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盡現在生命的福樂!
人物生平
嘗盡現在生命的福樂!
特德·白金漢自述
我全時傳道了六個年頭,就在新婚燕爾六個月後,忽然得了脊髓灰質炎。那是1950年的事,當年我只有24歲。住院的九個月,讓我有充裕的時間細想一生。現在我身患殘疾,往後跟妻子喬伊絲的日子會怎麼樣呢?
1938年,對宗教不熱心的爸爸接受了一本書題名為《政府》 *,大概是因為當時政局動盪,戰爭如箭在弦吧。在我的記憶中,爸爸從沒有翻閱過那本書。然而,虔誠的媽媽不但拿來看,還立刻響應真理。她脫離了英國聖公會,後來更不理會我爸爸的反對,毅然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媽媽在1990年去世,終其餘生對上帝忠貞不渝。
我第一次參加基督徒聚會是媽媽帶我去的。王國聚會所位於倫敦南部埃普瑟姆鎮,以前是一家商店。我們聆聽了J.F.盧述福的演講錄音。那時候,盧述福弟兄負責督導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活動。這段演講錄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倫敦受到猛烈的空襲和轟炸,局勢越來越危險,所以在1940年,爸爸決定舉家遷往較安全的地方——倫敦以西45公里的梅登黑德小鎮。此舉有利於我,因為當地會眾的三十個成員給我極大鼓勵。一位靈性成熟的基督徒
弗雷德·史密斯,自1917年受浸以來就堅定不移地事奉耶和華。這位弟兄照顧我,訓練我,使我更勝任傳道工作,我十分感激他。他優良的榜樣和仁愛的幫助是我永誌不忘的。全時傳道
1941年3月寒冷的一天,15歲的我在泰晤士河受浸。那時,哥哥吉姆已經提出了全時服務的申請。時至今日,他和妻子瑪奇已為耶和華服務了大半生。為了照料分區和區域監督的工作,他們走遍了整個英國探訪各群會眾,目前住在伯明翰。至於妹妹羅比娜和她的丈夫弗蘭克,直到現在仍忠心耿耿地事奉耶和華。
那時,我在服裝廠裡做會計員。一天,公司的總經理召我到他的辦公室去,說公司想我當採購員。這份差事很有前途。可是有好一段日子,我一直想著效法哥哥投身全時服務。於是我婉拒了雇主的美意,並解釋原因。沒想到,總經理對我的志願十分讚賞,認為投身傳道工作很有意義。這樣,在1944年,我參加完北安普敦舉行的區域大會後,就開始從事全時傳道工作了。
我第一個委派,就是前往德文郡的埃克塞特傳道。當時,這個城市在炮火蹂躪之後,正慢慢恢復元氣。我搬進了公寓,跟兩個住在那兒的先驅弗蘭克和露絲·米德爾頓同住,他們對我很好。那時我只有18歲,洗熨和下廚的經驗都有限,幸好後來熟能生巧,也就不成問題了。
我的傳道夥伴維克托·格德,是個年屆五十歲的愛爾蘭人,自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向人作見證。他教我怎樣編排事務,好好運用時間。他鼓勵我用心鑽研聖經,從中尋得樂趣,又教曉我賞識不同聖經譯本的價值。那段日子,我處於成長階段,正值塑造性格的時期,維克托那堅定不移的榜樣正是我所需要的。
堅守中立
雖然戰事已進入尾聲,當局仍不斷徵召年輕男子入伍。1943年,在遷到埃克塞特之前,我曾在梅登黑德向法庭陳明自己是傳福音者,申請免服軍役。雖然申請不被接納,我決定如期前往埃克塞特,好執行我的傳道委派。所以,政府後來傳召我到埃克塞特的地方法院應訊,我最後被判入獄做苦工六個月。裁判官判刑時表示「十分遺憾」,慨嘆那已經是最長的刑期,不能再長。六個月的刑期滿了以後,我再被判監四個月。
我是監獄裡惟一的耶和華見證人,守衛於是叫我做耶和華。每天點名時,我都要應聲回應,心裡挺不好受。然而,上帝的聖名這樣日復一日受人「宣揚」,想來也有好處!這讓其他囚犯知道我是耶和華見證人,由於堅守立場,為求良心清白才被關在他們那裡。後來,諾曼·卡斯特羅也被投進這所監獄,於是我不再叫做耶和華了——我們成了「摩西」和「亞倫」。
我從埃克塞特被遞解到布里斯托爾,最後被送進溫切斯特監獄。事情總不能盡如人意,
但幽默感往往能化悲為喜。我和諾曼在溫切斯特監獄一同參加了耶穌受難紀念,感到十分高興。弗朗西斯·庫克來到監獄探望我們時,發表了一個優良的受難紀念演講。戰後改變
1946年,在布里斯托爾舉行的區域大會裡,也就是發行《以上帝為真實》的那個大會,我邂逅了年輕貌美的喬伊絲·穆爾。她也是德文郡的先驅。四年後,我倆的情誼開花結果,在蒂弗頓鎮共諧連理(我早在1947年已遷到那裡)。婚後,我們租了一個房間作為新居,每星期的房租是15先令。那段日子真是愉快!
