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符合受浸的資格

符合受浸的資格

符合受浸的資格

有什麼阻止我受浸呢?——使徒行傳8:36

1,2.腓力怎樣跟一個埃塞俄比亞大臣談起話來?什麼證明這個大臣嚮往屬靈的事?

耶穌死後一兩年,從耶路撒冷向南往加沙的路上,有一個大臣正在趕路。他的行程足有1500公里,一路上馬車顛簸不停,必定令他十分疲倦。這個大臣是個虔誠的人,專程從埃塞俄比亞到耶路撒冷崇拜耶和華。在漫長的回程路上,他善用時間閱讀聖經,可見他對上帝的確有信心。耶和華留意到這個虔誠的人,於是通過天使指引門徒腓力向他傳道。(使徒行傳8:26-28

2 腓力很容易找到了話題,因為這個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大臣正在朗讀聖經,朗讀在當時相當普遍。他聽到大臣正在朗讀以賽亞書,於是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激發他的興趣:「你所讀的,你明白嗎?」結果他們就談起以賽亞書53:7,8來。接著,腓力向「他傳講耶穌的好消息」。(使徒行傳8:29-35

3,4.(甲)為什麼腓力沒有遲疑不為那個埃塞俄比亞人施浸?(乙)現在我們會談談什麼問題?

3 這個埃塞俄比亞人很快就明白耶穌在上帝旨意中的角色,而且看出自己必須受浸成為基督的門徒。他見附近有一潭水,就問腓力:「有什麼阻止我受浸呢?」當然,這個埃塞俄比亞人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已經歸信猶太教,崇拜上帝,而且對上帝有信心;他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就可能要過很久才再有機會受浸;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上帝的要求,希望毫無保留地作出回應。由於這緣故,腓力應允他的請求,為他施浸。埃塞俄比亞人受了浸後,就「繼續上路去,滿心歡喜」。他回國後想必也會熱心傳講關於基督的真理。(使徒行傳8:36-39

4 儘管一個人不該輕率地決定獻身受浸,不過埃塞俄比亞大臣的事例表明,有時有些人聽到聖經真理之後,沒多久就希望受浸。 *關於受浸,有些問題值得想想:一個人可以怎樣逐步符合受浸的資格?年齡的大小對受浸資格有多大影響?一個人受浸之前在屬靈方面應該有什麼明顯的進步?最重要的是,耶和華為什麼要求他的僕人受浸呢?

嚴肅的承諾

5,6.(甲)以往耶和華的子民怎樣響應他的愛?(乙)受浸之後,我們就能跟上帝有多親密?

5 耶和華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願意視他們為自己「特別擁有的產業」、「聖潔的國族」,對他們愛護備至。只要以色列人切實響應上帝的愛,就能享有這項福分。以色列人作出了響應,承諾「凡耶和華說的」他們都樂意遵行。然後,他們跟耶和華立約。(出埃及記19:4-9)公元1世紀,耶穌吩咐跟隨他的人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他的門徒。凡接納耶穌教誨的人都受了浸。人對耶穌基督有信心,並且受浸,就能與上帝締結良好的關係。(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傳2:38,41

6 這些聖經記載表明,人作出承諾事奉耶和華,並且信守這個嚴肅的承諾,就必定會蒙他賜福。我們獻身,並且受浸,也必定會蒙耶和華賜福。我們這樣做,表明自己決心遵從上帝的道,尋求他的指引。(詩篇48:14)此後,耶和華就好像握著我們的手似的,領我們走當行的路。(詩篇73:23;以賽亞書30:21;41:10,13

7.為什麼人必須自行決定是否獻身和受浸?

7 我們之所以獻身受浸,是因為愛耶和華,渴望事奉他。一個人不該只因為別人說他已研讀聖經好一段日子,就覺得應該受浸;也不該因為朋友打算受浸,自己也貿然受浸。父母和成熟的基督徒自然可以鼓勵兒女或其他人考慮獻身受浸。使徒彼得也勸那些在五旬節聽他說話的人受浸。(使徒行傳2:38)然而,獻身始終是個人的事,誰也不能為我們作決定。我們必須自行決定是否遵行上帝的旨意。(詩篇40:8

逐步符合資格

8,9.(甲)為什麼為嬰兒施浸並不符合聖經的真理?(乙)少年人受浸之前在屬靈方面應該有什麼進步?

