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上帝聖名——阿方索力保經文原貌
顯揚上帝聖名——阿方索力保經文原貌
在1492年,西班牙國王費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貝拉頒下御旨:「現勒令……猶太人一律於本年7月底前離開我國疆土。猶太人一切家眷婢僕,不分老幼,必須離境,不得有誤。」
驅逐令一下,西班牙境內所有猶太家庭就即時面臨抉擇:接受放逐或放棄信仰。一個猶太教拉比,名叫胡安·德薩莫拉,覺得自己還是改信天主教為妙,因為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住在西班牙。鑑於胡安的猶太教背景,他很可能把兒子阿方索送進了位於薩莫拉的著名希伯來學府。阿方索努力學習,結果精通了拉丁語、希臘語和阿拉米語。完成學業後,他開始在薩拉曼卡大學教希伯來語。不久,他的語言造詣就大派用場,歐洲各地的聖經學者都從他的貢獻獲益良多。
1512年,新開辦的埃納雷斯堡阿爾卡拉大學推選阿方索為希伯來語學系主任。阿方索是當日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學的創辦人兼樞機主教吉麥內茲力邀他擔任《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翻譯前的校勘工作。這部意義重大的聖經版本分為6冊,載有希伯來語、希臘語、拉丁語的經文,部分篇章也有阿拉米語的經文。 *
關於這個校勘工作,一位聖經學者說:「三個歸信天主教的猶太學者參與樞機主教所推動的校勘工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阿方索。阿方索不但精通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和阿拉米語,也是語法專家、哲學家和《塔木德》學者。」阿方索經過仔細研究,深知要準確地翻譯聖經,就必須透徹理解聖經原本所用的各種語言。16世紀初,一股研究聖經的學術風氣興起,阿方索發揮了重要的帶頭作用。
可是,阿方索要在那個時代推動聖經的學術研究絕不容易,他可說是身處險境,因為當時西班牙異端裁判所的迫害浪潮席捲全國。此外,天主教會一力推崇《通俗拉丁文本聖經》是官方認可的聖經版本。其實,自中世紀以來,天主教學者已經發現《通俗拉丁文本聖經》有許多不足之處。到了16世紀初,阿方索和其他學者致力把這個情況糾正過來。
「拯救萬民有賴於聖經的翻譯」
阿方索所從事的工作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校勘人稱《舊約》的部分,製成希伯來語的版本,並譯成拉丁語。他進行校勘時,大概想到他的成果對於製作《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會很有用。他手寫的一份文本現時收藏在西班牙馬德里附近的埃斯里科亞爾圖書館,編號是G-I-4。這份文本包含創世記的全部內容,也有逐字對照的拉丁語譯文。
這部文本的序言指出:「拯救萬民有賴於聖經的翻譯……我們認為天主的忠僕必須有逐字對譯 的聖經,當中的每個希伯來語詞都該有對應的拉丁語詞。」阿方索是備受尊崇的希伯來語學者,資歷卓越,無疑具備條件將希伯來語文本譯成拉丁語。
「寢食難安」
16世紀的西班牙可說是個理想的地方,讓那些跟阿方索一樣的學者從事學術研究。中世紀時期,西班牙成了猶太文化樞紐。《不列顛百科全書》(英語)指出:「中世紀的西班牙有很多穆斯林和猶太人聚居,是西歐惟一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到了中世紀後期,這種情況深深影響著西班牙的文明,包括宗教、文學、藝術、建築方面的發展。」
西班牙住了不少猶太人,各地的猶太抄經士都埋頭製作抄本,讓人在猶太會堂公開朗讀。因此,西班牙境內出現了大量希伯來語經卷抄本。《希伯來語經卷最早期版本》一書說,「摩西五經的西班牙語印刷本和葡萄牙語印刷本在準確方面享負盛名。除此之外,在猶太學者的眼中,這些印刷本所根據的抄本和合參本也是非常可靠的」。
對有志翻譯聖經的人來說,當時的西班牙實在是個不錯的地方,但一場打壓的風暴快將臨到。1492年,信奉天主教的國王和王后派軍隊完全攻佔了摩爾人的聚居地。正如上文提過,國王和王后在該年勒令驅逐所有堅持信奉猶太教的人。10年後,類似的驅逐令也向穆斯林發出。從此,天主教就成了西班牙的國教,其他宗教都沒有立足之地。
