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第11章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

1,2.(甲)为什么奉派逮捕耶稣的差役空手而回?(乙)耶稣为什么会成为优秀的导师?

 法利赛派的人怒不可遏,就打发差役去抓耶稣。当时,耶稣在圣殿里教导人认识天父。听众当中有许多人都相信耶稣,但也有些人希望耶稣被逮捕,群众就起了分裂。那些差役最后却空手而回,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质问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差役回答:“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就连他们也被耶稣的教导打动,所以不愿下手捉拿耶稣。 *约翰福音7:45,46

2 除了这些差役之外,许多人都对耶稣的教导留下深刻的印象。群众聚集起来,往往就是为了听他的教诲。(马可福音3:7,9;4:1;路加福音5:1-3)耶稣为什么会成为这么优秀的导师呢?正如第8章解释,他既喜爱所传讲的真理,也深爱所教导的人。此外,耶稣的教导方法也非常卓越。现在让我们分析耶稣所用的三种有效方法,再看看我们可以怎样运用出来。

说话浅显易懂

3,4.(甲)为什么耶稣教导人时说话浅显易懂?(乙)我们从“登山宝训”可以怎样看出这点?

3 你能够想象耶稣所用的词汇本可多么丰富吗?然而,他教导时从不说深奥难懂的话,因为听他讲话的大多是“没有学问的普通人”。(使徒行传4:13)耶稣顾及他们的能力限度,不会一下子讲解过多的知识,叫他们吸收不来。(约翰福音16:12)耶稣的话浅显易懂,但传达的真理却意义深刻。

4 就以“登山宝训”为例。这个传道演讲载于马太福音5:3-7:27。耶稣在这个演讲里提出的劝告发人深省,直透事情的核心,道出问题的症结。他表达的思想和运用的措辞一点也不复杂。事实上,就连小孩子也能句句听懂!难怪耶稣的演讲结束后,在场的群众,也许包括不少农夫、牧人和渔夫,“都对他的教导方式感到惊讶”。(马太福音7:28

5.请举例说明,耶稣的话浅显易懂而深具意义。

5 耶稣施教时,常常运用简短的语句,所说的话却深具意义。当时还没有印刷术使知识广泛流传,耶稣的话却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以下是一些例子:“你们不要再定人有罪,免得你们被定为有罪。”“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生病的人才需要。”“心灵固然是热切的,肉体却软弱了。”“凯撒之物要还给凯撒,上帝之物要还给上帝。”“施与比接受更快乐。” *马太福音7:1;9:12;26:41;马可福音12:17;使徒行传20:35)虽然这些话是差不多二千年前说的,但至今仍叫人记忆深刻,永志难忘。

6,7.(甲)要以简单的方式施教,为什么说话浅白十分重要?(乙)为免学生无法消化过多的资料,我们需要留意什么?

6 要是我们想以简单的方式教导人,又可以怎样做呢?一个要诀是,说话要浅白,让大多数人一听就懂。上帝话语的基本真理并不复杂。耶和华让那些谦卑、诚恳寻求真理的人认识他的旨意。(哥林多前书1:26-28)我们花点心思选用浅显易懂的措辞,就能有效地传达圣经的真理。

教导别人时说话要浅显易懂

7 为求以简单的方式教导人,我们也须避免跟圣经学生讨论过多的资料,叫学生吸收不了。因此,当主持圣经研究时,我们不必解释资料的每个细节,也不宜求快,仿佛一定要把某部分资料读完才重要似的。我们最好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去决定学习的进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做基督的门徒,成为耶和华的子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资料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只有这样,圣经真理才会打动学生的心,推动他把所学的实践出来。(罗马书12:2

问题恰当有效

8,9.(甲)耶稣为什么运用问题?(乙)关于要不要纳圣殿税,耶稣怎样用问题引导彼得作出正确的结论?

