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斐洛——憑揣測解釋聖經的哲學家

斐洛——憑揣測解釋聖經的哲學家

斐洛——憑揣測解釋聖經的哲學家

公元前332年,一心要征服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攻入埃及。他繼續揮軍東征之前建立了一個城市,稱之為亞歷山大城。這個城後來成了希臘文化的中心。就在這個地方,另一個征服者於公元前20年誕生。他進行征服不是憑著刀槍劍戟,而是憑著哲學理念。這人就是斐洛·尤迪厄斯,又稱亞歷山大城的斐洛。

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遭受毀滅後,大批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許多遷居埃及,單在亞歷山大城就有數以千計的猶太人。然而,希臘人常常譏誚猶太人所尊崇的《希伯來語經卷》,而猶太人則不肯崇拜希臘人所敬奉的諸神,結果兩族人民難以融合。斐洛出生於猶太家庭,卻同時接受希臘教育,因此很清楚兩族之間的紛爭。斐洛深信猶太教是正確的宗教,但他不想跟外邦人衝突,反之,他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引領外邦人歸向上帝,使他們容納猶太教。

重新闡釋古代記載

在亞歷山大城,許多猶太人的母語都是希臘語,斐洛也不例外。因此,斐洛是根據希臘語《七十子譯本》去學習《希伯來語經卷》的。他研究這部譯本,確信經文蘊含著哲學成分,也認為摩西很有「哲學家的才智」。

在斐洛日子之前幾百年,希臘的知識分子認為古希臘神話——關於種種男女神祇、巨人妖魔的故事——荒誕不經,於是重新闡釋神話的含意。談到他們的闡釋方法,古典文學學者詹姆斯·德拉蒙德說:「哲學家設法探求神話背後隱含的寓意。雖然那些神話荒謬絕倫、令人嘔心,但哲學家推測,編造這些神話的人必定是刻意用這種刺激感官的手法,去表達某些深奧的哲理。」斐洛就是用這種揣測寓意的方法去解釋聖經。

且看看斐洛怎樣解釋創世記3:21。這節經文說:「耶和華上帝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和合)可是,希臘人認為上帝至高無上,說他做衣服跟他的尊貴地位相矛盾,於是斐洛嘗試解釋經文隱含的寓意,說:「用皮子做的衣服,其實是用來比喻人的皮膚,也就是人的軀體。上帝首先造了『智力』,並叫它做『亞當』;之後創造了『對外的感知』,叫它做『生命』。最後,上帝看出有需要造個軀體,並把軀體比喻做『用皮子做的衣服』。」換句話說,斐洛建議人從哲學角度理解上帝為亞當和夏娃做衣服這個記載。

請也留意斐洛怎樣解釋創世記2:10-14。這段經文談到伊甸園的水源時,描述有四條河從園子流出。斐洛認為經文另有所指,絕非僅是關於地貌的描述。他評論過伊甸園那片土地本身之後,說:「這段記載可能也隱含著寓意,四條河其實象徵四種美德。」他揣測,比遜河象徵審慎,基訓河象徵莊重,希底結河象徵剛毅,幼發拉底河象徵公正。這樣,斐洛把一段關於地理的記載,說成是一些含有寓意的描述。

斐洛還用了這種寓意解經法去分析聖經的其他記載,包括上帝創造天地,該隱殺死亞伯,挪亞日子天降洪水,上帝使巴別的人語言混亂,還有摩西律法中的許多原則等。正如上一段舉出的例子顯示,斐洛通常會先承認經文的字面意思是什麼,接著就提出自己揣測的寓意。他提出個人揣測時,口吻往往是:「也許經文其實隱含著寓意。」在斐洛的著作裡,寓意的解釋隨處可見,可悲的是,經文的明顯意思反而變得模糊。

上帝是誰?

斐洛用了一個很好的比喻,去說明上帝真的存在。他描述過大地河川、日月星宿之後,說:「天地萬物精妙無比,令人稱奇,彷彿是某個知識全備、技藝精湛的人的傑作似的。我們對於上帝存在的觀念也由此而來。」這是個合理的推論。(羅馬書1:20

然而,當斐洛解釋全能上帝的本質時,卻大大偏離了真理。他聲稱上帝「不具任何特質」,而且「是無法理解的」。斐洛並不贊成人作任何努力去認識上帝,說:「人試圖進一步探索上帝的本質或特質是愚不可及的。」這種想法不是源自聖經,而是源自信奉異教的哲學家柏拉圖。

斐洛認為,人既然無法理解上帝,就不可能用任何名字稱呼他。斐洛說:「按理來說,沒有任何適當的名字可以用來稱呼永活的上帝。」其實他的話大錯特錯!

聖經清楚指出,上帝有一個名字。詩篇83:18說:「你的名是耶和華,惟有你是統治全地的至高者。」在以賽亞書42:8,上帝說:「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既然斐洛是猶太人,自然也讀過這些經文,他為什麼竟提倡上帝沒有名字這種見解呢?原因是,他描述的並非聖經裡那位有個性特徵的上帝,而是希臘哲學中一個沒有名字、無法理解的神。

人有不死的靈魂嗎?

