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第35章

著名的登山宝训

著名的登山宝训

经过一整夜的祷告后,耶稣从门徒中挑选了12个人做使徒。现在到了白天,耶稣应该有点累了,但他仍然很想帮助别人,而且也有精神这样做。这时他在加利利海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很可能离他经常传道的迦百农不远。

一大群人从很远的地方过来找他。有人来自南边的耶路撒冷以及犹地亚的其他地区,也有人从西北部的沿海城市泰尔和西顿过来。这些人为什么要来找耶稣呢?他们“要听他讲话,也希望他们的病得到医治”。耶稣的确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医好他们所有人”。请想想,所有病人都痊愈了!连那些被撒但的邪恶天使折磨的人,也就是“受邪灵骚扰的人”,耶稣也把他们治好了。(路加福音6:17-19

耶稣在山坡上找到一块平地,民众都聚集在他周围。他的门徒,特别是十二使徒,很可能在离他最近的地方。所有人都热切期待,想听听这位能施行奇迹的老师说话。于是耶稣发表了一个演讲,为在场的听众带来很大的益处。从那时起,无数的人也从这个演讲得益不浅。这个演讲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说明深刻的真理,我们也可以获益良多。耶稣在演讲中提到的事物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因此,所有想要按照上帝的指引过更好生活的人,都能明白他要说明的道理。那么,耶稣的登山宝训有什么值得留意的要点呢?

谁才是有福的?

人人都渴望过幸福快乐的生活,耶稣清楚知道这一点,于是他在演讲的开头就提到了怎样的人才真正有福,真正快乐。这想必引起了听众的兴趣。不过,其中有些内容一定让他们感到疑惑。

耶稣说:“渴望满足心灵需要的人有福[又译:快乐]了,因为天上的王国是他们的。哀痛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会得到安慰。……对正义如饥似渴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会得到满足。……为正义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为天上的王国是他们的。你们为了我的缘故被人侮辱,受人迫害……你们就有福了。要欢欣快乐。”(马太福音5:3-12及脚注)

耶稣说的“有福”(又译“快乐”)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的不是玩乐时感到的那种开心或欢乐。有福或真正的快乐是更深入的。有福的人会有真正的满足感,对生活感到心满意足。

耶稣说,有福的人是那些意识到自己需要上帝的人,他们因为生来有罪而感到哀痛,并且努力认识和敬奉上帝。即使因遵行上帝的旨意而遭人憎恨,饱受迫害,他们仍然是有福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事能让上帝高兴,而且上帝会赐给他们永生作为奖赏。

许多人认为,人要拥有财富和追求享乐才会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耶稣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在场的许多人,他接下来说的话一定会引发他们的思考。他说:“你们富有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已经得到了全部的安慰。你们现在饱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饥饿。你们现在欢笑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哀痛哭泣。人人都赞美你们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先也是这样对待假先知的。”(路加福音6:24-26

为什么富有的人、欢笑的人和享受赞美的人反而有祸呢?因为如果人过分看重这些事,就可能不会专心崇拜上帝,结果失去真正的快乐。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人只要贫穷或饥饿就会快乐。他的意思是,生活困苦的人往往对耶稣的教导有积极的反应,因此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谈到门徒,耶稣说:“你们是大地的盐。”(马太福音5:13)耶稣当然不是说门徒是实际的盐。盐是一种防腐剂,象征远离腐败。圣殿的祭坛旁存放着大量的盐,用来撒在祭物上。(利未记2:13;以西结书43:23,24)耶稣的门徒是“大地的盐”,意思是他们能起到防腐的作用,防止人在道德上变得败坏,而且能保护人跟耶和华的关系。他们所传的信息可以让听从的人保全生命。

耶稣还对门徒说:“你们是世界的光。”人们会把灯放在灯台上,照亮四周,而不是用篮子盖着。因此,耶稣鼓励门徒说:“你们的光也该在人前照耀,这样他们就能看见你们的好行为,把荣耀归于你们的天父。”(马太福音5:14-16

耶稣的门徒要遵守崇高的标准

犹太宗教领袖认为耶稣违反了上帝的法典,因此在不久前谋划要杀死他。于是耶稣公开表明:“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除法典或先知书上的话。我来不是要废除,而是要实现。”(马太福音5:17

耶稣的确极为尊重上帝的法典,他也鼓励其他人这样做。他说:“谁触犯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人这样做的,对天上的王国来说就会算是最小的。”耶稣的意思是,这样的人根本不能进入上帝的王国。不过他也说:“谁遵守这些诫命,又教人这些诫命,对天上的王国来说就会算是大的。”(马太福音5:19

