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精明的人,步步留心」

「精明的人,步步留心」

「精明的人,步步留心」

精明的人實事求是,機靈聰敏。他們英明善斷、事事謹慎、洞悉事理。他不工於心計,也不狡猾多詐。箴言13:16說:「精明人都按知識行事」。毫無疑問,精明審慎是十分可取的特質。

我們可以怎樣在日常生活中行事精明呢?精明人面對抉擇時會怎樣取捨?他會怎樣處事待人呢?步步謹慎能為人帶來什麼好結果,並讓人避開什麼災禍呢?古代的以色列王所羅門在箴言14:12-25所說的話,能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

分辨正路與歧途

在人生路上,我們想要抉擇英明,諸事順遂,就得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是,聖經提醒我們:「人以為是正途的路,最終竟是死亡之道。」箴言14:12)因此,除了要分清真假對錯,我們還要學會分清哪些事完全正確,哪些事只看來正確,其實是魚目混珠。在原文裡,「死亡之道」是個複數詞,可見歧途不止一條。且看看我們必須小心避開什麼陷阱,以免誤入歧途。

當今世上有財有勢的人往往受人景仰,受人豔羨。他們的地位和家財很容易令人產生錯覺,以為他們做事的方式都是正確的。問題是,他們是用什麼方法達至名成利就的呢?這些方法全都光明正大、合乎道德嗎?另外,有些人對自己的信仰有極大的熱忱,但虔誠本身能證明他們所信的就是真理嗎?(羅馬書10:2,3

另外,自欺的人也可能把歪路看成正路。要是我們只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自以為是,就等於任憑詭詐的心擺布了。(耶利米書17:9)沒有受過好好鍛鍊和熏陶的良心能誤導人,使人對錯不分,誤入歧途。什麼能幫助我們選擇正路呢?

勤於研讀上帝的話語聖經,鑽研其中較深刻的道理,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我們的理解力才能「鍛鍊純熟,能明辨是非」。此外,我們還要實踐聖經的原則,使理解力因「常常運用」而受到充分的鍛鍊。(希伯來書5:14)我們要格外留神,以免踏上似正非正的路,偏離了通往生命的狹隘的路。(馬太福音7:13,14

「心裡也可能痛苦」

心緒不寧的人能真正快樂嗎?尋歡作樂能解開心中的鬱結嗎?用喝酒吸毒去麻醉自己,以放縱情慾來消愁解悶,是精明的做法嗎?絕對不是。睿智的所羅門王說:「人在歡笑中,心裡也可能痛苦」。(箴言14:13上

歡笑只能掩飾痛苦,是不能消除痛苦的。聖經指出,「凡事都有特定的時期」,「有哀哭的時候,有嬉笑的時候;有哀號的時候,有歡躍的時候」。(傳道書3:1,4)低落的情緒要是揮之不去,我們就要正視問題,必要時求取「高明的指導」,務求能排遣心中的鬱悶。(箴言24:6 *儘管娛樂消遣有一定的益處,但這些益處畢竟是有限的。所羅門勸人要提防不正當的娛樂,消遣也要適可而止。他說:「歡樂的盡頭,也可能生出悲傷。」箴言14:13下

不信的人與良善的人

所羅門王接著說:「心中不信的,為自己的行徑而飽嘗惡果;良善的人,因自己的作為而滿得善報。」箴言14:14)在原文裡,經文上半部分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心中不信的,滿足於自行其是的結果」。不信的人怎樣跟良善的人一樣,滿足於自己行事的結果呢?

對上帝沒有信心的人從沒想過要向他交賬。因此,在他們心目中,做耶和華看為對的事一點都不重要。(彼得前書4:3-5)這些人只求發財致富,滿足於這種生活所帶來的結果。(詩篇144:11-15上)良善的人卻以屬靈的事為念,凡事都按上帝的正義標準而行。良善的人感到心滿意足,是因為有耶和華做他們的上帝,有幸事奉宇宙的至高主宰。他們確實「滿得善報」,享有無可比擬的喜樂。(詩篇144:15下

不要「凡話都信」

在處世為人方面,缺乏經驗的人跟精明的人有什麼不同呢?所羅門說:「缺乏經驗的,凡話都信;精明的人,步步留心。」箴言14:15)精明的人不輕易上當。他步步留神,不會凡話都信,也不會任人擺布,人云亦云。他會先搜集有關資料,然後按知識行事。

且以「上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為例。缺乏經驗的人要不是附和大眾,就是盲從地位尊貴的人。精明的人卻會多方查證,深思羅馬書1:20和希伯來書3:4一類的經文。在信仰的問題上,謹慎的人不會光以宗教導師的見解為準。他們會親自驗證任何聲稱來自上帝的主張,「看看是不是源於上帝的」。(約翰一書4:1

人聽從箴言的勸告,不是「凡話都信」,實在明智!在基督徒會眾裡負有督導責任的人,尤其要把這一點謹記在心。在提出勸告之前,必須先弄清楚事情的底蘊。別人說話時要留心傾聽,要掌握所有事實,不要只聽片面之詞。這樣,他的勸告才不會流於空泛,失之偏頗。(箴言18:13;29:20

「會思考的人,被人憎恨」

所羅門王指出智愚之間的另一個分別,說:「明智人戰戰兢兢,遠離惡事;愚昧人大發烈怒,自以為是。輕易發怒的,行事愚蠢;會思考的人,被人憎恨。」箴言14:16,17

明智人知道誤入歧途會招致種種惡果,所以戰戰兢兢,步步為營。他會接受別人的忠告,好使自己遠離惡事。愚昧人卻不知天高地厚,任性自負,不聽勸教。他們動不動就發怒,結果行事愚蠢。可是,會思考的人為什麼被人憎恨呢?

