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可喜的言詞」能促進家庭關係

「可喜的言詞」能促進家庭關係

「可喜的言詞」能促進家庭關係

戴維在車廂裡等候妻子,他頻頻看手錶,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越等越不耐煩,妻子黛安終於從屋裡出來了,可是他再也壓不住怒氣,要光火了。

戴維大聲說:「你怎麼了?我等你好久了,你總是遲到的!難道準時一次,都不行嗎?」

黛安聽到這樣的話,難受極了,淚珠突然滾滾而下,哭著跑回屋裡去。此時,戴維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雖然他不是有心的,但他對妻子發脾氣只令事情更糟糕。面對此情此景,他還可以做什麼呢?他只能深深嘆一口氣,關掉車子的引擎,然後緩緩地跟著妻子走回屋裡去。

這個情景不是生活上一個真實的例子嗎?你有沒有試過要把說過的話收回呢?如果說話前沒有想清楚,我們往往會為自己說過的話而後悔。因此,聖經實在有理由這樣說:「義人的心沉思怎樣回答」。(箴言15:28

說話前想清楚,不是容易做到的。每當我們感到惱怒、不安或感情受到傷害,就更難三思而後言,跟家人說話的時候,尤其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跟家人交談,本想說說自己的感受,卻往往變成埋怨或指責的話。這樣,就可能會傷害彼此間的感情,或者引起爭執了。

我們可以怎樣改善這種情況呢?在情緒激動時,又可以怎樣控制自己的話?且看看,我們可以從聖經執筆者所羅門得到什麼有用的建議。

想想說什麼、怎樣說

所羅門是聖經傳道書的執筆者,他把人生空虛的一面真實地揭露出來。當談到生命這個問題時,他的情緒顯然特別激動。他說:「我恨惡生命」。有一次,他甚至說生命「極其空虛」。(傳道書2:17;12:8)然而,所羅門寫下的不盡是叫他沮喪的事,他認為總是說負面的話並不恰當。在傳道書的最後部分,所羅門透露,他「設法尋找可喜的言詞,力求用正確 的字眼寫下真理」。(傳道書12:10)另一部譯本說,所羅門「專心尋求要得可喜悅的話,便將真實之話正確地寫出來」。(《呂振中譯本》)

顯然,所羅門意識到,他要好好控制情緒。他彷彿不斷問自己:「我打算說的話是真實、正確的嗎?如果我這樣說,其他人會覺得可喜、容易接受嗎?」他尋找「可喜的言詞」來談論真理,這樣他就能保持思想清晰,避免受情緒支配。

因此,傳道書不僅是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還有如甘泉般湧出上帝的智慧,道出人生的真正意義。(提摩太後書3:16,17)所羅門談論令他情緒激動的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有助於我們改善跟家人的溝通嗎?請考慮一個生活例子。

學會控制情緒

比方說,一個男孩拿著成績單放學回家,神情沮喪。他的父親望著成績單上各科的考分,發覺其中一科不合格。他想起男孩曾多次拖延做功課,就禁不住生氣了。他差點兒衝口而出,說:「你就是太懶惰了!如果這樣下去,你將來就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

在憤怒的情緒還沒壓倒自己之前,做父親的可以先問問自己:「我的想法真實、正確嗎?」這樣一問可以幫助他分清事實,不致被感情所勝。(箴言17:27)老實說,兒子會因為一個科目不合格,將來就真的會一事無成嗎?他真的個性懶惰,還是因為做功課時遇到困難才遲遲沒能完成呢?聖經屢次強調,我們處事要通情達理,有現實的眼光,這樣做大有價值。(提多書3:2;雅各書3:17)父母的話必須正確、真實,這樣孩子才能受到鼓勵。

尋找正確的字眼

做父親的想好要說什麼後,他可以問問自己:「我要怎樣說,兒子聽了才覺得舒服,容易接受呢?」誠然,尋找正確的字眼並不容易。但是,父母需要緊記,青少年常常有一種極端的想法:做事不能成功就是失敗。他們可能把一次的挫敗或一個弱點看得太重,並因此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如果父母處事過激,只會深化兒女這種消極的思想。歌羅西書3:21說:「不要激怒兒女,免得他們灰心喪氣。」