8 兒童能夠按理智決定獻身給上帝嗎?聖經沒有要求受浸的人要達到某個年齡,不過嬰兒由於未能相信聖經真理,未能以行動表明信心,顯然不能夠獻身給上帝。(使徒行傳8:12)歷史家奧古斯都·尼安達在他所著的《基督教發展史與教會簡史》一書中,談到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說:「最初,浸禮只對成年人施行,因為人們都認為受浸跟信心是密切相關的。」

9 至於少年人,有的年紀小小就已經在屬靈方面相當成熟,有的則到年齡稍大一點才能體會屬靈的事。但不論年齡多大,少年人受浸前應該已經開始親近耶和華,對聖經的基本教誨有確切的認識,並清楚明白獻身所牽涉到的責任。他們要符合的條件跟成年人一樣。

10.一個人獻身受浸之前必須經過什麼階段?

10 耶穌吩咐門徒,要教導人遵守他的一切吩咐。(馬太福音28:20)因此,一個人首先要對聖經的真理有確切的認識。有了確切知識,他就能對耶和華和他的話語養成信心。(羅馬書10:17;提摩太前書2:4;希伯來書11:6)他一旦受真理打動,就會悔改、回頭,改過自新。(使徒行傳3:19)最後,他渴望獻身給耶和華,並聽從耶穌的吩咐受浸。

11.為什麼受浸之前經常傳道是很重要的?

11 邁向受浸的重要一步,是參加傳講王國好消息的工作。在這最後的日子,傳講王國是耶和華指派給他子民的首要工作(馬太福音24:14)受浸之前,一個人常常向人談論自己的信仰,不但會感到快樂,還有助於養成傳道的習慣,從而在受浸後繼續熱心地傳道。(羅馬書10:9,10,14,15

什麼阻止你受浸?

12.有些人因什麼想法而不願受浸?

12 有些人不願受浸,因為他們不想負起受浸所帶來的責任。他們知道要符合耶和華的標準,就得在生活上作出不少調整。他們也許擔心受浸後才發覺自己難以符合上帝的要求。有些人甚至可能擔心有一天自己會做壞事,被會眾開除。

13.在耶穌的日子,有些人為什麼不願成為耶穌的門徒?

13 在耶穌的日子,有些人由於個人利益或親人的緣故,沒有成為門徒。一個抄經士聲言無論耶穌到哪裡他都會追隨,但耶穌指出許多時候自己甚至連過夜的地方也沒有。耶穌呼召的另一個人說,自己先要「埋葬」父親。看來他寧願留在家裡等父親年老去世之後,才考慮做門徒。他不願先跟從耶穌,待將來有需要才回家照顧父親。還有一個人說,他跟隨耶穌之前先要向家人「道別」。其實,他只是想拖延。耶穌表示,人遲遲不願做基督徒,就等於「手扶著犁又向後看」。人想拖延,逃避基督徒的責任,總能找到藉口。(路加福音9:57-62

14.(甲)耶穌呼召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做得人的漁夫,他們怎樣回應?(乙)為什麼不應該遲疑不接受耶穌的軛?

14 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的反應,卻跟他們完全不同。耶穌呼召他們跟隨他做得人的漁夫,聖經說他們就「立刻撇下網跟隨他」。(馬太福音4:19-22)他們迅速作出響應,因而得到耶穌所說的安舒:「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9,30)雖然我們受浸之後的確需要負起一個「軛」,意即負起基督徒的責任,但耶穌保證他的「軛」是容易負的,是我們擔當得起的。我們負起耶穌的「軛」,必定會深感安舒。

15.摩西和耶利米的事例怎樣表明,我們可以信靠上帝的扶持?

15 我們有時感覺能力不足是很正常的。摩西和耶利米最初也覺得沒能力執行耶和華所委派的任務。(出埃及記3:11;耶利米書1:6)上帝卻消除了他們的疑慮。他怎樣做呢?他對摩西說:「有我與你同在就行了。」他應許耶利米說:「我與你同在,要搭救你」。(出埃及記3:12,耶利米書1:8)我們可以深信,上帝也必定會扶持我們。只要愛上帝,信賴他,就能夠克服疑慮,履行我們的獻身誓言。使徒約翰寫道:「愛裡沒有恐懼,完美的愛能驅除恐懼」。(約翰一書4:18)孩子可能害怕一個人走路,但如果他與父親手牽手同行,就不用害怕了。同樣,只要我們與耶和華同行,全心信賴他,他應許必修直我們的路。(箴言3:5,6

莊嚴的場合

16.為什麼受浸的人要完全浸入水中?

