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聖餐禮是什麼?

聖餐禮是什麼?

聖餐禮是什麼?

世界各地都有人經常舉行一個儀式,有的是一年幾次,有的是每週一次,有的甚至每天一次。然而,許多守這個禮儀的人都不了解箇中意義,說這是信仰中的奧秘。他們覺得這個儀式是神聖的,還認為在儀式中會有神跡出現。

這個儀式是什麼?就是聖餐禮(領聖體)。這個禮儀是天主教彌撒的一部分。神父祝聖餅和酒,然後讓信徒在聖餐中領取基督的身體。 *教宗本篤十六世表示,這個儀式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和一切」。幾年前,天主教會舉行了慶祝「聖體年」的活動,這是他們致力於「激發和強化信徒對聖體的信心」的一個環節。

天主教徒對領聖體懷有深厚的感情,就算是對教會某些主張抱懷疑態度的人也不例外。一個年輕的天主教徒最近在《時代》雜誌撰文,她雖然思想先進,卻說:「我們無論對教會的教條有什麼看法,仍堅守這個能把天主教徒聯合起來的信仰,決不放棄聖餐這個禮儀。」

聖餐禮到底是什麼?基督的門徒要守這個禮儀嗎?我們先看看這個傳統儀式怎樣建立起來,然後再集中探討一個重要的問題:聖餐禮真的跟耶穌基督在差不多2000年前設立的儀式一致嗎?

對於聖餐禮,一般教會主張什麼?

教會認為在聖餐禮會有神跡出現,因為他們認為關鍵在於聖餐期間禱告的一刻。據《天主教要理問答》(英語)說,這時候「言詞的力量、基督的行動和聖神的能力使耶穌的聖體聖血真實地臨在」。神父領過餅和酒後,就讓信徒參與聖餐禮,信徒一般只會領食當中的餅,也就是聖體。

天主教會主張,聖餐的餅和酒會神奇地轉變成為基督的身體和寶血的實體,這個主張叫做變體論。後來這個主張漸漸受到重視,並在13世紀首次被教會確立和採用。宗教改革運動時期,基督新教徒質疑天主教有關聖餐的某些教義。馬丁路德反對變體論的說法,反而接受同體論,儘管這兩種主張只有少許的差異。路德認為聖餐中的餅和酒並沒有變成耶穌的肉和血,而是與耶穌的實體共存。

隨著時間過去,許多教會對聖餐禮都有不同的主張;對於舉行的儀式和次數也有不同的看法。儘管如此,奉行某種形式的聖餐禮卻一直是各個教會堅守的重要禮儀。那麼,耶穌起初創立的儀式又是怎樣的呢?

耶穌所創立的主的晚餐

耶穌親自創立了主的晚餐,即記念他死亡的儀式。(哥林多前書11:20,24)然而,他是不是設立了一個神秘儀式,要門徒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呢?

耶穌跟使徒慶祝猶太人的逾越節後,就從使徒中遣走了將要出賣他的加略人猶大。在場的十一位使徒中的馬太後來寫道:「[使徒]還在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稱謝了,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吧。這指的是我的身體。』他又拿起杯來,感謝(希臘語『尤卡里斯泰薩斯』)了,遞給他們說:『你們全都喝這杯酒吧。這指的是我的「立約之血」,是要為許多人流出來的,使罪得蒙寬恕。』」(馬太福音26:26-28

對耶穌以及所有崇拜上帝的人來說,進食之前感謝上帝是很自然的事。(申命記8:10;馬太福音6:11;14:19;15:36;馬可福音6:41;8:6;約翰福音6:11,23;使徒行傳27:35;羅馬書14:6)除了禱告感謝上帝,耶穌有沒有施行奇跡,並叫門徒實際吃他的肉和喝他的血呢?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件事嗎?

正確的譯法是什麼?

有些聖經譯本把耶穌的話翻成「你們拿去吃吧,這希臘語『塞蒂恩』)我的身體……你們都喝吧,這希臘語『塞蒂恩』)我的血」。(馬太福音26:26-28,《聖經新譯本》)誠然,希臘語「塞蒂恩」這個動詞主要含有「是」的意思。但同一個詞也含有「代表」的意思。值得留意的是,很多聖經譯本常把這個詞翻成「含意」或「意思」。 *當然,哪個譯法才是最準確就要看上下文。舉個例,馬太福音12:7(《和合本》)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希臘語『塞蒂恩』),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有不少聖經譯本都把這裡的「塞蒂恩」翻成「意思」。

