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揚帆遠航,朝著新世界進發

揚帆遠航,朝著新世界進發

人物生平

揚帆遠航,朝著新世界進發

傑克·普蘭貝里自述

瑞典中部有個風光如畫的小鎮,名叫阿爾博加。耶和華見證人的分部辦事處就坐落在這個小鎮的附近,在裡邊工作的志願人員超過80個。這裡是我和妻子卡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我們是怎樣來到這裡的呢?

19世紀末,一個15歲的瑞典少女移居美國,在紐約市的移民收容中心結識了一個瑞典海員。他們墮入愛河,後來結成夫婦,生了我這個兒子。我於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出生。

不久之後,我們一家搬到布魯克林,離布魯克林山道只有幾條街。爸爸後來告訴我,他曾帶我在布魯克林大橋附近玩模型小船,這條大橋對著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我怎也料不到,這地方的活動會對我往後的生活有這麼大的影響。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場了無意義、殘害生靈的戰爭也在歐洲暫時停止了。軍人雖然可以返回家鄉,卻要面對失業和貧窮等新的問題。爸爸認為我們最好還是返回瑞典去。1923年,我們回到老家,在達爾斯蘭區一個鄰近火車站的小村子埃里克斯塔德安頓下來。爸爸在那裡開設了一家機器工場。我就是在這個地區上學和成長的。

種下真理的種子

爸爸工場的生意不大好,於是重操舊業,當海員去了。那時是20世紀30年代初。家裡剩下我和媽媽,媽媽常常為許多事焦慮不安,我就忙於打理爸爸的工場。一天,媽媽探望姨丈約翰。她很憂慮世界的情況,就問姨丈說:「約翰,這個世界以後都是這樣的嗎?」

姨丈回答說:「不會的,露絲。」他接著告訴媽媽,上帝應許會通過一個王國,鏟除所有惡人惡事,在地球施行正義的統治。耶穌基督就是這個王國的君王。(以賽亞書9:6,7;但以理書2:44)姨丈說,耶穌曾教導人要祈求這個王國來臨。這個正義的政府將要使地球成為樂園。(馬太福音6:9,10;啟示錄21:3,4

這些聖經應許頓時觸動了媽媽的心。她在回家的路途中不停地感謝上帝。看見媽媽對宗教產生這麼大的興趣,我和爸爸並不喜歡。大約在這個時候,即20世紀30年代中期,我搬到瑞典西部的特羅爾海坦。我在一家大型工場找到了工作。不久,爸爸跟媽媽一起搬到特羅爾海坦來,那時爸爸剛結束海員生涯。這樣,我們一家再次團聚了。

媽媽渴求在靈性上得到飽足,於是開始找尋區內的耶和華見證人。那時候,見證人跟早期基督徒一樣,在私人家裡舉行聚會。(腓利門書1,2)一天,輪到在媽媽的家舉行聚會了。媽媽焦急地問爸爸,她是否可以邀請朋友到家裡來,誰知爸爸說:「你的朋友不就是我的朋友嗎?」

從此我們的家就開放給來訪的客人了。不過,每逢有客人來聚會,我就會離開。但過了不多久,我就決定留下來。耶和華見證人親切友善,解釋問題簡單直接、合乎事實,消除了我的一切成見。一粒種子開始在我心裡萌芽,讓我相信前途是充滿希望的。

海員生涯

我肯定從爸爸那裡遺傳了對航海的愛好,因此也當上了海員。與此同時,我越來越渴望得到屬靈的滿足。每當我到達一個港口,我都會設法聯絡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有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我走進郵局,詢問在哪裡可以找到見證人。幾經查問,我終於得到一個地址,於是馬上前往那個地方。一個10歲的女孩出來應門,她很歡迎我到來。雖然我跟這個女孩和她的家人素未謀面,卻立時感到跟他們很親近,感受到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國際弟兄團體的溫暖!

