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甘蔗——草中巨株!

甘蔗——草中巨株!

甘蔗——草中巨株!

《儆醒!》驻澳大利亚通讯员报道

没有糖,我们怎么办?如果说,没有糖的世界会完全瘫痪也许有夸大之嫌,可是没有糖,我们的饮食习惯就肯定要大为改观了。不错,今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里,食糖成了生活必需品,制糖业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工业。

种植甘蔗的农户有千百万人,从古巴到印度,从巴西到非洲都有。事实上,制糖业曾是全球最大型,最赚钱的工业。可以说,甘蔗对世界的影响深远,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的农作物。

你想多知道这株异草的底蕴吗?且让我们一起参观澳大利亚昆士兰省一个甘蔗种植区吧。这个种植区虽然面积不大,却采用了成效卓越的种植方法和制糖工序,而且成为赤糖的主要出口商之一。

甘蔗国之游

空气闷热而潮湿。热带的艳阳烤晒着一田正待收割的甘蔗。形状像小麦收割机的巨型机器正缓缓穿过高高的甘蔗林,割下的甘蔗应声落在旁边的拖车里。甘蔗渗出点点汁液,阵阵带香甜的潮湿空气随风飘送。从这株异草提炼而成的蔗糖,就此踏上了从农地到餐桌的旅程。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收割甘蔗的艰苦工作是利用人力的,就像今天许多国家仍然采用的方法一样。请想象收割时节的这番景象。农工用人手收割甘蔗。他们一排一排的,汗流浃背,在甘蔗林中缓缓前进。他们以行军般的效率,一手把高高的甘蔗往一边拨开,露出相连的主干,动作快而准。唰唰,砍下啦!唰唰,砍下啦!工人以强壮的手臂,挥动大砍刀,在离地面不远处把甘蔗砍下。甘蔗整齐的堆放在一起,现在就轮到另一捆甘蔗了。现今,上述景象在世界各地已不大常见,因为越来越多国家已改用机械化的方法收割甘蔗。

在澳大利亚,甘蔗产区主要是在跟著名的大堡礁差不多平行的沿海地区,长约2100公里。(请参阅1992年1月8日刊《儆醒!》“大堡礁之游”一文。)这一带终年气候温暖潮湿,最适宜种植甘蔗。大约六千五百个农户以家庭式操作农庄,远看就像一串一串散落在海边的葡萄似的。

我们开车走过一段不短的路程,终于远远看见昆士兰省沿海区中部的产糖市镇班达伯格。我们从小山坡往下驶近时,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致呈现眼前:纵目处尽都是甘蔗,随风摆动摇曳,五彩缤纷!一片片的甘蔗田正处于不同阶段的成长期,翠绿金黄互相辉映,拼缀成鲜艳夺目的图案,中间还夹一块一块褐色的农田,就是刚被犁过的休耕地。

7月是年中最凉快的月份,也是收割和榨甘蔗工作的开始。随着甘蔗一批一批的成熟,收割工作要到12月才完成。现在,我们真的急不可待,想要到制糖厂去参观一下把甘蔗制成食糖的过程。然而,专家建议我们应该先了解有关甘蔗的知识。因此,我们决定先到附近一个蔗糖实验场走一趟。这里的科学家正研究发展甘蔗的新品种,以及提高农艺和甘蔗产量的方法。

原产地和种植法

在蔗糖实验场内,一个农艺师向我们耐心讲解有关甘蔗的知识以及甘蔗的种植法。原来最初发现甘蔗的地点是在东南亚和新几内亚的雨林。甘蔗属禾本科,是草中的巨株,同属禾本科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青草、禾谷和竹树。其实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都能在树叶内制糖。然而,甘蔗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糖分产量大,而且还以汁液形态贮存在茎部的纤维内。

在古代,印度人早已懂得种植甘蔗。公元前327年,在亚历山大大帝手下南征北讨的大军中,有些负责文书工作的人发现当地人欢喜“嚼食一种奇特的芦苇,这种芦苇草无须借助蜜蜂就能自行制造蜜糖”。后来,到了15世纪,在探险热潮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推动下,种植甘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起来。时至今日,甘蔗种类多不胜数,数以千计,产糖国不下80个,每年产糖量达10亿吨之巨。

在世界各地,种植甘蔗仍然是耗费人力物力的作业。成熟的甘蔗被切成约40厘米的插条,每隔1.5米栽植一株。每一插条分别可长成为8至12株的甘蔗,成熟期由12至16个月不等。走进浓密的甘蔗林可以是阴森的经历。成长的甘蔗高达4米,甘蔗叶又特别茂密;沙沙作响的究竟是风声,还是毒蛇或老鼠呢?为安全计,还是走为上着!

