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王朝聖經》——學術上的里程碑

《王朝聖經》——學術上的里程碑

《王朝聖經》——學術上的里程碑

16世紀初某一天,一艘船從西班牙的港口開出,向意大利半島進發。船上載著一批貴重的貨物——1514~1517年間印製的《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幾乎全都在這艘船上。航行途中,忽然狂風大作。儘管船員拼命跟風浪搏鬥,卻徒勞無功。最後,這艘船連同其上的珍貴經書,全都沉到深海裡去了。

經此一劫,聖經讀者都期待再有一部合參本面世。最後,印刷界的翹楚克里斯托夫·普朗坦願意承擔這個重任。要完成這個耗費時日的巨製,資金是不可少的。於是,他請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做贊助人。國王作決定之前,徵詢了西班牙一些學者的意見,其中之一是大名鼎鼎的聖經學者貝尼托·阿里亞斯·蒙塔諾。他對國王說:「皇上贊助此事,不僅為上主效勞,為普世教會造福,更為陛下的尊名增光,令陛下聲望更隆。」

修訂《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是文化界的盛事,腓力二世於是同意全力支持普朗坦的大計。國王還欽定蒙塔諾擔任這部巨製的編輯工作。這部合參本,後世稱為《王朝聖經》或《安特衛普合參本》。 *

腓力二世非常關注合參本的修訂進展,下旨要把每一頁都送進宮去給他批閱。普朗坦當然不大想遵旨,因為照國王的旨意,每一頁都要從安特衛普送去西班牙,待御覽御批後,再送回安特衛普去,實在太費時失事。結果,國王只收到全書第一頁的製成品,也許還收過起頭幾頁。那邊廂,蒙塔諾卻在埋頭為合參本進行真正的校勘工作。其間,比利時盧萬市的三位教授,以及普朗坦十多歲的女兒,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熱愛聖經的學者

蒙塔諾與安特衛普的學者建立了非常好的關係。他的開明作風深受普朗坦欣賞,二人更從此成了莫逆之交,一生合作無間。蒙塔諾不單學識淵博,還對聖經懷有深摯的愛。 *年輕時總想早日完成學業,能全心全意鑽研聖經。

蒙塔諾認為,好的聖經譯本應該盡可能直譯。他翻譯聖經時一絲不苟,力求把原文所用的字眼原原本本地翻譯出來。他相信,這樣的譯文才能讓讀者看到上帝話語的真貌。蒙塔諾恪守著名學者伊拉斯謨的座右銘:「引證原文以傳講基督」。千百年來,人們都難以明白聖經的拉丁語譯本,因此無法領略聖經原文的真義。

展開排版工作

為了印製《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 *,阿方索·德薩莫拉搜羅了好些抄本,加以訂正。後來蒙塔諾得到所有這些抄本,並且用來製作《王朝聖經》。

照最初的構思,《王朝聖經》不過是《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的第二版,但到後來它已不是一個修訂本那麼簡單了。《王朝聖經》只保留了《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的希伯來語文本和希臘語的《七十子譯本》,其餘的文本和詳盡的附錄都是新的,合起來共八卷,印製歷時五年(1568~1572),印數達1213本。這麼複雜的巨製,五年算是短時間了。

1517年面世的《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被譽為「印刷術的里程碑」。但無論從技術還是從內容的層面看,《王朝聖經》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出版這個新的合參本是印刷史上又一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對於聖經翻譯的底本,《王朝聖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惡毒的攻擊

這個忠於原文的聖經譯本面世後不久,反對的人就出現了。新的合參本雖然得到天主教教宗批准出版,蒙塔諾本人也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敵人仍把他告到異端裁判所去。反對的人說,《王朝聖經》給人一個印象,以為帕尼努斯的拉丁語新譯本,比多個世紀前的拉丁語《通俗譯本》更準確,譯文更貼近希伯來語和希臘語原文的意思。他們又指責他不該在翻譯經文時參照聖經原文,意圖譯得更加準確,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的人就是異端。

異端裁判所聲稱,「合參本虛有皇上之名,卻沒為皇上添什麼光」,又為蒙塔諾沒有以教會認可的《通俗譯本》為無上權威而感到遺憾。但除了這幾樣之外,他們再找不出什麼真憑實據去定蒙塔諾的罪,也找不出他的合參本有什麼重大錯誤。無論如何,《王朝聖經》面世後大受歡迎,更成為不少大學的指定參考書。

聖經翻譯的良助

這部合參本雖然不是以大眾為出版對象,卻仍舊大受青睞,面世不久已被聖經譯者欣賞,以它作為參考。新的合參本跟它的前身《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一樣,對於校勘聖經的文本很有幫助。它也使聖經譯者更明白原文的意思。歐洲好幾種主要語言的聖經譯本,都得益於這部合參本。例如,《劍橋聖經歷史》(英語)提到,1611年面世的著名譯本《英王欽定本》,在翻譯過程中也參考過這個合參本。此外,《王朝聖經》也對17世紀出版的兩部重要合參本有很大的影響。(參看附欄「各種合參本」。)