我們語言不通,但看到他們拿出日曆和火車時間表,還給我畫了一幅地圖,我就明白到有個大會快要在鄰近的哈勒姆鎮舉行。我前往參加大會,儘管一個字都聽不懂,卻樂在其中。當我看見耶和華見證人分發傳單,邀請人出席星期日的公眾演講時,我也很想出一分力。於是,我拾起人們拋棄的傳單,把它們再次分發出去。

有一次,我們的船停泊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我在當地找到耶和華見證人分部辦事處。那時已是夜深,我看到裡邊有個辦公室和儲藏室。一個女子坐在桌子旁編織,一個小女孩則在玩洋娃娃,她看來是這婦人的女兒;有個男子正從書架拿了些書本,其中一本還是瑞典語的《創造》書。他們很歡迎我這個來訪的客人。看見他們那麼親切喜樂的面容,讓我很想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在船隻回航途中,我們接載了一組加拿大戰機的機員,這架戰機之前在紐芬蘭海岸失事。幾天後,當船隻駛近蘇格蘭時,一艘英國軍艦扣押了我們的船。我們被帶到奧克尼群島的柯克沃爾,受到當局查問。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希特勒的納粹黨軍隊在1939年9月侵佔了波蘭。數天後,我們獲得釋放,安全返回瑞典。

這次回家對我來說實在有雙重意義。我不但實際回到家裡,而且還在靈性上安頓下來。現在我渴望成為上帝的子民,不想錯過跟他們一起聚集的機會。(希伯來書10:24,25)在那段海員生涯裡,我總是把握機會向其他海員作見證,其中一個更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現在想起這些往事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特別的服務機會

1940年初,我參觀位於斯德哥爾摩的耶和華見證人分部辦事處。接待我的是約翰·埃內勞夫弟兄,他當時負責督導瑞典的傳道工作。我告訴他,我想成為全時的先驅傳道員。他定神地望著我,然後問:「你相信這是上帝的組織嗎?」

我回答說:「我相信。」之後,我在1940年6月22日受了浸,並開始在環境優美的分部服務,跟其他堪作模範的弟兄姊妹一起工作。到了週末,我們都參與傳道工作。夏天的日子,我們常常騎自行車到較遠的地區,用整個週末向人傳道,夜晚就睡在乾草堆上。

不過,我們大多數時候都留在斯德哥爾摩和附近的地區逐戶傳道。有一次,我看見一個男子在地下室裡,手忙腳亂地修理鍋爐。我於是捲起衣袖,給他幫忙。鍋爐不再漏水後,男子感激地望著我,說:「我想你是為別的事而來的。來,讓我們上去洗洗手,喝杯咖啡吧。」喝咖啡的時候,我向他作見證。他後來成為我們的同工。

雖然瑞典在戰爭中保持中立,但國民還是受到戰事影響。越來越多的男子被徵召入伍,我也不例外。由於不願意接受軍事訓練,我被監禁過好幾次,不過每次的時間都不長。後來,我被判在勞動營服役。當日,我們這些年輕的見證人經常被傳召到法庭去,因此有機會在許多法官面前,為上帝的王國作見證。這正好應驗了耶穌的預言:「你們為我的緣故,會被押到總督和君王面前,向他們和列國的人作見證。」(馬太福音10:18

生活發生改變

1945年,歐洲的戰事結束。該年稍後,負責督導全球傳道工作的內森·諾爾弟兄和他的秘書米爾頓·韓素爾弟兄,從布魯克林前來探訪我們。他們的探訪很重要,不但有助於重新組織瑞典的傳道工作,對我來說也是意義重大的。當我知道有機會參加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舉辦的課程後,就馬上填寫申請表。

第二年,我來到位於紐約南蘭星鎮附近的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參加為期五個月的課程。這個訓練班加深了我對聖經和上帝組織的體會。我留意到,那些督導全球傳道工作的弟兄,不但友善親切,而且很體恤別人。他們勤懇努力,跟我們都是同工。(馬太福音24:14)雖然這並不使我感到意外,但能夠親歷這情景,實在叫我歡喜雀躍。

很快就到了1947年2月9日,在第8屆基列學校的畢業典禮上,諾爾弟兄宣布學員將會派往的地區。輪到我的時候,諾爾弟兄說:「普蘭貝里弟兄會返回瑞典,為那裡的弟兄服務。」坦白說,知道是返回家鄉,我不怎麼興奮。