在婚後的第一年,我們往南遷到布里克瑟姆。布里克瑟姆是個海港城鎮,是拖網捕魚技術的發祥地,也是個很好的住處。可是,我們遷居不久,在前往倫敦參加區域大會的途中,我就患上了脊髓灰質炎,一度陷入昏迷。正如文章起頭說過,我要留院九個月方可離開。那時,我的右手和雙腳的活動能力嚴重受損,得靠手杖才能走路,就是到了現在,活動還不太自如。愛妻一直為我打氣,有了她的鼓勵,心情就暢快多了。尤其令我鼓舞的,是她能排除萬難,繼續全時傳道。但我們現在可做什麼打算呢?不用多久,我就明白耶和華的手並沒有縮短。
次年,我們在倫敦溫布爾登參加大會。這時,我走路已不需要手杖了。在大會裡,我們遇見普賴斯·休斯,他當時負責督導英國的傳道工作。他一見到我,就跟我打招呼,說:「嗨,我們想邀請你探訪分區的會眾!」再沒有什麼事比這更叫我受激勵了!但我的身體能適應嗎?我和喬伊絲心裡忐忑,但經過一星期的訓練課程,再加上全心信賴耶和華,我們接受委派啟程回到英國西南部。當年我僅僅25歲,在那裡做分區監督。今天,每當憶起那段時光,想到那些鼎力相助的見證人,想起他們表現的仁慈和耐心,心裡就禁不住感謝他們!
我和喬伊絲有幸享有不同的服務機會,我們認為最能使我們跟會眾親近的就是探訪各群會眾。我們沒有汽車,總是以火車或公共汽車代步。儘管我要應付身體的障礙,我們仍感到喜樂和滿足。到了1957年,我們又要迎接另一項挑戰了。
海外傳道
我們獲邀參加基列學校的第30屆訓練班,大感興奮。那時,我已能應付不便的障礙,因此我和喬伊絲欣然接受邀請。過去的經歷使我們認識到:我們一心遵行上帝的旨意,耶和華總會賜予力量。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位於美國紐約州景色宜人的南蘭星鎮,五個月的密集訓練一下子就完成了。當中的學生大都是分區或區域監督夫婦。當被問到誰願意到海外地區傳道時,我們也馬上響應。我們要到哪裡去呢?東非烏干達!