在原文裡,譯作「會思考」的詞語有兩方面的意思。好的方面是指一個人明辨事理,機靈聰敏。(箴言1:4;2:11;3:21)壞的方面則指一個人心術不正,圖謀不軌。(詩篇37:7;箴言12:2;24:8

如果被憎恨的是心懷惡念的人,那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如果被憎恨的是明辨事理的人,那又怎樣呢?其實,這種情形也並不罕見。舉例說,一個人懂得思考,決心不屬於世界,往往會被人憎恨。(約翰福音15:19)會思考的年輕基督徒因為不肯屈服於同輩壓力,不肯參與不當的行為,結果受人冷嘲熱諷。其實,真基督徒都難免被人憎恨,因為全世界都受魔鬼撒但控制。(約翰一書5:19

「惡人要在義人門前下拜」

精明的人跟缺乏經驗的人還有另一個分別。聖經說:「缺乏經驗的,必得愚昧做產業;精明的人,卻以知識為頭飾。」箴言14:18)缺乏經驗的人因為不明事理,作出愚蠢的決定,結果一生要承受苦果,像承受產業一樣。相反,知識猶如君王頭上的冠冕,成了精明人的華美裝飾。

睿智的所羅門王說:「壞人必在善人面前屈身,惡人要在義人門前下拜。」箴言14:19)換句話說,邪不能勝正,義人終必佔上風。今天,上帝的子民不但數目日增,而且活得心滿意足。看見耶和華的僕人所享的種種福分,一些反對者也不得不表示欽佩,彷彿向耶和華在天上的「婦人」「下拜」。這個「婦人」在地上的代表,就是剩餘的受膏基督徒。無論如何,跟上帝子民作對的人最遲在哈米吉多頓臨到時就會被逼承認,上帝在天上的組織是由他在地上的忠貞子民所代表的。(以賽亞書60:1,14;加拉太書6:16;啟示錄16:14,16

「恩待淒苦人」

從所羅門接著的話,可以看出他很了解人性。他說:「貧寒的人,連同胞也恨他;富裕的人,卻有很多朋友。」箴言14:20)用這句話來描述不完美的人多麼貼切!多少人為了私利去討好有錢的人,輕視貧寒的人。然而,富人的朋友雖多,卻像他們手上的財富一樣可以轉瞬即逝。因此,我們實在不應該依靠錢財或曲意逢迎別人來結交朋友。

我們要是撫心自問,發現自己有重富輕貧的傾向,該怎麼辦呢?我們應該謹記,聖經強烈譴責人厚此薄彼。「人輕看同胞,就是犯罪;恩待淒苦人,卻必有福。」箴言14:21

我們應該關懷那些處於困境的人。(雅各書1:27)怎樣關懷他們呢?我們可以在金錢、衣食、住所方面提供援助,也可以給他們安慰和支持。(約翰一書3:17)誰恩待貧困的人,誰就快樂了,因為「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種什麼,收什麼

「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是個不變的定律,無論對精明的人還是愚昧的人都同樣適用。(加拉太書6:7)精明的人力求行善,愚昧的人設謀害人。睿智的所羅門王說:「設謀害人的,不是會步入迷途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會迷失方向。可是,「謀求行善的,卻有忠貞的愛和真誠信實」。(箴言14:22)行善的人不但受人喜愛,而且得享上帝的忠貞之愛。

所羅門接著指出,做事勤懇的人必收穫豐富,光說不做的人卻一無所得。「人靠各樣勞碌,才能得益;嘴上空談不做,勢必匱乏。」箴言14:23)同一原則顯然也適用於屬靈的活動。我們努力傳道,幫助更多人學習拯救生命的聖經真理,收穫確實很豐富。我們緊守崗位,做好上帝組織交託的任何工作,一定會感到心滿意足。

箴言14:24說:「明智人的冠冕就是財富,愚蠢人的愚昧終是愚昧。」經文的一層意思是:明智人求取的智慧就是他們的財富,像冠冕一樣為他們增輝生色。可是,愚蠢人卻只能得著愚昧。據一本參考書解釋,這句箴言也有另一層意思:「對懂得運用財富的人來說,財富是他們的冠冕……,[可是]愚蠢人始終只能得著愚昧。」無論如何,明智的人比愚蠢的人肯定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所羅門王說:「真實的見證人,救人性命;詭詐的見證人,只吐謊言。」箴言14:25)在法庭上,證言是真是偽固然關係重大,但我們也不妨想想,同樣的原則怎樣應用於傳道工作。我們宣揚王國,幫助人成為基督徒,牽涉到為聖經真理作見證。我們的見證能幫助正直的人擺脫錯誤的宗教,歸附真神,得蒙拯救。因此,我們時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導,就能救己救人。(提摩太前書4:16)願我們繼續為真理作見證,並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做個精明的人。

[腳注]

^ 11段 參看《守望台》1990年6月1日刊10-14頁

[第18頁的圖片]

我們必須勤於研讀聖經,鑽研其中較深刻的道理,才能明辨是非

[第18頁的圖片]

物質至上的生活方式能使人活得心滿意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