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去看內容

前往目錄

研究班課文 32

保持謙卑,謙虛地與上帝同行

保持謙卑,謙虛地與上帝同行

謙虛地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唱詩第31首 與上帝同行

課文摘要 *

1.關於耶和華的謙卑,大衛說了什麼?

耶和華是怎樣的上帝呢?大衛曾經說:「你賜我救恩做盾牌,你的謙卑使我得到尊榮。」(撒母耳記下22:36;詩篇18:35)也許大衛想到的是,先知撒母耳曾經來他父親家裡任命以色列的新國王,雖然他是八個孩子裡最小的,但耶和華選擇了他取代掃羅王。(撒母耳記上16:1,10-13

2.本篇課文會談談什麼?

2 大衛肯定跟另一位詩篇執筆者有同樣的感受,這位執筆者說:「上帝俯身察看天地,從塵土中扶起寒微的人,從灰堆中拉起貧窮的人,讓他跟地位尊貴的人同坐。」(詩篇113:6-8)本篇課文會先談談,耶和華在哪幾方面表現謙卑。接著,我們會分析謙虛這種特質,看看我們可以從掃羅王、先知但以理和耶穌身上學到什麼。

耶和華樹立了什麼好榜樣?

3.耶和華怎樣對待他的子民?這說明他是怎樣的上帝?

3 從耶和華對待他子民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謙卑。雖然我們是不完美的,但他讓我們可以崇拜他,還把我們當作他的朋友。(詩篇25:14)為了讓我們可以成為他的朋友,耶和華甚至主動犧牲自己的獨生子,為我們贖罪。耶和華真的非常有同情心。

4.耶和華給了我們什麼能力?為什麼?

4 耶和華也在另一個方面顯出謙卑。在創造我們的時候,耶和華本來可以不給我們選擇的能力。但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我們,賜給我們自由意志。跟他比起來,我們很卑微,但他非常重視我們的選擇。他希望我們因為愛他,因為看出服從他對我們有益,而發自內心地崇拜他。(申命記10:12;以賽亞書48:17,18)耶和華這麼謙卑,我們真的非常感激!

耶穌在天上,身邊站著跟他一起做君王的人。他們看著一大群天使,其中一些天使飛向地球,執行任務。耶穌、跟他一起統治的人和天使都得到了耶和華分給他們的權力(見第5段)

5.耶和華在謙卑方面樹立了什麼榜樣?(見封面圖片)

5 從耶和華對待我們的方式,我們也可以學到什麼是謙卑。耶和華是最有智慧的一位,卻樂意聽取建議。例如,耶和華讓耶穌協助他創造萬物。(箴言8:27-30;歌羅西書1:15,16)此外,雖然耶和華是全能的,但他樂意分享權力。例如,他任命耶穌做上帝王國的君王,也讓14萬4000個基督徒跟耶穌一起在天上統治。(路加福音12:32)當然,耶和華給耶穌培訓,讓他能做好君王和大祭司的工作。(希伯來書5:8,9)那些跟耶穌一起統治的人也得到了培訓。不過,耶和華把工作交給他們後,沒有什麼事都一一過問。他相信他們會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啟示錄5:10

我們效法耶和華,就會願意培訓別人,把工作交給他們(見第6-7段) *

6-7.關於分享權力,我們可以從耶和華身上學到什麼?

6 我們的天父不需要任何幫助,但他願意分享權力,把工作交給別人,我們就更應該這樣做了!如果你是一家之主或會眾的長老,就要向耶和華學習。要把工作交給別人,之後就不要什麼事都插手。如果你效法耶和華,就不僅能把事情做好,還能讓別人得到培訓,加強他們對上帝的信心。(以賽亞書41:10)有權力的人還可以在哪方面向耶和華學習呢?

7 我們從聖經可以看出,耶和華很樂意聽取天使們的建議。(列王紀上22:19-22)做父母的,你們可以怎樣向耶和華學習呢?有時,關於一件事情要怎樣做,你們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如果合適,就採納他們的建議。

8.耶和華怎樣耐心地對待亞伯拉罕和撒拉?

8 耶和華很有耐心,這也顯示他很謙卑。有時,上帝的僕人會懷著尊重的態度對他的決定提出疑問,耶和華總是耐心地對待他們。例如,耶和華決定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時,亞伯拉罕很憂慮。當時,耶和華耐心地聽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創世記18:22-33)我們也可以看看耶和華是怎樣對待撒拉的。撒拉年老時,上帝承諾她會懷孕生子。那時,撒拉笑了,但上帝並沒有生氣,還是顧及她的尊嚴。(創世記18:10-14

9.父母和長老可以怎樣效法耶和華?

9 如果你是父母或長老,你從耶和華的榜樣學到什麼呢?如果孩子或會眾裡的人質疑你的決定,你會有什麼反應呢?你會馬上責備他們嗎?還是會努力理解他們的感受呢?如果你努力向耶和華學習,你的家庭就會更幸福,會眾也會更和睦。以上我們討論了可以怎樣向耶和華學習謙卑,接下來我們會看看,關於謙虛這種特質,我們可以從聖經的例子學到什麼?

我們從聖經中的例子學到什麼?

10.耶和華為什麼要在聖經中記下很多事例?

10 耶和華是「偉大的導師」,他在聖經裡記下很多事例,讓我們學習。(以賽亞書30:20,21)有些人表現出上帝喜歡的特質,比如謙虛這種美德,我們沉思他們的榜樣,可以學到很多。另一些人沒有表現這樣的特質,我們想想他們的下場,可以吸取教訓。(詩篇37:37;哥林多前書10:11

11.我們從掃羅的身上學到什麼教訓?