科学家现正研究方法,对付侵蚀甘蔗的害虫和病毒。有的方法奏效,有的则不然。例如在1935年,为了把那些侵蚀甘蔗的讨厌甲虫歼灭,当局特地从夏威夷运来一批蟾蜍,把它们放进昆士兰省北部地区去。结果,蟾蜍偏偏舍甲虫不吃,专吃其他供应充足的美食。后来,蟾蜍还不断繁殖,反成了澳大利亚东北部的主要农害。

火烧收割?

当天晚上,农户放火燃烧那片等待收割的甘蔗田,看得我们万分诧异。数秒之间,整片甘蔗田变成火海,烈焰照亮了夜空。这样做是要把多余的树叶和杂草清除掉,以免妨碍收割和处理甘蔗的工序。然而,近年越来越多人已不再采用这种先烧后割的方法了。新方法称为绿色甘蔗收割法。新方法不但增加产量,也同时为土壤留下覆盖层,有助防止土壤受侵蚀以及杂草丛生的问题出现。

今日在许多甘蔗产国里,收割工作仍然利用人手,然而,越来越多国家正改用大型机器去代劳。这些大型收割机在高高的甘蔗林中穿梭,先砍下甘蔗,清除多余的树叶,还随即把甘蔗切成较短的甘蔗条,随时可送往工场进行加工。以人手收割计算,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可收割5吨甘蔗,可是甘蔗切割机每天却可轻易收割约300吨的甘蔗。甘蔗田每年都出产蔗糖,数年后糖量就减少,到时就得栽植新株。

甘蔗一经割下,糖分很容易变坏,所以必须迅速加工处理才行。为了方便农作物尽快运往加工场,昆士兰省在甘蔗种植区沿路,架设了一条长约4100公里的窄轨电车轨。看着颜色夺目的小型电车,拖着十来部满载甘蔗的拖车在郊野穿梭往来,又是另一种风光。

游览制糖厂

游览制糖厂是个有趣的经历。一辆辆载满甘蔗的拖车随处可见。大型的破碎机和辗压机先把甘蔗的汁液挤压出来。剩下的甘蔗渣子晒干后,被用作工厂的发电燃料。其余的残渣就卖给制纸商或建筑材料制造商,好废物利用。

接着,工人滤掉蔗汁中的杂质,使它成为纯净的蔗汁。滤出来的残渣更可作肥田料。另一种称为废糖蜜的副产品则可用作饲料或者作为蒸馏糖蜜酒和工业用乙醇的原料。看见甘蔗的用途这么广泛,制糖工序这么有效率,实在令人赞叹。

最后,蔗汁经过加热,把水分挥发掉,就可放进小小的糖晶粒,使汁液浓缩成糖浆。糖晶粒慢慢增大,大小适中时就被拿出来弄干。这样,就成了赤砂糖。经过提炼之后,赤砂糖可制成白砂糖,也就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糖。

经过这一次既富趣味,又富教益的旅程之后,也许下一次你喝茶喝咖啡的时候,会觉得它分外甘香。当然,如果你患有糖尿病,就最好改用代糖了。

不错,能够设计出这种用途广,产量多,卓越不凡的甘蔗,那位设计师实在是匠心独运的奇才,叫人啧啧称奇。甘蔗,不愧是草中巨株!

[第22页的附栏]

是糖萝卜抑或是甘蔗?

食糖主要是从两种农作物提炼而成的。甘蔗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占全世界糖产量至少百分之65。其余百分之35的食糖则是由糖萝卜提炼出来的。糖萝卜生长于较寒冷的地区,如东西欧及北美洲等地。两种食糖在构造上大致相同。

[第23页的图片]

甘蔗田先被燃烧,然后收割

[第23页的图片]

收割甘蔗的机器。拖拉机后面拉着拖车

[第21页的图片鸣谢]

All pictures on pages 21-4: Queensland Sugar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