16 浸禮舉行前,通常會有一個聖經演講,說明浸禮的意義。在演講的結尾,講者會請準備受浸的人回答兩個問題,好讓他們公開宣布所懷的信念。(羅馬書10:10;請看22頁的附欄。)接著,準備受浸的人就依照耶穌的方式浸入水中。聖經表明耶穌受浸後「從水裡上來」。(馬太福音3:16;馬可福音1:10)顯然,施浸者約翰使耶穌完全浸入水中。 *完全浸入是適當的,象徵我們的生活有了重大改變:我們摒棄從前的生活方式,彷彿死去一般;受浸之後,我們獲得新生,事奉上帝。

17.受浸的人和觀禮的人怎樣表明自己尊重浸禮這個場合?

17 浸禮是個莊嚴而喜樂的場合。聖經表示,約翰將耶穌浸入約旦河的時候,耶穌正在禱告。(路加福音3:21,22)今天準備受浸的人應當跟從耶穌的榜樣,表現應有的莊重態度。既然聖經勸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衣著要端莊,我們在受浸當天就更應該聽從這個勸告。(提摩太前書2:9)觀禮的人留心聆聽浸禮演講,並且在觀禮期間保持良好秩序,也能表明自己尊重這個場合。(哥林多前書14:40

受浸帶來的福分

18,19.受浸帶來什麼福分?

18 我們獻了身給上帝,受了浸,就加入了一個獨特的大家庭。首先,耶和華成為我們的天父,也成為我們的密友。受浸之前,我們跟上帝疏遠;現在,我們跟上帝和好了。(哥林多後書5:19;歌羅西書1:20)我們靠著基督的贖價親近上帝,上帝也親近我們。(雅各書4:8)瑪拉基先知指出,歸於上帝名下的人傳揚上帝的名,耶和華會留意細聽,並且把他們的名字記錄在他面前的冊上。上帝說:「他們必歸我所有。我要憐恤他們,像父親憐恤孝順的兒子一樣。」(瑪拉基書3:16-18

19 受浸之後,我們加入了一個彼此親如弟兄的國際基督徒團體。使徒彼得問耶穌,人作出犧牲成為基督徒會得到什麼福分,耶穌就應許說:「凡為我的名撇下了房屋、兄弟、姊妹、父親、母親、孩子或土地的,都會得著許多倍,又會得著永生。」(馬太福音19:29)許多年後,彼得提及「在世上的整個弟兄團體」。這個弟兄團體愛心洋溢,彼得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福分,體驗到弟兄的扶持,我們也能夠得到這些福樂。(彼得前書2:17;5:9

20.受浸能夠為你帶來什麼美好的未來?

20 再說,耶穌指出跟隨他的人「會得著永生」。獻身受浸之後,我們有希望獲得「真正的生命」,指望在上帝的新世界裡享受永生。(提摩太前書6:19)我們還能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打下比這更美好的根基嗎?我們有希望得享永生,繼續「奉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名而行,萬世不改,永遠不變」。(彌迦書4:5

[腳注]

^ 4段 三千個猶太人和歸信者在五旬節當天聽完彼得講話之後,都隨即受了浸。當然,他們像埃塞俄比亞大臣一樣,對聖經的基本真理和原則已有相當的認識。(使徒行傳2:37-41

^ 16段 根據瓦因《新約詞語詮釋詞典》,譯做「浸禮」的希臘語詞是指「一個過程,包括浸入、淹沒、露出」。

你能回答嗎?

• 為什麼我們應該響應上帝的愛?怎樣響應?

• 受浸之前,一個人在屬靈方面應該有些什麼進步?

• 為什麼我們不該不願負起責任,或因害怕不能履行獻身誓言,而遲疑不受浸?

• 人受浸成為基督的門徒可以享有什麼福分?

[研讀問題]

[第26頁的圖片]

「有什麼阻止我受浸呢?」

[第29頁的圖片]

浸禮是個莊嚴而喜樂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