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研究班课文 32

保持谦卑,谦虚地与上帝同行

保持谦卑,谦虚地与上帝同行

谦虚地与你的上帝同行。——弥迦书6:8

唱诗第31首 与天父并肩同行

课文摘要 *

1.关于耶和华的谦卑,大卫说了什么?

耶和华是怎样的上帝呢?大卫曾经说:“你赐我救恩做盾牌,你的谦卑使我得到尊荣。”(撒母耳记下22:36;诗篇18:35)也许大卫想到的是,先知撒母耳曾经来他父亲家里任命以色列的新国王,虽然他是八个孩子里最小的,但耶和华选择了他取代扫罗王。(撒母耳记上16:1,10-13

2.本篇课文会谈谈什么?

2 大卫肯定跟另一位诗篇执笔者有同样的感受,这位执笔者说:“上帝俯身察看天地,从尘土中扶起寒微的人,从灰堆中拉起贫穷的人,让他跟地位尊贵的人同坐。”(诗篇113:6-8)本篇课文会先谈谈,耶和华在哪几方面表现谦卑。接着,我们会分析谦虚这种特质,看看我们可以从扫罗王、先知但以理和耶稣身上学到什么。

耶和华树立了什么好榜样?

3.耶和华怎样对待他的子民?这说明他是怎样的上帝?

3 从耶和华对待他子民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谦卑。虽然我们是不完美的,但他让我们可以崇拜他,还把我们当作他的朋友。(诗篇25:14)为了让我们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耶和华甚至主动牺牲自己的独生子,为我们赎罪。耶和华真的非常有同情心。

4.耶和华给了我们什么能力?为什么?

4 耶和华也在另一个方面显出谦卑。在创造我们的时候,耶和华本来可以不给我们选择的能力。但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我们,赐给我们自由意志。跟他比起来,我们很卑微,但他非常重视我们的选择。他希望我们因为爱他,因为看出服从他对我们有益,而发自内心地崇拜他。(申命记10:12;以赛亚书48:17,18)耶和华这么谦卑,我们真的非常感激!

耶稣在天上,身边站着跟他一起做君王的人。他们看着一大群天使,其中一些天使飞向地球,执行任务。耶稣、跟他一起统治的人和天使都得到了耶和华分给他们的权力(见第5段)

5.耶和华在谦卑方面树立了什么榜样?(见封面图片)

5 从耶和华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学到什么是谦卑。耶和华是最有智慧的一位,却乐意听取建议。例如,耶和华让耶稣协助他创造万物。(箴言8:27-30;歌罗西书1:15,16)此外,虽然耶和华是全能的,但他乐意分享权力。例如,他任命耶稣做上帝王国的君王,也让14万4000个基督徒跟耶稣一起在天上统治。(路加福音12:32)当然,耶和华给耶稣培训,让他能做好君王和大祭司的工作。(希伯来书5:8,9)那些跟耶稣一起统治的人也得到了培训。不过,耶和华把工作交给他们后,没有什么事都一一过问。他相信他们会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启示录5:10

我们效法耶和华,就会愿意培训别人,把工作交给他们(见第6-7段) *

6-7.关于分享权力,我们可以从耶和华身上学到什么?

6 我们的天父不需要任何帮助,但他愿意分享权力,把工作交给别人,我们就更应该这样做了!如果你是一家之主或会众的长老,就要向耶和华学习。要把工作交给别人,之后就不要什么事都插手。如果你效法耶和华,就不仅能把事情做好,还能让别人得到培训,加强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以赛亚书41:10)有权力的人还可以在哪方面向耶和华学习呢?

7 我们从圣经可以看出,耶和华很乐意听取天使们的建议。(列王纪上22:19-22)做父母的,你们可以怎样向耶和华学习呢?有时,关于一件事情要怎样做,你们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如果合适,就采纳他们的建议。

8.耶和华怎样耐心地对待亚伯拉罕和撒拉?

8 耶和华很有耐心,这也显示他很谦卑。有时,上帝的仆人会怀着尊重的态度对他的决定提出疑问,耶和华总是耐心地对待他们。例如,耶和华决定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时,亚伯拉罕很忧虑。当时,耶和华耐心地听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创世记18:22-33)我们也可以看看耶和华是怎样对待撒拉的。撒拉年老时,上帝承诺她会怀孕生子。那时,撒拉笑了,但上帝并没有生气,还是顾及她的尊严。(创世记18:10-14

9.父母和长老可以怎样效法耶和华?

9 如果你是父母或长老,你从耶和华的榜样学到什么呢?如果孩子或会众里的人质疑你的决定,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你会马上责备他们吗?还是会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呢?如果你努力向耶和华学习,你的家庭就会更幸福,会众也会更和睦。以上我们讨论了可以怎样向耶和华学习谦卑,接下来我们会看看,关于谦虚这种特质,我们可以从圣经的例子学到什么?

我们从圣经中的例子学到什么?

10.耶和华为什么要在圣经中记下很多事例?

10 耶和华是“伟大的导师”,他在圣经里记下很多事例,让我们学习。(以赛亚书30:20,21)有些人表现出上帝喜欢的特质,比如谦虚这种美德,我们沉思他们的榜样,可以学到很多。另一些人没有表现这样的特质,我们想想他们的下场,可以吸取教训。(诗篇37:37;哥林多前书10:11

11.我们从扫罗的身上学到什么教训?