《王朝聖經》其中一個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讓歐洲的學者能首次讀到《希臘語經卷》的敘利亞語譯本。它把敘利亞語譯本跟一個拉丁語直譯本並排,這對於研究經文非常有用,因為敘利亞語譯本屬於最早一批的《希臘語經卷》譯本,從5世紀開始流行,譯文所根據的更是2世紀的聖經文本。《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英語)指出:「眾所公認,在文本校勘方面,敘利亞語《伯西托譯本》很有價值。關於古代傳統,這部譯本是最早期、最重要的見證之一。」

1572年,比《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更好、更詳盡的合參本《王朝聖經》面世了。這一次,再沒有大海的怒濤,連西班牙異端裁判所的迫害也頂住了。《王朝聖經》的出版歷程再次表明,誠懇的人為了維護上帝的話語而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

無論編纂這部合參本的人知道與否,他們為聖經無私地勞心勞力,正好讓人看出以賽亞先知在三千年前寫的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草必枯萎,花必凋謝,我們上帝的話卻萬世長存。」(以賽亞書40:8

[腳注]

^ 4段 稱為《王朝聖經》,是因為它是由腓力二世贊助出版的。稱為《安特衛普合參本》,是因為它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印刷。當時安特衛普屬於西班牙帝國的領土。

^ 7段 蒙塔諾精通阿拉伯語、希臘語、希伯來語、拉丁語、敘利亞語,即合參本聖經所含的五種主要語言。此外,他也通曉考古學、醫學、自然科學和神學,編寫合參本的附錄時自然得心應手。

^ 10段 關於《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的重要性,詳見《守望台》2004年4月15日刊。

[第13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上帝的話卻萬世長存」

[第12頁的附欄或圖片]

各種合參本

西班牙學者費德里科·佩雷斯·卡斯特羅說:「所謂合參本,泛指多種語言對照的聖經。但按照傳統,只有包含聖經原文的才稱得上是合參本。根據這個嚴格的定義,稱得上合參本聖經的只有很少。」

1.《康普魯頓合參本》(1514~1517)由樞機主教德西斯內羅斯籌劃和出資,在西班牙埃納雷斯堡的阿爾卡拉印刷,共六卷,包含以下四種語言的聖經經文:希伯來語、希臘語、阿拉米語和拉丁語。16世紀的聖經譯者以它為《希伯來語及阿拉米語經卷》的底本。

2.《安特衛普合參本》(1568~1572,又稱《王朝聖經》)由貝尼托·阿里亞斯·蒙塔諾編纂。在《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的基礎上,加入敘利亞語《伯西托譯本》(《希臘語經卷》譯文),以及阿拉米語的《約拿單之塔古姆譯本》。其中的希伯來語文本附有元音點符和重音符號。這文本是根據雅各布·本·哈因姆所編的希伯來語公認文本而修訂的,後來成了聖經譯者的標準文本。

3. 《巴黎合參本》(1629~1645)由法國律師居伊·米歇爾·勒熱出資印刷。基本內容跟《安特衛普合參本》一樣,但加入了撒馬利亞語和阿拉伯語的文本。

4. 《倫敦合參本》(1655~1657)由布賴恩·沃爾頓編纂。這個合參本以《安特衛普合參本》為基礎,再加入埃塞俄比亞語和波斯語的古老聖經譯本。不過,新加入的譯本對於清楚理解經文並沒多大幫助。

[鳴謝]

附欄背景的橫幅、《安特衛普合參本》(下面的兩幅圖片): Biblioteca Histórica.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 《安特衛普合參本》(最上面一幅圖片): By courtesy of Museum Plantin-Moretus/Stedelijk Prentenkabinet Antwerpen; 《倫敦合參本》: From the book The Walton Polyglot Bible, Vol. III, 1655-1657

[第9頁的圖片]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鳴謝]

腓力二世: Biblioteca Nacional, Madrid

[第10頁的圖片]

蒙塔諾

[鳴謝]

蒙塔諾: Biblioteca Histórica.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

[第10頁的圖片]

當年所用的印刷機(比利時安特衛普)

[鳴謝]

印刷機: By courtesy of Museum Plantin-Moretus/Stedelijk Prentenkabinet Antwerpen

[第11頁的圖片]

左:普朗坦與《安特衛普合參本》扉頁

[鳴謝]

合參本扉頁、普朗坦頭像: By courtesy of Museum Plantin-Moretus/Stedelijk Prentenkabinet Antwerpen

[第11頁的圖片]

上:四欄並列的出埃及記第15章

[第9頁的圖片鳴謝]

合參本扉頁、普朗坦頭像: By courtesy of Museum Plantin-Moretus/Stedelijk Prentenkabinet Antwerpen

[第13頁的圖片鳴謝]

Biblioteca Histórica.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