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人物故事

“我从来都不孤单”

“我从来都不孤单”

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能会感到孤单,比如独自一人的时候,痛失亲人的时候,或者身处陌生环境的时候。这些情况我都经历过,但回顾这一生,我看出我一点都不孤单。接下来,让我说说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父母的榜样

我们一家住在圣胡安-德尔蒙特,那里是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的郊区。我的父母本来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们从圣经得知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后就改变了,后来他们成为了热心的耶和华见证人。我的父亲不再雕刻耶稣像了,但他用他的木工技术把我们家的一楼改建成王国聚会所。这个聚会所成了圣胡安-德尔蒙特的第一个王国聚会所。

跟父母和家人在一起

我有四个哥哥和三个姐姐,爸爸妈妈一直很用心地教他们学习圣经。我在1952年出生以后,他们也同样悉心地教导我认识耶和华。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爸爸鼓励我每天读一章圣经,他也跟我一起研读了上帝组织的很多出版物。有时候,爸爸妈妈还会主动接待分部代表和从事探访工作的弟兄。我们整家人都从他们分享的经历获得了很多快乐和鼓励,这激励我们把崇拜上帝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

爸爸妈妈对耶和华很有信心,为我立下了优良的榜样。妈妈因病去世后,爸爸和我在1971年开始做先驱。但到了1973年,爸爸也去世了,当时我只有20岁。失去双亲令我感到又孤单又失落,但圣经的希望“又确定又牢靠”,就好像船锚一样,帮助我在情绪和信仰方面保持稳定。(希伯来书6:19)爸爸去世后不久,我就接受委派到科伦做特别先驱,那是巴拉望省的一座偏远小岛。

只身面对挑战

搬到科伦的时候,我21岁。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到了那里我才发现,这座小岛上大部分地方竟然都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就连汽车和电单车也很少。虽然那里有几个弟兄,但我没有先驱同伴,有时候只能独自一个人传道。在那里的第一个月,我非常想念家人和朋友。到了晚上,我看着星空,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下来。我觉得我做不下去了,很想回家。

在那段孤单的日子,我常常向耶和华倾吐心声。我会想起圣经和出版物里一些鼓舞人心的话,比如我常常会想起诗篇19:14。我从这节经文学到,如果我沉思耶和华喜欢的事,比如他的作为和美好特质,他就会成为“的磐石,的救赎主”。另外,我把〈你永不孤单〉 a这篇《守望台》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得到很大的力量。虽然在那段日子我经常都是自己一个人,但这让我有机会多跟耶和华单独相处。我可以好好祷告、研读和沉思。那是一段宝贵的时光。

我到科伦后不久,就被委任做长老。由于我是岛上唯一的长老,我每个星期都需要主持所有聚会节目,包括传道训练班、传道工作聚会、书籍研究班和《守望台》研究班。此外,我每个星期都要发表公众演讲。你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有可能感到孤单吗?我根本没时间啊!

我在科伦传道的时候很有成效,一些圣经学生后来都受了浸,我很喜欢在那里传道。不过,我也遇到不少困难。有时候,我必须走上半天才能到达传道地区,但到了那里,我也不知道晚上可以在哪里睡觉。另外,会众的传道地区包括很多小岛,要去那些地方就必须乘搭汽艇,可是海面上常常有大风大浪,而我又不会游泳,这对我来说真的很不容易。不过,耶和华一直保护我、扶持我。后来我看出,耶和华那时正在帮助我做好准备,接受下一个更有挑战的服务岗位。

巴布亚新几内亚

在1978年,我被派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位于澳洲以北,境内有很多山,国土面积跟西班牙差不多大。我到那里之后才发现,当地的人口虽然只有大约300万,但语言竟然超过800种。幸好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巴布亚皮钦语,又称美拉尼西亚皮钦语。

我暂时被派到首都莫尔兹比港的一群英语会众。后来,我搬到一群巴布亚皮钦语会众,并且上了一个语言学习班。在传道时,我会把上课学到的内容都用出来,这使我更快地掌握这种语言。不久后,我就能用巴布亚皮钦语发表公众演讲了。在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我竟然就受委任做分区监督,负责探访巴布亚皮钦语的会众!我的分区非常大,涵盖了好几个大省。

由于各群会众之间的距离很远,我需要组织好几场分区大会,也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往各地。一开始,我觉得很孤单,因为我在一个新的国家,说着新的语言,也要适应新的文化和习俗。当地有很多山,而且道路崎岖难行,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我几乎每周都需要坐飞机去探访会众。有时,我坐的飞机是很简陋的小飞机,而且只有我一个乘客。对我来说,这样的旅程跟之前坐汽艇一样惊险!

当地几乎没有什么人有电话,所以我要通过书信跟会众联络。在很多时候,我人都已经到了,但信还没有到,结果我不得不到处问问当地的人,看看弟兄姊妹在哪里。但每一次我找到弟兄姊妹的时候,他们都热烈地欢迎我,这令我觉得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亲身体验到耶和华以很多方式扶持我,我跟他的友谊也因此变得更加牢不可破。

我在一个名叫布干维尔的岛上第一次参加聚会的时候,有一对夫妻笑着朝我走来,他们问我:“你还记得我们吗?”我想起来,我刚到莫尔兹比港的时候曾向他们传道,他们开始学习后,我把他们交给一个当地的弟兄。现在他们两个都受浸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生活的三年中,我获得了很多福分,这就是其中一个。