由於這樣,很多備受尊重的聖經學者都同意,把「塞蒂恩」一詞翻成「是」並不能準確地表達耶穌在馬太福音26:26-28的意思。天主教神學家雅克·杜邦了解過耶穌生活的地方的社情和文化,指出經文最正確的譯法應該是:「這指的是我的身體」或「這代表我的身體」。

不管怎樣,耶穌的意思不可能是要門徒實際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為什麼不可能?挪亞日子的大洪水後,上帝容許人吃動物的肉,但卻明令禁止人吃血。(創世記9:3,4)在摩西律法裡,上帝重申這個禁止人吃血的命令,而耶穌也切實遵守這個禁令。(申命記12:23;彼得前書2:22)在聖靈指引下,使徒們再次重申禁戒血的命令,藉此表明所有基督徒都必須遵守這個誡命。(使徒行傳15:20,29)耶穌會不會設立一個儀式,令門徒違反全能上帝的神聖律法呢?絕對不會!

顯然,耶穌只是用餅和酒作為象徵物。無酵餅代表他所犧牲的完美無罪的身體。紅酒則象徵他的血,「是要為許多人流出來的,使罪得蒙寬恕」。(馬太福音26:28

主的晚餐的意義

耶穌在結束他所創立的主的晚餐時,說:「你們要不斷這樣做來記念我。」(路加福音22:19)不錯,我們出席主的晚餐就是記念耶穌的死亡,謹記他的犧牲所成就的大事。這個聚會也提醒我們,耶穌堅決擁護他天父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並「獻出生命,作為許多人的贖價」,就是藉著犧牲完美無罪的生命,使所有相信贖價的人都能擺脫罪,得享永遠的生命。(馬太福音20:28

然而,主的晚餐基本來說是一桌共享交誼的宴席。參與這個晚餐的包括:(1)耶和華上帝,他安排贖價的祭牲。(2)耶穌基督,他是「上帝的綿羊羔」,被獻上作為祭牲。(3)耶穌的屬靈弟兄,他們吃餅和喝酒,表明他們跟基督完全聯合。(約翰福音1:29;哥林多前書10:16,17)這也表明他們是「新約」的成員,耶穌那受聖靈膏立的門徒。他們會跟基督一起在天上作君王和祭司。(路加福音22:20;約翰福音14:2,3;啟示錄5:9,10

記念耶穌死亡的聚會應該在什麼時候舉行呢?想想耶穌選擇在哪個日子設立這個儀式就知道答案了。不錯,是在逾越節。在古代,有1500多年的時間,上帝的子民每年都在猶太曆尼散月十四日守這個節,藉此記念上帝為他們所施行的偉大拯救。顯然,耶穌吩咐門徒要在同一個日子記念上帝施行另一項拯救,這個更偉大的拯救是通過耶穌犧牲生命而達成的。因此,真基督徒每年都會在指定的日子舉行主的晚餐,這個日子相當於猶太曆尼散月十四日。

然而,他們只是因為喜愛這種儀式才參加嗎?事實上,不少守聖餐禮的人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參加的。上文提過在《時代》雜誌撰文的作者說:「許多人都從參與傳統的儀式得到很大慰藉。」像今天好些天主教徒一樣,這個作者喜歡以拉丁語舉行聖餐禮,就像古時所做的一樣。為什麼呢?她說:「我喜歡以我聽不懂的語言舉行的彌撒,那些用英語舉行的,我一般都不喜歡聽。」

耶和華見證人和幾百萬對聖經感興趣的人,不管住在什麼地方,都喜歡參加以自己的語言舉行的主的晚餐。他們樂於進一步認識基督死亡的意義和價值。人經常沉思和跟人討論這些真理,無疑是值得的。耶和華見證人知道,耶和華上帝和他愛子耶穌基督向人類表現無與倫比的愛,因此參加耶穌受難紀念聚會是記念他們的最好方法。基督徒這樣做就能不斷「顯揚主的死,直到他來」。(哥林多前書11:26

[腳注]

^ 3段 這個儀式也叫主餐、擘餅、感恩聚會、聖餐祭、禮拜儀式、聖餐和彌撒。譯做「聖餐」的詞源於希臘語「尤卡里斯蒂阿」,意思是感激、感謝或感恩。

^ 15段 請參看《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以下經文的譯法:馬太福音27:46,路加福音8:11,加拉太書4:24

[第27頁的精選語句]

耶穌起初創立的儀式是怎樣的?

[第28頁的圖片]

耶穌創立了記念他死亡的儀式

[第29頁的圖片]

參加耶穌受難紀念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