耶稣甚至谴责与上帝法典相抵触的思想态度。例如,在提到“不可杀人”这条诫命后,耶稣补充说:“谁一直对弟兄怀有怒气,就要被带到法庭受审。”(马太福音5:21,22)一个人怀怒不消,后果十分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杀人。因此,耶稣教导人该怎样主动促进和睦:“你把礼物带到祭坛来的时候,要是在那里想起有弟兄对你不满,就要把礼物留在祭坛前,先去跟弟兄讲和,回来再献上礼物。”(马太福音5:23,24

法典中的另一条诫命是关于通奸的。耶稣说:“你们听过有话说:‘不可通奸。’可是我告诉你们,谁一直看着女人而动淫念,心里就已经跟她通奸了。”(马太福音5:27,28)耶稣在这里谈的,不只是一时的淫念。他要强调的是,“一直看着”异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人一直注视异性就会挑起情欲,机会出现时就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来。怎样防止这样的事发生呢?可能需要采取极端的做法。耶稣说:“要是你的右眼使你失足,就挖出来扔掉。……要是你的右手使你失足,就砍下来扔掉。”(马太福音5:29,30

有些人的肢体受到严重的感染,为了保住性命,他们愿意接受截肢。同样的道理,耶稣说,为了避免不洁的幻想以及由此引发的行动,人要“扔掉”任何东西,即使这些东西像眼睛和手那样宝贵也要舍弃。耶稣解释说:“你失去身体的一部分,总比整个身体都掉进欣嫩谷里要好。”欣嫩谷是耶路撒冷城外一个焚烧垃圾的地方,象征永远的毁灭。

耶稣也告诉我们如何对待那些伤害和冒犯我们的人。他说:“不要跟邪恶的人对抗。有人打你的右脸,就连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马太福音5:39)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受到攻击时不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耶稣谈到打人的脸,这个举动的目的不是要打伤或者杀害人,而是要侮辱人。耶稣的意思是,如果有人为了挑起争端而打我们耳光或者说话侮辱我们,我们不要报复。

这个建议与上帝法典中爱人如己的诫命一致。因此耶稣对在场的人说:“我倒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敌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祷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因为耶稣说:“这样,你们就能表明自己是你们天父的孩子了;因为他让太阳出来照在好人身上,也照在坏人身上。”(马太福音5:44,45

耶稣总结之前的话,说:“你们必须是完美的,就像你们的天父是完美的一样。”(马太福音5:48)在这里,耶稣显然不是在说身心都变得十全十美。他的意思是,通过向上帝学习,我们可以成为更有爱心的人,甚至能够爱我们的敌人。换句话说,耶稣的意思是:“要富于怜悯,像你们的天父充满怜悯之情一样。”(路加福音6:36

祷告并信赖上帝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耶稣提醒在场的人:“你们要小心,不可为了引人注意而当众做正义的事。”耶稣谴责故作虔诚的行为,他说:“你接济穷人时,不要先吹响号筒,就像那些虚伪的人在会堂和街上做的那样。”(马太福音6:1,2)所以,暗中施与才是更好的做法。

耶稣接着说:“你们祷告的时候,也不可像那些虚伪的人。他们喜欢站在会堂和大街的转角上祷告,故意让人看见。”耶稣还说:“你祷告的时候,倒要进你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然后向你在天上的父亲祷告。”(马太福音6:5,6)耶稣并不是反对人公开祷告,他自己也曾这样做。他谴责的是哗众取宠的祷告方式。

耶稣教导民众说:“你们祷告时,不要像外族人那样一遍又一遍地说同样的话。”(马太福音6:7)耶稣的意思不是说,为同一件事反复向上帝祷告是错的。他反对的是祷告时把背下来的话“一遍又一遍”地说出来。接着耶稣示范怎样祷告。在这个模范祷告中,他提到七件我们应该祈求的事。头三件分别是:上帝的名彰显为圣、上帝的王国来临、上帝的旨意实现。这些都跟上帝的统治权以及上帝的旨意有关。在这之后,我们才应该为自己的事向上帝祷告,包括为每天需要的食物祈求、求上帝宽恕我们的罪、祈求他不要让我们受到承受不了的引诱,以及求他救我们摆脱撒但。

物质财富对我们来说应该有多重要呢?耶稣对民众说:“你们不要再为自己在地上积存财宝,地上有虫蛀,会生锈,也有贼挖洞来偷。”耶稣的话很有道理。财物的确会朽坏,而且也不能帮助我们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耶稣接着说:“你们倒要为自己在天上积存财宝。”我们把崇拜上帝放在生活的首位,就是在天上积存财宝了。没有人能够夺去我们在上帝面前建立的好名声,以及上帝赐给我们的永生奖赏。耶稣说得很对:“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马太福音6:19-21