那時候,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在烏干達遭到禁止,所以弟兄建議我在那裡找一份世俗工作安頓下來。我們坐船,乘火車,長途跋涉抵達烏干達的坎帕拉。入境處的官員並不歡迎我們,只批准我們逗留幾個月。數月後,政府就命我們離開。我們遵照總部的指示,遷到北羅得西亞(現稱贊比亞)。在那裡,我們跟四位基列學校的同學重逢,真是歡喜萬分!他們是弗蘭克和卡麗·劉易斯,海斯和哈麗雅特·霍斯金斯。不久,我們就重新獲得委派,到南羅得西亞(現稱津巴布韋)去。
我們乘坐火車前往布拉瓦約城的途中,平生第一次親眼看見雄偉壯觀的維多利亞瀑布。抵達布拉瓦約城後,有一陣子我們跟麥勒基一家住在一起。他們是布拉瓦約城的首批見證人。在隨後的十六年,我們有幸跟他倆成為知交。
適應轉變
我接受了為期兩星期的課程,好認識一下非洲的地區。接著,我就受任命做區域監督。在非洲的矮樹叢區傳道,不單要帶備食水乾糧,還要預備被褥衣物。此外,還有放映機、發電機、大幕布,以及其他必需品,全都要塞進我們乘坐的貨車裡。幸好貨車還算馬力充足,仍可載著我們穿越崎嶇的地帶。
我和非洲的分區監督們一起工作。喬伊絲
照顧他們同行的妻子和兒女,自己也樂在其中。在非洲的草原徒步上路十分費勁,尤其烈日當空時,更叫人疲累。但我很快就發覺,多虧這種氣候,我反而較容易應付身體的障礙。當地人一般都生活貧困。不少人恪守傳統思想,墨守迷信習俗,奉行多妻制度,卻十分尊重聖經。在某些地區,會眾的聚會是在枝葉婆娑的巨樹下舉行的,晚上則用油燈照明。夜空繁星密布,在星光閃爍下研讀上帝的話語,總叫我們肅然起敬,讚嘆上帝的創造偉舉。
在非洲人聚居的地方放映守望台社製作的影片,是另一個叫人難以忘懷的經歷。一群會眾比如只有三十個見證人,而到了影片放映當日,我們預料得到人數每每超過一千人!
在熱帶地區,健康不佳當然可以是一大難題,但無論如何,總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我偶爾會患上瘧疾,喬伊絲也要應付阿米巴變形蟲所引起的不適,幸而我們都能處之泰然。
及後,我們奉派到索爾茲伯里(現稱哈拉雷)分部,有幸跟耶和華的忠僕並肩工作,包括來斯特·戴維、喬治和露比·布拉德利。政府批准了我做婚姻註冊官,於是我可以替非洲的弟兄姊妹主持婚禮,從而協助會眾的基督徒維繫婚姻。幾年後,我接獲了另一項特別委派,就是探訪南羅得西亞境內的所有外語會眾(即並非說班圖語的)。在那十多年的光景,我和喬伊絲結識了不少弟兄姊妹,見到他們在靈性上進步,實在令我們歡欣鼓舞!在那段日子,我們也有幸探訪博茨瓦納和莫桑比克的弟兄。
再次遷居
1975年,在非洲南部度過多個歡樂的歲月之後,我們奉派到西非的塞拉里昂。很快,我們就在分部服務,享受新工作的樂趣。可惜好景不常,我染上了瘧疾,身體變得很虛弱,最後要送回倫敦接受治療,後來更證實不宜在非洲工作。我和喬伊絲不能重返非洲,當然很傷心,但倫敦分部很歡迎我們加入伯特利服務,成為他們溫暖大家庭的分子。倫敦許多會眾都有不少非洲弟兄,這也使我們感到十分自在。隨著我的健康轉好,我們適應了新的常規。我接獲委派,負責照料採購部。這項工作令我心滿意足,因為在接著的多個年頭的各項擴展,我們都能一一目睹。
20世紀90年代初期,愛妻喬伊絲因為運動神經元發生毛病,在1994年終於與世長辭。她實在是個賢妻,仁愛體貼,忠貞可靠。這麼多年來,我們休戚與共;環境不斷轉變,她就不斷適應,全無怨言。經歷了喪妻之痛,我體會到在苦難的日子,最要緊的是在靈性上保持積極,放眼未來。經常禱告也很重要。我祈求上帝助我謹守屬靈常規和經常傳道,好使思想時刻都充滿屬靈的事,免得胡思亂想。(箴言3:5,6)
在伯特利服務,不單是可貴的福分,也是美好的生活方式。跟這麼多年輕人一起工作,確是賞心樂事。倫敦分部有不少訪客,這也是我的福分。有時候,訪客來自我曾獲派的非洲地區。我見到摯友遠道而來,昔日的美好回憶驀地湧上心頭。這一切一切,使我嘗盡了現在生命的福樂,也讓我滿懷信心,展望未來得著應許的生命。(提摩太前書4:8)
[腳注]
^ 5段 於1928年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現已絕版。
[第25頁的圖片]
1946年跟媽媽合照
[第26頁的圖片]
1950年跟喬伊絲結婚
[第26頁的圖片]
1953年攝於布里斯托爾的大會
[第27頁的圖片]
在南羅得西亞(現稱津巴布韋)服務:探訪一個偏遠小組(上),探訪一群會眾(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