11 请想想扫罗王的例子。他年轻时非常谦虚,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甚至不敢接受耶和华交给他的职责。(撒母耳记上9:21;10:20-22但扫罗登基后不久就变得非常骄傲,甚至做出自己无权做的事。有一次,他不相信耶和华会保护自己的子民,先知撒母耳还没有到,他就擅自献祭给上帝。结果,他失去上帝的认可,最终还失去了王位。(撒母耳记上13:8-14)我们要吸取扫罗的教训,千万不要做自己无权做的事。

12.为什么说但以理是谦虚的好榜样?

12 先知但以理跟扫罗截然不同。他一生都非常谦虚,总是向耶和华寻求指引。有一次,但以理为尼布甲尼撒王解梦,他没有说这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而是把功劳都归给耶和华。(但以理书2:26-28)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如果弟兄姊妹很喜欢听我们发表演讲,或是我们在传道工作上取得一些成果,也不要忘记把功劳归给耶和华。我们必须承认,要不是有耶和华的帮助,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腓立比书4:13)耶稣也非常谦虚,值得我们效法,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的好榜样。

13.根据约翰福音5:19,30,耶稣在谦虚方面立下了什么榜样?

13 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而且十全十美,但他事事都依靠耶和华。(请读约翰福音5:19,30他从没有试图夺权。腓立比书2:6说,耶稣“从没有想过要夺取跟上帝同等的地位”。耶稣是听话的儿子,他尊重天父的权威,明白自己的权力有限。

耶稣承认自己的权力是有限的(见第14段)

14.别人求耶稣做他无权做的事的时候,耶稣有什么反应呢?

14 有一次,使徒雅各、约翰和他们的母亲来见耶稣,请求耶稣做一件他无权做的事。耶稣有什么反应呢?耶稣马上说,只有天父有权决定,谁可以在上帝的王国里坐在他的右边和左边。(马太福音20:20-23)耶稣明白自己的权力有限。他非常谦虚,从来不做耶和华没有吩咐他做的事。(约翰福音12:49)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的榜样呢?

我们像耶稣那样谦虚,就会怎么做?(见第15-16段) *

15-16.我们可以怎样按照哥林多前书4:6的话去做?

15 我们学习耶稣谦虚的榜样,就会按照哥林多前书4:6的话去做,这节经文说:“不可越出圣经上的话。”所以当别人请我们给他们一些建议时,我们不该勉强对方接受我们的看法,也不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应该请对方留意圣经和圣经出版物怎么说。我们这样做,就表明我们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也承认上帝的“法令是正义的”,他的看法总是比我们的高明。(启示录15:3,4

16 我们为人谦虚,就能把功劳归给耶和华,而且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很多好处。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为什么谦卑和谦虚能让我们更快乐,也能让我们跟别人相处得更好。

谦卑和谦虚带来的好处

17.为什么谦卑和谦虚会让我们更快乐?

17 我们为人谦卑、谦虚,就会更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在得到帮助时就会非常开心,也会感激别人。有一次,耶稣医好了十个麻风病人,但只有一个回来感谢他。这个谦虚的人知道,要不是有耶稣的帮助,他是不可能痊愈的,所以他很感谢耶稣医好了他,并且大声赞美上帝。(路加福音17:11-19

18.为什么谦卑和谦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罗马书12:10

18 谦卑和谦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也比较容易结交好朋友,因为他们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点,也愿意相信别人。他们会为别人在工作上取得的成果而高兴,也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主动称赞他们。(请读罗马书12:10

19.我们为什么不该骄傲?

19 可是,骄傲的人很难称赞别人,他们更希望别人称赞自己。这样的人很容易跟别人比较,总是想胜过别人。他们不愿意培训别人,跟别人分享权力,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他们可能会想:“如果要把事情做好,就要我自己来。”骄傲的人也容易野心勃勃,嫉妒别人。(加拉太书5:26)这样的人不容易维系友谊。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容易骄傲,就要恳求上帝帮助我们“更新思想”,不让这个缺点变得根深蒂固。(罗马书12:2

20.为什么要做个谦卑和谦虚的人?

20 我们非常感谢耶和华为我们树立了这么好的榜样。耶和华总是谦卑地对待崇拜他的人,我们很想效法他。此外,圣经提到许多人谦虚地与上帝同行,我们也很想向他们学习。我们要把功劳和赞美都归给耶和华。(启示录4:11)这样,我们就能继续与上帝同行,因为他深爱谦卑和谦虚的人。

唱诗第123首 忠贞地服从上帝的安排

^ 5段 谦卑的人会同情别人。耶和华充满同情心,因此我们可以说他是谦卑的。本篇课文会说明,我们可以怎样向耶和华学习谦卑。课文也会谈谈谦虚这种特质,看看我们可以从扫罗王、先知但以理和耶稣身上学到什么。

^ 58段 图片描述:一个长老培训一个年轻的弟兄管理会众的传道地区,之后就放心地把工作交给年轻的弟兄,没有事事都过问。

^ 62段 图片描述:一个姊妹受到邀请去参加婚礼,但这个婚礼是在教堂举行的。她询问长老的意见,长老没有说自己的看法,而是告诉她一些圣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