11 請想想掃羅王的例子。他年輕時非常謙虛,意識到自己能力有限,甚至不敢接受耶和華交給他的職責。(撒母耳記上9:21;10:20-22但掃羅登基後不久就變得非常驕傲,甚至做出自己無權做的事。有一次,他不相信耶和華會保護自己的子民,先知撒母耳還沒有到,他就擅自獻祭給上帝。結果,他失去上帝的認可,最終還失去了王位。(撒母耳記上13:8-14)我們要吸取掃羅的教訓,千萬不要做自己無權做的事。

12.為什麼說但以理是謙虛的好榜樣?

12 先知但以理跟掃羅截然不同。他一生都非常謙虛,總是向耶和華尋求指引。有一次,但以理為尼布甲尼撒王解夢,他沒有說這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而是把功勞都歸給耶和華。(但以理書2:26-28)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如果弟兄姐妹很喜歡聽我們發表演講,或是我們在傳道工作上取得一些成果,也不要忘記把功勞歸給耶和華。我們必須承認,要不是有耶和華的幫助,我們就什麼也做不了。(腓立比書4:13)耶穌也非常謙虛,值得我們效法,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他的好榜樣。

13.根據約翰福音5:19,30,耶穌在謙虛方面立下了什麼榜樣?

13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且十全十美,但他事事都依靠耶和華。(請讀約翰福音5:19,30他從沒有試圖奪權。腓立比書2:6說,耶穌「從沒有想過要奪取跟上帝同等的地位」。耶穌是聽話的兒子,他尊重天父的權威,明白自己的權力有限。

耶穌承認自己的權力是有限的(見第14段)

14.別人求耶穌做他無權做的事的時候,耶穌有什麼反應呢?

14 有一次,使徒雅各、約翰和他們的母親來見耶穌,請求耶穌做一件他無權做的事。耶穌有什麼反應呢?耶穌馬上說,只有天父有權決定,誰可以在上帝的王國裡坐在他的右邊和左邊。(馬太福音20:20-23)耶穌明白自己的權力有限。他非常謙虛,從來不做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做的事。(約翰福音12:49)我們可以怎樣效法耶穌的榜樣呢?

我們像耶穌那樣謙虛,就會怎麼做?(見第15-16段) *

15-16.我們可以怎樣按照哥林多前書4:6的話去做?

15 我們學習耶穌謙虛的榜樣,就會按照哥林多前書4:6的話去做,這節經文說:「不可越出聖經上的話。」所以當別人請我們給他們一些建議時,我們不該勉強對方接受我們的看法,也不該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我們應該請對方留意聖經和聖經出版物怎麼說。我們這樣做,就表明我們承認自己能力有限,也承認上帝的「法令是正義的」,他的看法總是比我們的高明。(啟示錄15:3,4

16 我們為人謙虛,就能把功勞歸給耶和華,而且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很多好處。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為什麼謙卑和謙虛能讓我們更快樂,也能讓我們跟別人相處得更好。

謙卑和謙虛帶來的好處

17.為什麼謙卑和謙虛會讓我們更快樂?

17 我們為人謙卑、謙虛,就會更快樂。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在得到幫助時就會非常開心,也會感激別人。有一次,耶穌醫好了十個痲瘋病人,但只有一個回來感謝他。這個謙虛的人知道,要不是有耶穌的幫助,他是不可能痊癒的,所以他很感謝耶穌醫好了他,並且大聲讚美上帝。(路加福音17:11-19

18.為什麼謙卑和謙虛的人容易跟別人相處?(羅馬書12:10

18 謙卑和謙虛的人容易跟別人相處,也比較容易結交好朋友,因為他們願意承認別人的優點,也願意相信別人。他們會為別人在工作上取得的成果而高興,也會發自內心地尊重別人,主動稱讚他們。(請讀羅馬書12:10

19.我們為什麼不該驕傲?

19 可是,驕傲的人很難稱讚別人,他們更希望別人稱讚自己。這樣的人很容易跟別人比較,總是想勝過別人。他們不願意培訓別人,跟別人分享權力,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他們可能會想:「如果要把事情做好,就要我自己來。」驕傲的人也容易野心勃勃,嫉妒別人。(加拉太書5:26)這樣的人不容易維繫友誼。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容易驕傲,就要懇求上帝幫助我們「更新思想」,不讓這個缺點變得根深蒂固。(羅馬書12:2

20.為什麼要做個謙卑和謙虛的人?

20 我們非常感謝耶和華為我們樹立了這麼好的榜樣。耶和華總是謙卑地對待崇拜他的人,我們很想效法他。此外,聖經提到許多人謙虛地與上帝同行,我們也很想向他們學習。我們要把功勞和讚美都歸給耶和華。(啟示錄4:11)這樣,我們就能繼續與上帝同行,因為他深愛謙卑和謙虛的人。

唱詩第123首 忠貞順從上帝的安排

^ 5段 謙卑的人會同情別人。耶和華充滿同情心,因此我們可以說他是謙卑的。本篇課文會說明,我們可以怎樣向耶和華學習謙卑。課文也會談談謙虛這種特質,看看我們可以從掃羅王、先知但以理和耶穌身上學到什麼。

^ 58段 圖片描述:一個長老培訓一個年輕的弟兄管理會眾的傳道地區,之後就放心地把工作交給年輕的弟兄,沒有事事都過問。

^ 62段 圖片描述:一個姐妹受到邀請去參加婚禮,但這個婚禮是在教堂舉行的。她詢問長老的意見,長老沒有說自己的看法,而是告訴她一些聖經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