斐洛主張,人除了軀體以外還有個不死的靈魂,而人「是由軀體和靈魂組成的」。請留意斐洛怎樣解釋:「人活著時,軀體也活著,但靈魂卻是死的,葬在軀體裡,如同葬在墳墓裡。軀體一死去,靈魂就會擺脫邪惡軀體的束縛,按著它應有的形式生存。」在斐洛看來,靈魂的死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它從沒有真的死去,它是不死的。

關於人死後的情況,聖經到底怎樣說呢?詩篇勸人不要信賴權貴,因為「人一斷氣,就歸回地土;他的思想,當天就消滅」。(詩篇146:3,4)人一死亡,思想就消滅,再也不能享福或受苦。

在上帝的啟示下,所羅門清楚表明人死後的情況如何:「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因此,他奉勸人:「凡你的手能做的事,都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要進的墳墓,沒有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知識,沒有智慧。」(傳道書9:5,10)顯然,人死了不會再有任何知覺,無論活人為他們做什麼,他們都不知道。 *

斐洛去世後,猶太人就不大留意他的主張了。可是,假基督教卻很尊崇他。優西比烏斯和教會的其他領袖都認為斐洛歸信了基督教。哲羅姆更把斐洛列為教會教父之一。由於這緣故,保存斐洛的著作的,是叛道的基督徒而不是猶太教徒。

斐洛的著作導致一場宗教變革。一些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受到他的見解影響,採納了靈魂不死這個沒有聖經根據的教義。此外,斐洛就希臘語「邏各斯」(話語)一詞提倡的見解,助長了三位一體教義的發展,這教義同樣違反了聖經的真理,卻成了叛道基督教採納的信條。

不要被誤導

在研究《希伯來語經卷》方面,斐洛設法「避免遺漏字面背後任何可能的寓意」。然而,在申命記4:2,摩西談到上帝的律法說:「我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增加,也不可刪減,總要謹守我吩咐你們的,就是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誡命。」斐洛憑個人揣測解釋聖經,儘管看來出於好意,卻反而為上帝啟示的話語罩上陰霾,妨礙人明白聖經清晰的真理。

使徒彼得說:「我們從前把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力量和臨在告訴你們,不是依據乖巧捏造的無稽之談」。(彼得後書1:16)彼得向他當日的基督徒會眾提出的訓誨,跟斐洛著作裡的主張截然不同,因為彼得的訓誨不但基於事實,而且是在聖靈引導下提出的。聖經指出,「顯示真理的聖靈」會引導基督徒明白全部真理。(約翰福音16:13

要是你渴望崇拜聖經所說的上帝,就必須得到可靠的指導,而非聽信別人僅憑揣測的解釋。你必須確切地認識耶和華和他的旨意,懷著謙卑、誠懇的態度學習真理。這樣,你必定能夠認識聖經,而「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就有智慧可以得救」。你會體驗到,上帝的話語能夠使你「完全勝任,裝備齊全,做各樣的善工」。(提摩太後書3:15-17

[腳注]

^ 18段 至於靈魂不死的信仰, 《猶太百科全書》(1910年版)說:「有些人相信,人死後軀體雖然腐爛,靈魂卻會繼續生存。其實這種信仰不過是基於哲學或神學的揣測,而不是基本的信仰,也毫無聖經的根據。」如想知道誤譯做「靈魂」的詞語在聖經原文的意思,請參看《聖經新世界譯本》附錄2。

[第10頁的附欄或圖片]

斐洛居住的城

斐洛不但住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而且在當地工作。曾有許多世紀之久,這個城是世界的圖書總匯之處和學術研究中心。

亞歷山大城有不少學府,當中的教師都是有名的學者。亞歷山大城的圖書館世界聞名,館員努力搜集各種各樣的書籍文獻,使館藏增至數以十萬件之多。

後來,羅馬皇帝都刻意提高羅馬本身的地位,結果文化中心轉移到歐洲去。就這樣,亞歷山大城及其知識寶庫的世界地位逐漸下降。到公元7世紀,亞歷山大城被敵軍攻陷,以致完全衰落。今天,歷史家都因當地著名的圖書館被毀而感到惋惜,有些還說文明倒退了一千年。

[鳴謝]

L. Chapons / Illustrirte Familien-Bibel nach der deutschen Uebersetzung Dr. Martin Luthers

[第12頁的附欄]

現今的寓意解經法

寓意就是字面背後所寄託或蘊含的意思。人們認為,記載中所蘊含的寓意比字面意思重要得多。今天,有些宗教導師也像亞歷山大城的斐洛那樣,用寓意解經法去解釋聖經。

且以創世記1至11章為例。聖經的這11章談到的人類歷史,包括從受造到人們自巴別塔分散到世界各地。論到聖經的這個部分,一部天主教聖經譯本《新美國聖經》說:「以色列人有責任好好保全聖經的真理。為了讓他們容易理解,創世記頭11章的真理必須以當時眾所周知的概念去表達。由於這緣故,我們必須把真理本身和它的文字外衣加以區別。」換句話說,創世記1至11章不能按照字面去理解,就像衣服覆蓋著身體,經文的表面字眼也覆蓋著深刻的寓意。

然而,耶穌卻表明創世記頭11章確實是字面本身的意思。(馬太福音19:4-6;24:37-39)使徒保羅和使徒彼得的看法也跟耶穌一致。(使徒行傳17:24-26;彼得後書2:5;3:6,7)任何不符合聖經整體真理的解釋,誠懇學習聖經的人都絕不會接受。

[第9頁的圖片]

亞歷山大城的大燈塔

[鳴謝]

Archives Charmet/Bridgeman Art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