艱巨的任務

我回到瑞典後,得知環球許多國家正開展一項新的工作安排——區域探訪工作。我奉派擔任瑞典的第一個區域監督,照管國內各群會眾。我負責籌辦和督導在國內各城鎮舉行的分區大會。由於這是全新的安排,我得到的指引並不多。我和埃內勞夫弟兄經常一起工作,盡力把大會的節目安排妥當。我戰戰兢兢地執行任務,不知多少次,我得向耶和華禱告,求他的幫助。在往後的15年裡,我有很大的殊榮從事區域探訪的工作。

那時候,要找到合適的聚會場地十分困難。我們只能在跳舞廳之類的地方舉行大會。這些地方通常很破舊,而且保暖設施也很差,例如芬蘭爾厄基厄大會的一個場地。那個地方是個殘破的社區中心,已經沒有人使用一段時間。由於下著大雪,氣溫只有攝氏零下20度,我們用油桶造了兩個大爐子,用來生火取暖。可是我們並不知道鳥兒在煙囪裡築了巢,以致煙不能排走,弄得整個場地煙霧彌漫。雖然我們的眼睛已被熏得刺痛,但人人還是裹著大衣,坐著聆聽演講。這樣的經歷令我對這次大會特別印象難忘。

我們收到指引,在籌辦三天分區大會的同時,也要為與會者安排膳食。開始的時候,我們既欠缺設備,又沒有經驗,真的不知道如何著手。不過,熱心的弟兄姊妹卻很樂意接受這個不容易的工作。大會前一天,他們蹲在盆子旁,一邊削馬鈴薯,一邊講述經歷,度過許多快樂的時光。弟兄姊妹一起辛勤工作,許多深厚的友誼都是從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

我們的另一個工作是掛著標語牌在街上行走,宣傳分區大會。我們結隊到一些村鎮,邀請人出席公眾演講。人們大都態度友善,很尊重我們的工作。一次,在芬斯蓬鎮,街上滿是剛從工廠出來的工人。突然間,其中一個叫道:「大家看看,這群就是連希特勒也鬥不過的人啊!」

人生大事

我一直從事探訪會眾的工作,直到結識卡琳之後,生活很快就有所轉變。卡琳是個可人的年青女子,我們同樣獲邀參加1953年7月在紐約楊基運動場舉行的國際大會。7月20日星期一,在大會小休期間,米爾頓·韓素爾弟兄為我們主持婚禮。在這個著名的棒球場舉行婚禮,可真不平凡。我們結婚後繼續從事探訪工作,直到1962年,我們獲邀加入瑞典的伯特利家庭。我起初在雜誌部工作,後來因為我學過維修機器,於是被委派保養印刷機和其他機器。卡琳在洗衣部工作幾年後,被調到校對部服務。多年來她一直在這部門工作。

我和妻子一同為耶和華服務超過54年,在這段歲月裡,我們多彩的生活充滿意義和喜樂。耶和華的確賜福給他組織裡滿懷愛心、勤懇的僕人。回想在1940年,當我開始在分部工作時,瑞典只有1500個耶和華見證人,但今天已增至超過22000人。在其他國家地區,見證人的數目增長得更快,現時全球已有超過650萬個見證人。

耶和華正通過他的聖靈支持我們的工作,彷彿時刻讓風使我們的帆鼓脹。憑藉信心之眼,我們儘管看見波濤洶湧的人海,也毫不畏懼。我們乘風破浪,清楚看見上帝的新世界就在前頭。我和卡琳對耶和華的美善深表感激,並且天天求他加給我們力量,讓我們繼續堅守忠義,最終達到目標,就是得蒙上帝嘉許,享有永生的賞賜!(馬太福音24:13

[第12頁的圖片]

在母親膝上

[第13頁的圖片]

20世紀20年代初,父親曾帶我在這裡玩模型小船

[第15頁的圖片]

1946年,在基列學校跟赫爾曼·韓素爾(米爾頓·韓素爾的父親)合照

[第16頁的圖片]

1953年7月20日,我們在楊基運動場結為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