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
古羅馬時代的奴隸受到怎樣的對待?
在羅馬帝國,很多戰俘和被綁架的人會被賣為奴。一般來說,這些人以後都不能返回家鄉或跟家人重聚。
不少在礦場工作的奴隸都勞累至死,農奴或家奴的情況就稍為好一點。有些人要他們的奴隸戴一個鐵項圈,項圈或項圈的牌子上刻著一句話,說明如果這個奴隸逃跑,抓到並交還他的人會得到酬勞。那些屢次逃跑的奴隸,額上會被烙上一個標記,通常是拉丁字母F,意思是逃奴。
聖經的腓利門書提到,使徒保羅把一個潛逃的奴隸奧尼西慕送回他主人腓利門那裡。雖然按照法律,腓利門有權嚴懲奧尼西慕,但保羅還是請腓利門基於基督徒的愛心和跟保羅的交情,「好好接待」奧尼西慕。(腓利門書10,11,15-18)
為什麼古代腓尼基的紫色染料那麼有名?
腓尼基的所在地大約相當於今天的黎巴嫩。那裡有一種紫色染料很出名,叫泰爾紫,這個名稱取自腓尼基的泰爾城。聖經記載,有一個泰爾巧匠懂得用「紫紅色線」織布,古代以色列的所羅門王曾用這個巧匠做的布料來裝飾聖殿。(歷代志下2:13,14)
泰爾紫是古代最珍貴的染料,主要是因為生產這種染料的工序非常繁複。首先,漁夫必須在海裡採集大量骨螺 *,因為光是染一件衣服就要1萬2000隻骨螺。工人要把螺殼和裡面的軟體動物分開,好取出用來製做染料的腺體。接著,製染料工人會在這些腺體上放鹽,並在日光下晾曬三天,然後放進有蓋的大鍋裡,用海水慢火再熬幾天。
有好幾百年的時間,腓尼基人靠著貿易和開拓殖民地,得以繼續生產和售賣泰爾紫。在地中海一帶,甚至遠至西班牙的加的斯,都有一些跟腓尼基的染料業有關的文物出土。
^ 這種螺的螺殼長約5至8厘米(2-3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