「你總是這樣……」和「你永遠都……」等說法,既不符合事實,也太誇張。如果做父母的對孩子說,「你永遠 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孩子還有什麼尊嚴可言呢?一個孩子要是在日常生活上經常受到這樣武斷的批評,他就會認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了。事實上,這種說法不但叫人泄氣,也不盡不實。

無論什麼事,我們著眼於事情好的一面,通常都會好得多。在上述情況的父親不妨這樣說:「孩子,我看出你因為有科目不合格而感到難過。我知道你很用心做功課的。讓我們談談你在這個科目上遇到的困難,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一下吧。」為了決定怎樣幫助孩子才是最好的方法,父親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看看孩子是否有什麼難言之隱。

這樣仁慈、深思熟慮的話,比一時衝動的謾罵更有效。聖經向我們提出保證:「可喜的言語……叫人心甜,醫治筋骨。」(箴言16:24)在安寧和充滿愛心的環境下,無論是孩子,還是家裡其他的人都會活得幸福快樂。

「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再想想文章起頭的情景。如果那個丈夫用點時間想想怎樣的話才是真實、可喜的,而不是只衝口而出,向妻子發泄怒氣,這不是更好嗎?在這種情況下,丈夫最好問問自己:「我的妻子也許需要改善守時的習慣,但她真的總是 遲到嗎?現在討論這個問題,是最合適的時機嗎?就算我向她發脾氣,批評她,她會因此改變過來嗎?」說話前,先想想類似的問題,有助於我們避免因一時衝動,說話不慎,傷害了我們所愛的人。(箴言29:11

如果我們跟家人討論問題時,常常以吵架收場,那該怎麼辦呢?我們也許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我們要細心想想,自己的言詞反映了怎樣的內在感情。我們所說的話,尤其在苦惱或受到壓力的情況下所說的,可以顯示我們內在的為人到底怎樣。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馬太福音12:34)換句話說,我們所說的話往往反映出我們的思想、慾望和態度。

我們對人生懷有合乎現實的看法,為人樂觀,對前景充滿希望嗎?要是這樣,我們所說的話和表達的語氣都會反映出這樣的精神態度。我們為人固執、悲觀或動不動就批評人嗎?要是這樣,別人也許會因我們所說的話或說話的方式,而感到灰心沮喪。我們可能並不察覺到自己的思想或言談是那麼消極的。我們甚至認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必須當心,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箴言14:12

我們感激上帝賜下他的話語聖經。聖經可以幫助我們察驗自己的思想,看出哪些想法是正確的,哪些想法需要糾正過來。(希伯來書4:12;雅各書1:25)不論我們的遺傳特質怎樣,成長背景怎樣,人人都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言行,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想這樣做。(以弗所書4:23,24

要知道自己跟人說話的態度是怎樣,除了運用聖經之外,我們還有別的方法,就是問問別人。舉例說,請你的配偶或孩子坦白告訴你,你跟人說話時的態度怎樣。你也可以問問一位成熟而又了解你的朋友。也許你要謙卑,才可以接受別人的建議和作出所需的調整。

三思而後言!

最後,如果我們真的想避免說話傷害別人,我們就要聽從箴言16:23的勸告:「明智人三思而後言;他的話更具說服力。」(《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要控制情緒,不是時時都容易做得到。然而,只要我們嘗試諒解別人,不要動不動就指責或貶低別人,這樣尋找適當的字眼來表達我們的感受,就容易得多了。

事實上,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雅各書3:2)我們大家有時都會說話不慎。(箴言12:18)但是,憑著上帝話語的幫助,我們可以學會三思而後言,也學會先為別人著想,顧及他們的感受。(腓立比書2:4)願我們決心尋找真實、「可喜的言詞」跟別人溝通,跟家人說話尤其需要留意。這樣,我們的言談就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破壞彼此間的關係,相反,我們的話會強化我們所愛的人,使他們感到舒暢。(羅馬書14:19

[第12頁的圖片]

你可以怎樣避免為所說過的話而後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