、動機和價值觀。正如醫生用不同的技術來檢查病人的心臟,耶穌也運用上帝的話語來察驗人的內心,把人的思想「汲引出來」,顯明人「心裡的意念和打算」,即使這些想法隱而未現,耶穌也能察覺出來。(箴言20:5;希伯來書4:12

例如,耶穌就曾在一個場合裡引導彼得,讓他看出自己的弱點,而事實證明這弱點後來真的成了彼得的絆腳石。耶穌知道彼得很愛他,所以較早前把「王國的鑰匙」交託給彼得。(馬太福音16:13-19)但耶穌也知道撒但正對使徒虎視眈眈。在前頭的日子,使徒將要面對巨大的壓力,迫使他們放棄信仰。耶穌清楚看出門徒不都是信心十足的,所以他一洞悉到他們有什麼弱點,就毫不猶豫地指出他們要努力的地方。讓我們看看耶穌怎樣做。

馬太福音16:21報導:「從那時起,耶穌基督開始向門徒指出,他必須……受很多苦,又要被殺」。請留意,聖經說耶穌向門徒指出 他將來有什麼遭遇。耶穌不是單單告訴門徒,而是向他們展示憑據,他很可能援引經文,例如詩篇22:14-18以賽亞書53:10-12,說明彌賽亞必須受苦被殺。無論耶穌當時是讀出經文還是引述有關經節,重點是他運用聖經讓彼得和在場的人有機會作出回應,從而顯露他們心中的想法。門徒對耶穌將臨的迫害有什麼反應呢?

說來奇怪,彼得向來熱心積極、敢想敢言,但他當時的反應衝動魯莽,顯露了思想上的嚴重弱點。彼得說:「主啊,你該愛惜自己,你絕不會有這種下場的。」很明顯,彼得的想法是錯誤的,耶穌坦言彼得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意思,而是人的意思」。懷有人的想法是個重大的錯誤,後果可會不堪設想。耶穌接著怎樣做呢?他斥責完彼得,就對他和其餘的門徒說:「誰想來跟從我,就該承認不再擁有自己,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斷跟隨我。」耶穌可能根據詩篇49:8和62:12的話,仁慈地提醒他的跟從者,永生的希望並不有賴於人,因為人不能帶來拯救,而是有賴於上帝。(馬太福音16:22-28

雖然彼得後來因恐懼而跌倒,三次不認耶穌,卻沒有一蹶不振。他之所以能夠在靈性上迅速恢復過來,無疑歸功於上述那次交談以及耶穌平時的教誨。(約翰福音21:15-19)彼得失足之後只是過了五十天,就在耶路撒冷群眾面前,無畏地作證耶穌已從死裡復活。在隨後的歲月,儘管他屢屢遭人逮捕拷打,多次下獄,仍勇敢無懼。彼得的確在堅守忠義方面樹立了傑出的榜樣。(使徒行傳2:14-36;4:18-21;5:29-32,40-42;12:3-5

我們從這件事學到什麼呢?你看到耶穌怎樣把彼得的思想汲引出來,顯露他的心思意念嗎?首先,耶穌選取合適的經文,指出要彼得留意的事,然後給他機會表達心裡的想法。最後,耶穌提出聖經的勸告,幫助彼得糾正思想和看法。你可能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教導能力。但以下兩個事例表明,只要做好準備,倚賴耶和華的幫助,人人都能效法耶穌。

把心裡的思想汲引出來

一個基督徒父親的兩個兒子在讀小學一、二年級時,有一次擅取了老師桌上的糖果。父親知道後,就叫兒子來,一同坐下談談。父親沒有輕忽了事,以為孩子只是跟老師開開玩笑。他說:「我要把他們的心思汲引出來,我想知道兒子怎麼會做出這等壞事。」

父親引用約書亞記第7章,請兒子回想亞干的經歷。兒子恍然大悟,向父親表白自己做錯了。父親知道他們已經為自己的行徑良心不安,就讓他們讀以弗所書4:28。經文說:「偷竊的,不要再偷,倒要勤勞,……就可有東西分給窮乏的人。」隨後,父親要兒子買糖果送還老師,並向老師賠罪。藉著要兒子彌補過錯,他把聖經的教誨深印在兒子心裡。