8 虽然直接说出重点省事得多,耶稣却常常善用问题,引导听者看出重点。为什么耶稣用提问的方法呢?有时他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目的是要揭露反对者的不良动机,使他们哑口无言。(马太福音21:23-27;22:41-46)但更常见的是,他运用问题是要引导门徒,让他们表达心中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思想,锻炼他们的思考力。为了这个目的,他曾用以下一类的问题:“你们认为怎样?”“你相信这件事吗?”(马太福音18:12;约翰福音11:26)借着运用问题,耶稣的话更能触动门徒的心,深深打动他们。请看一个例子。

9 有一次,有些收税人问彼得,耶稣纳不纳圣殿税。 *彼得马上说:“纳。”后来耶稣跟彼得推理,说:“西门,你认为怎样?地上的王向谁征收物品税或人头税呢?是向儿子呢?还是向外人呢?”彼得回答:“向外人。”耶稣说:“那么,儿子其实是免税的了。”(马太福音17:24-27)耶稣提出这些问题,用意很明显,彼得必定一听就明白。当时人人都知道,王族成员不用纳税。既然人们在圣殿里崇拜天上的王耶和华,而耶稣是他的独生子,耶稣自然没有义务纳税。请留意,耶稣不是把正确的答案直接告诉彼得,而是机巧地用问题引导彼得作出正确的结论,或许也让他看出,日后回答别人之前应该三思。

我们应当问一些住户感兴趣的问题

10.挨家传道时,我们可以怎样有效地运用问题?

10 我们传道时,可以怎样有效地运用问题呢?我们挨家传道,可以用问题引发住户的兴趣,这样或者有机会向对方传讲王国的好消息。假如应门的是个老人家,我们可以恭敬地问:“请问您从自己一生的阅历,看出这个世界有哪些改变呢?”听过对方的回应后,我们可以问:“您认为怎样才能改善这个世界,让人人都能生活安乐呢?”(马太福音6:9,10)如果应门的是个有年幼儿女的母亲,我们可以问:“请问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孩子长大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诗篇37:10,11)我们走近一户人家时多点观察,所提的问题或许能针对住户关注的事。

11.主持圣经研究时,我们可以怎样善用问题?

11 我们主持圣经研究,又可以怎样善用问题呢?要用点心思想想,什么问题能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觉。(箴言20:5)在《辨明圣经的真理》 *这本书里,有一章的题目是《行事为人要令上帝喜悦》,内容谈到上帝对淫乱、醉酒、说谎等行为的看法。我们跟圣经学生讨论这一章时,学生的回答可能表明,他知道 圣经的真理是什么,但他愿意接受 所学的真理吗?我们可以问他:“你认为上帝对这些事的看法合理吗?”也可以问:“你认为自己在生活上可以怎样应用这些资料呢?”要谨记,提问时必须机巧一点,顾及学生的尊严。我们当然不想问一些会不必要地令学生尴尬的问题。(箴言12:18

论据合理有力

12-14.(甲)耶稣怎样运用他卓越的推理能力?(乙)法利赛派的人说耶稣的力量来自撒但,耶稣怎样有力地反驳他们?

12 耶稣拥有完美的头脑,跟人推理的能力自然十分卓越。有时,他用合理有力的论据驳斥反对者的错误指控;但更常见的是,他用令人信服的论据跟门徒推理,帮助他们明白重要的道理。请看看一些事例。

13 耶稣治好一个受邪灵操纵、又盲又哑的人之后,法利赛派的人指控说:“这个家伙驱逐邪灵,无非是靠着邪灵的首领别西卜[撒但]罢了。”他们不得不承认,要驱逐邪灵,就必须凭着超乎凡人的力量才行,可是他们却声称耶稣的力量来自撒但。这个指控既没有根据,又不合逻辑。为了揭露他们的错误想法,耶稣说:“凡一国分裂内讧,就终归荒凉;凡一城一家分裂内讧,就站立不住。照样,要是撒但驱逐撒但,他就是分裂内讧了;那么他的王国又怎能站立得住呢?”(马太福音12:22-26)耶稣这番话的意思是:“假如我是撒但的手下,奉派跟撒但作对,那么撒但就是作茧自缚,很快就会败亡了。”这么有力、合理的论据,法利赛派的人哪有反驳的余地呢?

14 耶稣还进一步提出其他论据。他知道法利赛派有些弟子也驱逐过邪灵,就问了一个简单而尖锐的问题:“如果我驱逐邪灵是靠着别西卜,你们的弟子驱逐邪灵又是靠着谁呢?”(马太福音12:27)耶稣这样问,就等于说:“假如我是靠撒但的力量驱逐邪灵,你们的弟子也必定是靠同样的力量驱逐邪灵!”试问法利赛派的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们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的弟子靠撒但的力量做事。耶稣用他们的错误论据反驳他们,叫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于己不利的结论。单是读读耶稣怎样跟他们推理,不就已经令我们赞叹不已吗?可想而知,当日在场的听众亲见其人、亲闻其声,必定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耶稣那番话的力量!

