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耶和华的公正和慈悲
你们要按事实秉公审判人,以忠贞之爱和慈悲彼此相待。——撒迦利亚书7:9
1,2. (甲)耶稣怎样看待上帝的律法?(乙)抄经士和法利赛派怎样曲解上帝的律法?
耶稣喜爱摩西律法,对此我们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个律法来自耶和华。而对耶稣来说,耶和华是最重要的。诗篇40:8预告耶稣热爱上帝的律法,经文说:“我的上帝啊,我乐于遵行你的旨意,你的律法在我内心深处。”耶稣以言行证明上帝的律法完美,对所有人都有益处,而且他强调律法一定会实现。(马太福音5:17-19)
2 然而,抄经士和法利赛派曲解上帝的律法,耶稣看到这样的情形,一定十分痛心!这些人只严守律法中细微的部分,像是“把薄荷、莳萝、大茴香,交纳十分之一”,但耶稣指出他们的问题:“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反而漠视了。”(马太福音23:23)耶稣与这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派不同,他了解律法背后的精神,明白这些诫命反映出上帝的哪些特质。
3. 本篇课文会回答哪些问题?
3 身为基督徒,我们不必遵守摩西律法。(罗马书7:6)耶和华将摩西律法收录在圣经的目的不是要我们拘泥于律法的细节,而是希望我们留意“更重大的事”,也就是律法的原则,并且运用出来。我们可以从庇护城的安排学到一些重要的原则。例如,前一篇课文说明我们从误杀者采取的行动学到什么。这篇课文会帮助我们从庇护城的安排更认识耶和华,也更明白如何反映他的特质。接下来我们会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庇护城的安排怎样使人看出耶和华充满慈悲?上帝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这个安排怎样反映出上帝的公正?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尽力效法天父。(请读以弗所书5:1)
位置适中的城显示上帝的慈悲
4,5. (甲)为什么误杀者要到庇护城并不困难?请解释。(乙)我们从庇护城的安排看出耶和华是怎样的上帝?
4 误杀者要到这六座庇护城并不困难。耶和华命令以色列人在约旦河的两边各拨出三座城作为庇护城,这样误杀者能迅速逃到那里。(民数记35:11-14)另外,通往庇护城的道路修筑完善。(申命记19:3)根据犹太人的传统,这几条路必须设置路标,引导误杀者逃到庇护城。因为有庇护城的安排,这些人不会被迫逃到外地去,而受引诱崇拜假神。
5 耶和华规定人必须处死蓄意杀人的罪犯,但他也保护那些误杀者,对他们表现怜恤之心。一位评注家谈到庇护城的安排,他说:“这个安排简单清楚又有条理,反映出上帝是有恩典的。”耶和华不是无情的审判官,他“富于慈悲”,不会一心想要惩罚他的仆人。(以弗所书2:4)
6. 法利赛派的态度与上帝的慈悲有什么不同?
6 法利赛派却不同,他们不愿对人表现慈悲。根据他们的传统,假如一个人因同样的事被冒犯超过三次,就不必宽恕对方。耶稣提到他们的态度时讲了一个比喻,一个法利赛派的人在祷告时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其他的人,敲诈、不义、通奸,也不像这个收税人。”(路加福音18:9-14)但是,站在他旁边的收税人谦卑地恳求上帝以慈悲待他。为什么法利赛派不愿对人表现慈悲呢?圣经说他们“轻视别人”。(路加福音18:9-14)
7,8. (甲)当别人得罪你时,你可以怎样效法耶和华?(乙)为什么我们必须表现谦卑,才能宽恕人?
7 要效法耶和华表现怜恤之心,不要像法利赛派一样。(请读歌罗西书3:13)表现怜恤之心的一个方式就是乐意宽恕人。(路加福音17:3,4)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即使一个人得罪我许多次,我仍然愿意原谅对方吗?我尽力与冒犯我或伤害我的人和好吗?”
8 我们要宽恕人,就必须表现谦卑。法利赛派无法宽恕人,因为他们看不起别人。然而,身为基督徒,我们要谦卑地“看别人比自己优越”,把他们视为我们必须宽恕的人。(腓立比书2:3)你效法耶和华表现谦卑吗?当别人得罪你时,你会乐意宽恕人,好像让宽恕之路畅通无阻吗?我们要乐意表现慈悲,不要轻易动怒。(传道书7:8,9)
尊重生命就不必承担血债
9. 耶和华怎样使以色列人看出生命是神圣的?
9 设立庇护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以色列人避免承担血债。(申命记19:10)耶和华喜爱生命,恨恶蓄意杀人的行为。(箴言6:16,17)上帝公正又圣洁,即使是意外杀人的案件,他也不会坐视不理。误杀者要得蒙慈悲,就必须先把事情告诉长老。如果案件被判定为意外杀人,他就要住在庇护城,直到大祭司去世为止。这代表他可能终生都要留在那里。这项安排提醒以色列人生命是神圣的。他们尊重赐予生命的上帝,就必须避免做任何危害同胞生命的事。
10. 为什么说抄经士和法利赛派对别人的生命毫不在乎?
10 抄经士和法利赛派与耶和华不同,他们对别人的生命毫不在乎。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拿走了知识的钥匙,自己不进去,连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碍!”(路加福音11:52)他们本来应该教导人上帝的话语,帮助人民行走永生的道路,但他们阻止人亲近“领人得生的领袖”耶稣,使人民走向灭亡。(使徒行传3:15)抄经士和法利赛派骄傲又自私,一点也不关心同胞的生命及福利。他们真是一群冷酷无情的人!