耶稣用比喻来强调这一点,他说:“眼睛是身体的灯。要是你的目光专注,全身就都光明;要是你的目光显出贪欲,全身就都黑暗。”(马太福音6:22,23)对身体来说,视力正常的眼睛好比一盏点着的灯。可是,我们的目光必须焦点清晰,否则就不能看清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专注于崇拜上帝,而是热衷于追求各样物质财富,这样我们“全身就都黑暗”,很容易做出一些见不得光的事。

耶稣接着举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他说:“一个人不能做两个主人的奴隶。他不是讨厌这个,喜爱那个,就是忠于这个,轻看那个。你们不能又做上帝的奴隶,又做财富的奴隶。”(马太福音6:24

在耶稣的听众里,有些人可能想知道,他们应该怎样看待物质方面的需要。耶稣接着向他们保证,只要把崇拜上帝放在首位,他们就不用忧虑。耶稣说:“你们要细心观察天上的飞鸟。飞鸟不撒种,不收割,也不在仓房里储存粮食,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难道你们不比飞鸟宝贵吗?”(马太福音6:26

接着,耶稣谈到在山上野地里的百合花,说:“所罗门最荣耀的时候,他穿戴的还不如这些花中的一朵呢!……野地里的花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扔进火炉里,上帝尚且赐它们这样的衣服,何况你们呢?”(马太福音6:29,30)耶稣提出明智的劝告,说:“总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你们需要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不断先追求王国和他的正义,这一切别的东西就会赐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1-33

怎样才能得到生命?

耶稣的使徒以及其他态度诚恳的人都渴望按照上帝的要求生活,让上帝喜悦,但这样做并不容易。那时,许多法利赛派的人非常苛刻挑剔,喜欢批评别人。因此,耶稣劝诫在场的人:“你们不要再妄自审判[又译:批评]人,免得你们被审判。因为你们怎样审判人,也会怎样被审判。”(马太福音7:1,2及脚注)

跟从吹毛求疵的法利赛派是十分危险的。耶稣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他说:“盲人怎能引导盲人呢?两个人不是都要掉进坑里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呢?就是不要对人苛刻挑剔,这样做非常不对。耶稣说:“你没有看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又怎能对弟兄说,‘弟兄,让我除掉你眼中的刺’呢?虚伪的人!你先除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清楚怎样除掉弟兄眼中的刺。”(路加福音6:39-42

当然,耶稣并不是说,门徒不需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他对门徒说:“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扔到猪面前。”(马太福音7:6)上帝话语的真理十分宝贵,有如珍珠。如果有些人像动物一样看不出真理的宝贵价值,门徒就应该离开他们,去寻找愿意接受真理的人。

接着,耶稣再次谈及与祷告有关的事,强调祷告要坚持不懈。他说:“你们不断恳求,就会给你们。”上帝乐意回应我们的祷告。为了强调这一点,耶稣接着说:“你们中间有哪一个人,当儿子要饼时,会给他石头呢?……你们虽然是罪人,尚且懂得送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亲,不是更要把好东西赐给恳求他的人吗?”(马太福音7:7-11

耶稣接着说:“无论什么事,你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后来成了著名的行为准则。在与人相处时,我们都应该谨记这句话并实践出来。不过,耶稣接下来说的话表明,这样做并不容易。他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通往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广阔的,进去的人也多;通往生命的门是窄的,路是狭小的,找到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2-14

耶稣提醒门徒,有些人会试图误导他们,使他们偏离通往生命的道路。他说:“你们要提防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贪婪的狼。”(马太福音7:15)耶稣指出,一棵树的好坏可以从它的果实看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人教导的内容和行为看出他是不是假先知。的确,一个人是不是耶稣真正的门徒,不只取决于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有些人只是嘴上说耶稣是他们的主,却没有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耶稣会怎样对待他们呢?耶稣会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走开,你们这些不守上帝法律的人!”(马太福音7:23

在演讲的结语,耶稣说:“听见我这些话又照着去做的,就好比一个睿智的人,把房子建在岩石上。大雨降下,洪水冲击,暴风吹袭,房子都没有倒塌,因为根基建在岩石上。”(马太福音7:24,25)睿智的人建的房子为什么不会倒塌呢?因为他“把地挖深了,把根基建在岩石上”。(路加福音6:48)由此可见,我们仅仅听见耶稣的话还不够,也要竭尽全力“照着去做”。

如果一个人听见这些话“却不照着去做”,又会怎样呢?他就像“一个愚蠢的人,把房子建在沙地上”。(马太福音7:26)大雨、洪水和暴风都可能使他的房子倒塌。

大家听完耶稣的演讲,都对他的教导方式感到惊讶。耶稣教导他们时很有权威,跟那些宗教领袖不同。在场的听众当中,可能有很多人都做了耶稣的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