宗教氣候大大改變了,怎樣影響到翻譯聖經的工作呢?阿方索的遭遇正好說明這點。這個猶太學者已經歸信天主教,但西班牙的權貴仍然對他的出身耿耿於懷。有些反對者批評樞機主教吉麥內茲,不滿他任用猶太人擔任《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翻譯前的整理工作。阿方索因反對者大肆抨擊而十分苦惱。馬德里大學收藏了阿方索
手寫的一份文本,他在其中哀嘆:「我眾叛親離,寢食難安。」阿方索的宿敵托萊多大主教,後來當上了異端裁判所的裁判長。大主教事事針對阿方索,令他痛苦不堪,不得不寫信向教皇申訴,說:「我們懇請教皇陛下施恩……保護我們免受敵人托萊多大主教的誣害。大主教天天迫害我們,令我們吃盡苦頭。……在大主教看來,我們只不過是待宰的牲畜。……若陛下聽允我們的申訴,『雅威必庇護你,你的腳不致絆倒。』(箴言3:23)」 *
阿方索的貢獻
阿方索受敵人抨擊,仍然努力不懈,造福廣大的聖經讀者。雖然他沒有把聖經譯成當時平民所用的語言,但他努力的成果卻令其他聖經譯者得益不淺。須知道,聖經的翻譯工作有賴於兩批學者。首先,一批學者專門研究和校勘聖經原文(希伯來語、阿拉米語、希臘語)的文本,製成準確精煉的底本。然後,翻譯聖經的人就可以根據這些底本,譯成當日通用的語言。
1522年出版的《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中希伯來語文本的校勘工作主要由阿方索負責。(阿方索用拉丁語解釋希伯來語的詞彙,並分析希伯來語的語法,這些資料對後來翻譯聖經的人十分有用。)跟阿方索同時期的學者伊拉斯謨也做了類似的工作,他校勘了《希臘語經卷》(又稱《新約》)。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的精煉文本一製作好,其他學者就可以展開重要的翻譯工作,把聖經譯成平民能明白的語言。威廉·廷德爾將聖經譯成英語,他是其中一個最先採用《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中希伯來語文本的學者。
今天聖經人人可讀,跟阿方索一樣的學者實在功不可沒。他們一生致力於加深人們對聖經原文的理解。正如阿方索所言,萬民得救有賴於確切地認識上帝的話語,並切實遵從。(約翰福音17:3)聖經必須譯成人們能夠明白的語言,這樣當中的信息才能打動千百萬人的心靈。
[腳注]
^ 關於這部聖經版本的價值和貢獻,請參看《守望台》2004年4月15日刊28-31頁《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劃時代的翻譯工具書》一文。
^ 值得留意的是,阿方索向羅馬教皇申訴時,用的是上帝的聖名而不是頭銜。這封信的原文是拉丁語,我們不能確定阿方索實際怎樣寫上帝的名字,但這封信的西班牙語譯本就將上帝的名字翻做「雅威」。關於阿方索製作的聖經譯本怎樣顯示上帝的名字,請看19頁「翻譯上帝的聖名」一欄。
[第19頁的圖片或附欄]
翻譯上帝的聖名
阿方索學問精湛,加上他是猶太人出身,他怎樣音譯上帝的聖名很值得注意。插圖是創世記的希伯來語-拉丁語行間對照譯文,阿方索在邊注中寫了jehovah,等同於上帝聖名的漢語耶和華。
顯然,阿方索採納了上帝聖名的這個拉丁語譯法。16世紀,聖經被譯成歐洲的各種主要語言,很多聖經譯者都採用了Jehovah或類似的拼法,這些譯者包括威廉·廷德爾(英語,1530年)、塞巴斯蒂安(拉丁語,1534年)、奧利韋唐(法語,1535年)、卡西奧多羅(西班牙語,1569年)。
阿方索是16世紀其中一個最先顯揚上帝名字的聖經學者。起初,猶太人因為迷信,所以嚴禁讀出上帝的名字。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一些聖經譯者,例如翻譯拉丁語《通俗拉丁文本聖經》的哲羅姆,都受到猶太人的傳統所影響,用「主」或「神」等頭銜來取代上帝的名字。漸漸地,人們大都不認識上帝的名字。
[圖片]
阿方索將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譯作jehovah(耶和華)
[第18頁的圖片]
西班牙國王和王后在1492年頒下的御旨
[鳴謝]
御旨:承蒙Archivo Histórico Provincial, Ávila, Spain准許使用
[第18頁的圖片]
埃納雷斯堡阿爾卡拉大學
[第21頁的圖片]
阿方索的行間對照譯本卷頁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