這位父親說:「我和妻子一察覺到孩子思想不正確,就會跟他們推理,務求除掉他們的錯誤想法,使他們懷著純正、良好的動機行事為人。」這對父母仿效耶穌的教導方式,循循善誘地教導他們的兒女。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苦心結出了美好的成果。兩個兒子後來都獲邀到布魯克林的伯特利總部服務。在二十五年後的今天,其中一個兒子仍在那裡工作。

請考慮另一個事例,看看以下這個基督徒怎樣幫助她的聖經學生。她的學生已出席聚會、參與傳道,還打算受浸。儘管這樣,學生看來過分信賴自己,沒有依靠耶和華。傳道員憶述:「由於過慣獨身生活,她沒察覺到自己正變得越來越自行其是。我擔心她遲早不是身體出現問題,就是屬靈方面出現問題。」

傳道員於是主動提出幫助,用馬太福音6:33跟這個學生推理,幫助她調整價值觀,好把王國放在首位,並把一切事都交託給耶和華,深信耶和華所用的解決方法必定是最佳的。傳道員坦率地問:「獨居的生活是不是讓你很難信任別人,就算耶和華也不例外呢?」學生承認她已差不多停止向上帝禱告了。傳道員用詩篇55:22,鼓勵她聽從聖經的勸告,把重擔卸給耶和華,因為彼得前書5:7提出保證:耶和華關心我們。這番話觸動了學生的心扉。傳道員說:「她素來很少流淚,但這次她哭了。」

讓真理繼續在你心裡發揮作用

看見所教的人響應聖經真理,我們自然非常快樂。可是,我們想兒女和學生進步,自己也得以身作則。(猶大書22,23)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恐懼戰兢,不斷努力,完成使[我們]得救的工作」。(腓立比書2:12)這包括經常讓聖經真理的光照亮我們的心,好察看自己的態度、慾望和感情有沒有需要留意的地方。(彼得後書1:19

舉個例,你近來對屬靈的活動是不是沒有以前那麼積極呢?假如是這樣,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過分信賴自己。怎麼知道?讀讀哈該書1:2-11,認真想想耶和華怎樣跟重返故土的猶太人推理,然後捫心自問:我是不是過度注重經濟安全和物質享受呢?我真心相信,如果自己以屬靈的事為先,耶和華就會看顧我和家人嗎?還是覺得照顧自己的事更要緊呢?假如你發現需要糾正自己的思想或看法,現在就要行動。聖經的勸告,例如記載在馬太福音6:25-33、路加福音12:13-21和提摩太前書6:6-12,可以助人對物質有正確的觀點。我們懷有聖經的看法就必得著耶和華源源不絕的美福。(瑪拉基書3:10

這樣坦率的自我反省可以給你當頭一棒,使你猛醒過來。弱點暴露出來,還要加以承認,也許叫我們難受,但卻是生死攸關的。哪怕問題有多私人或敏感,我們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思想,懷著愛心主動幫助兒女和聖經學生,這也許就是挽救自己和別人性命的第一步。(加拉太書6:1

要是努力未見成果,怎麼辦呢?不要就此放棄。鑑於我們都不完美,把內心的思想調整過來並不容易,而且是急不來的,有時甚至令人感到氣餒。但所下的一切功夫都是值得的。

文章開頭提到的埃里克最後都醒悟過來,重新「按著真理行事」。(約翰二書4)他說:「我意識到自己所失去的東西時,才覺悟前非,重投耶和華的懷抱。」多虧父母的幫助,埃里克現在忠心地事奉上帝。父母曾不厭其煩地幫助埃里克察驗內心,儘管他當時很反感,現在卻十分體會父母的苦心:「爸爸媽媽真好!他們很愛我,從沒有放棄我。」

不論我們教導的是兒女還是聖經學生,我們用上帝的話語照亮他們的心,就是向他們表現忠貞之愛。(詩篇141:5)要繼續察驗他們的內心,好確定他們正在披上基督徒的新品格。要「正確地運用真理的話語」,好讓真理不但在我們心裡發揮作用,也在我們所教的人心裡發揮作用。(提摩太後書2:15

[第29頁的圖片]

耶穌的一番話顯露了彼得的弱點

[第31頁的圖片]

運用聖經把人的內心思想汲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