15-17.请举例说明,耶稣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跟人推理,教导人关于天父的感人真理。

15 耶稣也运用合乎逻辑、令人信服的论据,教导人认识天父那暖人心窝、富于教益的真理。在这方面,他往往运用衬托的手法跟人推理,也就是先说出一个公认的实事作为立论的基础,进而带出一个道理,使人对道理更深信不疑。这种推理方法能够使人印象深刻。让我们看两个例子。

16 耶稣因应门徒的请求教导他们该怎样祷告时指出,做父母的虽然不完美,却很乐意“送好东西”给儿女,他作出结论,说:“你们虽然邪恶,尚且懂得送好东西给儿女,何况 天父,不是更要 把圣灵赐给恳求他的人吗?”(路加福音11:1-13)耶稣以衬托的手法说明道理,向门徒指出:既然世上有罪的父母都会照料儿女,满足他们的需要,在每一方面都完美、正义的天父,又怎么可能不赐圣灵给谦卑地向他祷告的忠仆呢!

17 耶稣也用类似的推理方法,向人提出明智的劝告,教导人怎样应付忧虑。他说:“你们仔细看看,渡鸦不撒种,也不收割,无库无仓,上帝还养活它们。你们不是比 飞鸟贵重得多 吗?你们细心看看百合花怎样生长。百合花既不劳碌,也不纺纱……野地的草木,今天还在,明天就投进火炉里,上帝尚且赐草木这样的衣裳,何况 你们呢?他不是更要 赐你们衣裳吗?你们的信心太小了!”(路加福音12:24,27,28)是的,既然耶和华连飞鸟和花朵都照料,又怎么可能不照料那些爱他、敬拜他的人呢!耶稣的这种推理方法必定打动了听者的心。

18,19.如果有人说不信上帝存在,因为看不见上帝,我们可以怎样跟他推理?

18 我们传道时,都希望用令人信服的论据教导人关于耶和华的正确真理,用合乎逻辑的论据驳倒错误的见解或信仰。(使徒行传19:8;28:23,24)这是不是说,我们非要学会复杂高深的推理方法不可呢?不。我们从耶稣身上学到,论据合乎逻辑,说话简单易懂才最有效。

19 举个例,如果有人说他不信上帝存在,因为看不见上帝,你会怎样回应呢?不妨用因果定律跟他推理。人人都知道“有果必有因”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跟对方说:“假如你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看见一所建筑精良、食物齐备的房子(果),必定会认为这一切都是有人建造和安排的(因),对不对?同样,奇妙的大自然明显地反映出刻意的设计,地球的‘粮仓’也十分充裕(果),这一切必然来自一位造物主(因),不是很合理的结论吗?圣经也这样推理:‘任何房屋都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希伯来书3:4)当然,无论我们说得多么合情合理,别人也不一定会相信上帝。(帖撒罗尼迦后书3:2

要用打动人心的论据跟别人推理

20,21.(甲)我们可以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去强调耶和华的品格和作风?(乙)下一章会谈些什么?

20 我们无论是传道还是在会众里教导人,都可以用衬托的手法去强调耶和华的品格和作风。比如说,我们想向人指出地狱永火的道理其实羞辱了耶和华,不妨说:“世上哪会有慈父用火烧孩子的手来惩罚孩子呢?可想而知,在慈爱的天父眼中,地狱永火的道理是多么可憎!”(耶利米书7:31)要是我们想帮助一个沮丧的信徒同工看出耶和华多么爱他,可以这样说:“既然耶和华连一只小麻雀也不会忽视,自然更加关爱地上每个敬拜他的人,包括你在内!”(马太福音10:29-31)这种推理方法有助于我们打动人心。

21 上文指出,那些没有逮捕耶稣的差役说:“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讲话的。”单单分析耶稣的三种教导方法,就不难看出他们并非言过其实。在下一章,我们会谈谈耶稣最为人知的教导方法——运用比喻。

^ 1段 这些差役可能是为公议会做事的人,而且在祭司长的权下。

^ 5段 最后这句话见于使徒行传20:35,只有使徒保罗引用过。也许是某个听过耶稣这样说的人告诉他的,也许是复活后的耶稣对他说的,又或者是他蒙上帝启示得知的。

^ 9段 犹太人每年都须缴纳两银元的圣殿税,这相当于人大约两天的工资。一份参考资料说:“这个税项主要用于每天献全烧祭,以及为人民献各种祭物所需的开销。”

^ 11段 耶和华见证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