忙碌的一家人

跟阿黛尔的合照

我在1978年离开科伦之前,认识了一位名叫阿黛尔的姊妹,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很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一边做正规先驱,一边抚养两个孩子,塞缪尔和雪莉。同时,她也要照顾年迈的母亲。1981年5月,我回到菲律宾跟阿黛尔结婚。婚后我们一起照顾家人,也一起做正规先驱。

我跟阿黛尔以及我们的孩子塞缪尔和雪莉,一起在巴拉望服务

尽管有家人要照顾,我还是在1983年再次受委任做特别先驱,并且被派到巴拉望省的利纳帕坎岛服务。我们全家一起搬到了这个没有弟兄姊妹的偏远地区。大约一年后,阿黛尔的妈妈去世了。不过,我们继续忙于传道工作,这帮助我们克服丧亲之痛。我们找到了不少圣经学生,很多学生进步得很快,不久后我们就需要王国聚会所,于是我们自己盖了一间。我们到那里才短短三年,就有110人参加耶稣牺牲纪念聚会,当中的很多人在我们离开后都受了浸。我们真的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成果!

1986年,我被派到库利昂这座小岛上服务,那里有一个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地方。之后,阿黛尔也被委任做了特别先驱。一开始,我们想到要向患有麻风病的人传道,就很紧张。但当地的弟兄姊妹告诉我们,这些人都已经接受了治疗,传染的几率已经很低了。我们也得知,有些麻风病人甚至还在一个姊妹家参加聚会。很快,我们就适应了那里的传道工作,也觉得跟这些麻风病人分享圣经的美好希望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被疾病折磨,也觉得自己被上帝和身边的人抛弃,但得知将来有一天能恢复完美的健康,他们的人生就重新有了希望。看见他们快乐,也令我们感到非常快乐!(路加福音5:12,13

我们的孩子在库利昂过得怎样呢?有两位来自科伦的年轻姊妹接受我和阿黛尔的邀请,也搬到库利昂,所以孩子们有很好的友伴。塞缪尔、雪莉和这两位年轻的姊妹非常享受在那里的传道工作。他们教很多小孩学习圣经,而我和阿黛尔就教这些孩子的父母。曾有一段时间,跟我们学习的家庭总共有11个。很快,我们就有很多进步良好的圣经学生,可以成立一群新会众了!

一开始,我是那个地方唯一的长老,所以伯特利派我每周为库利昂的八个传道员主持聚会,然后再去马里利村为那里的九个传道员主持聚会。从库利昂到马里利,要乘船大约三个小时。每次在马里利主持完聚会以后,我们整家人就会走好几个小时的路,穿过一片山区,到一个叫霍尔西的村子主持圣经课程。

后来我们在马里利和霍尔西都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于是我们在那两个地方都盖了王国聚会所。就跟利纳帕坎岛的聚会所一样,建造这两个聚会所的大部分人力和物力,也都是由弟兄姊妹和感兴趣人士提供的。马里利的聚会所可以容纳200个人,而且这个聚会所是可以扩展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在那里举行大会。

克服悲伤和孤单的感觉,保持喜乐

孩子们都长大之后,我和阿黛尔从1993年开始在菲律宾做分区探访的工作。接着在2000年,我参加了组织事务训练班,并且受到培训在日后做这个训练班的导师。我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胜任这个新的服务岗位,不过阿黛尔总是鼓励我。她提醒我,耶和华一定会给我力量,帮助我好好执行这个新的任务。(腓立比书4:13)她这么说是因为她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她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要应付健康的难题,而她总是能感受到耶和华给她帮助。

2006年我还在做导师的时候,阿黛尔被诊断出患有柏金逊症,这令我们非常震惊。我对阿黛尔说,我想离开岗位,专心照顾她。但她说:“找一个医生给我治病就好,我知道耶和华会帮助我们坚持下去。”在接下来的六年中,阿黛尔继续为耶和华服务,没有任何怨言。她不能走路之后,就坐轮椅出去传道;她连说话也变得很艰难时,就在聚会里用一两个词回答问题。弟兄姊妹经常发信息给阿黛尔,感谢她在忍耐方面立下好榜样。2013年,阿黛尔去世了。30多年来,我身边一直有这样一位又忠贞又有爱心的妻子陪伴。但她去世后,悲伤和孤单的感觉再次把我淹没了。

阿黛尔一直都希望我留在岗位上,我就这样做了。我保持忙碌,这帮助我克服孤单的感觉。从2014到2017年,我受委派去传道工作受禁止的地区探访他加禄语会众。之后,我又探访了台湾、美国和加拿大的他加禄语会众。2019年,我在印度和泰国做英语的王国传福音者训练班导师。这些岗位都带给我很大的快乐。当我全心全意为耶和华服务时,我感到非常满足。

耶和华总在我身边

不论在什么岗位服务,我都跟弟兄姊妹培养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要离开他们的时候我都很不舍。这时候,我就会全心信赖耶和华。我总是能感受到来自他的扶持,这帮助我乐意接受任何改变。现在,我在菲律宾做特别先驱,我的会众很温馨,弟兄姊妹都很关心我,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我也很高兴看到塞缪尔和雪莉像他们的妈妈一样信心坚定。(约翰三书4

我在会众里有家的感觉

回顾一生,我经历了很多考验,包括看着爱妻因为恶疾缠身而日渐衰弱,最终离世。我也要适应各种各样的新环境。但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耶和华“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使徒行传17:27)耶和华随时向他的仆人伸出援手,即使他们身处偏远地区,他也总是会帮助他们。(以赛亚书59:1)我非常感激耶和华,他是我的磐石,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我从来都不孤单。

a《守望台》1973年3月1日刊137-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