11. (甲)使徒保罗怎样做,表明自己以上帝的观点看待生命?(乙)我们怎样才能在传道方面效法保罗的精神?
11 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和华,避免表现与抄经士和法利赛派一样的态度呢?就是要尊重及珍视生命。使徒保罗彻底作见证,表明他尊重生命。因此,他能够说:“我也是清白的,没有欠谁的血债。”(请读使徒行传20:26,27)不过,保罗向人传道,并不是因为责任感或愧疚感,而是因为他爱别人,把人的生命看得很宝贵。(哥林多前书9:19-23)我们也该努力以上帝的观点看待生命,因为耶和华希望“人人最终都悔改”。(彼得后书3:9)你效法耶和华,培养慈悲的特质,就能在传道时更热心,也更喜乐。
12. 为什么上帝的子民应该注重安全?
12 我们注重安全,也能表明我们以上帝的观点看待生命。我们在开车和工作时都必须小心,在兴建、维修、往返崇拜场所时也要留意安全。健康与安全永远比金钱、进度、效率来得重要。我们的上帝是公正的,他所做的总是对的,我们应该效法他。长老尤其需要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安全。(箴言22:3)因此,如果长老提醒你留意安全守则或规定,就要听从他的劝告。(加拉太书6:1)我们像耶和华一样尊重生命,就不必“承担血债”。
按审判的条例作出判决
13,14. 以色列的长老怎样反映耶和华的公正?
13 耶和华要求以色列长老按照他的公正标准行事。首先,长老需要找出事情的真相。接着,他们要仔细衡量误杀者的动机、态度、以往的行为,再决定是否对他表现慈悲。长老要像上帝一样公正地审判人,就必须查明误杀者的行为是不是怀着仇恨或恶意。(请读民数记35:20-24)如果有人看见事情的经过,就至少要有两个人作证,才能将杀人者定罪。(民数记35:30)
14 长老确立事实后,需要衡量的不只是误杀者做的事,还有他是个怎样的人。长老需要有洞察力,这种能力能使他们看出事情的全貌。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有耶和华的圣灵帮助他们洞悉事理、表现慈悲和公正。(出埃及记34:6,7)
15. 耶稣和法利赛派看待罪人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请解释。
15 法利赛派只留意罪人做了什么事,而不是留意他的内心。(马太福音9:9-13)当法利赛派看见耶稣到马太的家用餐时,他们问耶稣的门徒:“为什么你们的老师跟收税人和罪人一起用膳呢?”耶稣听见了之后就说:“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生病的人才需要。‘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祭牲。’你们去学习一下这句话的含意吧。我来不是要召义人,而是要召罪人。”(马太福音9:9-13)耶稣并不是在替罪人找借口。事实上,耶稣传道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罪人悔改。(马太福音4:17)耶稣看出那些“收税人和罪人”当中有些人愿意改变。他们去马太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跟随耶稣。(马可福音2:15)然而,大部分的法利赛派不像耶稣那样看待别人。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崇拜上帝,却没有效法上帝的公正和慈悲。他们把同胞视为罪人,还说这些人毫无希望。
16. 司法委员会在处理案件时需要怎么做?
16 今天,长老必须效法耶和华“喜爱公正”。(诗篇37:28)首先,他们需要“调查、彻底追问”,才能确定对方是否犯罪。如果罪行属实,长老就要按照圣经原则处理案件。(申命记13:12-14)司法委员会的长老要仔细评估,才能判定犯过者是否真心悔改。不过,要看出人有没有悔改之心并不容易,因为这牵涉到他的内心情况以及他如何看待自己犯的过错。(启示录3:3)犯过者想得蒙慈悲,就必须悔改。 *
17,18. 长老怎样看出犯过者是否真心悔改?(见课文开头的图片)
17 耶和华和耶稣清楚知道人心中的想法,但长老无法看透人心。如果你是长老,你怎样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心悔改呢?第一,你要祈求上帝赐你智慧,使你明辨事理。(列王纪上3:9)第二,你要查考圣经和忠信奴隶的出版物,这能帮助你分辨犯过者是为了“世俗的因素而伤心”,还是因“敬神的态度而伤心”。(哥林多后书7:10,11)你可以看看圣经怎样描述悔改的人与不愿悔改的人之间的差别,留意经文怎么描述这两种人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过犯的感受。
18 第三,长老也要努力了解犯过者。他需要考虑犯过者的背景、动机、能力限度。圣经提到会众的元首耶稣,说:“他行审判并不单凭眼见,责备人也不仅凭耳闻。他按正义审判卑微的人,凭正直纠正地上谦和的人。”(以赛亚书11:3,4)长老们,你们是耶稣手下的牧人,他一定会帮助你们在审理司法案件时表现公正及慈悲。(马太福音18:18-20)我们真的很感谢长老这么关心我们,也很感谢他们辛勤地付出,帮助我们以慈悲和公正待人。
19. 有关庇护城的记载,你想实践哪些原则?
19 摩西律法包括“知识和真理的纲领”,我们了解摩西律法,就能更认识耶和华和他的标准。(罗马书2:20)例如,庇护城的安排帮助长老“按事实秉公审判人”,也让我们学到如何“以忠贞之爱和慈悲彼此相待”。(撒迦利亚书7:9)虽然我们不必遵守摩西律法,但耶和华的标准从未改变,他仍然会表现公正和慈悲。我们能崇拜创造我们的上帝,效法他的特质,并向他寻求庇护,真是莫大的荣幸!
^ 16段 请看《守望台》2006年9月15日刊30页的“读者来函”。
守望台——研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