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
我们来到美国新墨西哥卡尔斯巴德岩洞国立公园,一步步深入岩洞里去时,只觉眼前漆黑一片,万籁无声。我们都在想:“这些洞是怎样形成的?洞有多深?洞里有些什么特色呢?到里面参观,安全吗?”
参观岩洞前,我们一行数人,曾到得克萨斯西南部的瓜达卢佩山国立公园露营和远足去。瓜达卢佩山高2666米,是得克萨斯的最高点。我们登山期间,沿途竟发现化石。据地质学家说,这些化石提供了一点线索,让他们知道卡尔斯巴德的岩洞是怎样形成的。怎会这样的呢?
许久以前,海藻、海绵体和软体动物看来都曾在这儿生活过。整个地区是个温暖,位于内陆的海洋。当时,这儿没有多少珊瑚(今天主要的暗礁),却有些更具特色的海洋生物,像已绝种的三叶虫和菊石等。许多菊石寄居在体积大,呈螺旋形的壳里,就像今天的鹦鹉螺一样。沿途看到这么一个甲壳化石,叫我们多么兴奋!
很明显,海洋生物的化石和其他微粒积聚起来,胶在一起,渐渐演变成石灰岩礁。由于海床下沉,石灰岩礁的厚度增加到超过500米。最后,海水退去,石灰岩礁给沉积物覆盖着而深埋地下。许多年后,陆地上升,沉积物剥蚀
净尽,石灰岩礁露出,变成一座座山。可是,这一座座山的冒起,跟卡尔斯巴德岩洞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呢?气体、水分、空气和酸
雨水跟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弱酸。显然,这种弱酸就是世上大部分石灰岩洞的成因了。不过,据地质学家卡罗尔·希尔说,要形成瓜达卢佩山的岩洞,则需要强得多的酸才行。
希尔认为,在石灰岩礁下的石蕴含丰富汽油,这些汽油形成了含大量硫磺的气体。当石层开始上升,气体就渗入石灰岩礁,跟空气和含氧的地下淡水产生化学作用,形成硫酸。这种强酸能溶解巨量的石灰岩。
山往上升,地下水水位下降,岩洞就给侵蚀得愈来愈厉害,变得更大更深。在卡尔斯巴德,辽阔的洞穴和宽大的裂缝相连,构成巨大的迷宫。据人们按照岩洞里的情形绘制的地图,通道长差不多37公里。不过,
它们并不是这群山中仅有的地下通道。这些地下通道数以百计,已知最大的岩洞是莱丘盖拉洞,据记录所得,这岩洞的通道长逾160公里!别有洞天
第一次进入卡尔斯巴德的岩洞时,我们坐升降机,往下走了225米,来到“巨室”附近。巨洞向四面八方延展,面积达6公顷。在某些地方,岩洞上方跟地面相距超过30米,但最引人入胜的,却是洞里随处可见,给隐藏的灯照射着的天然装饰。
当渗进岩洞的水分蒸发,水分中的石灰在某个地方积少成多,这些天然装饰就逐渐形成了。水不断从岩洞同一地方往下滴,纤细中空的小管子就往下“生长”,管子可长达几米。这些“苏打水蜡管”(管状钟乳石)最终可能给堵住,变成冰柱般的钟乳石。另外,岩洞上方起伏不平,悬垂着波浪似的“帐帘”,叫有的岩洞看来像歌剧院似的。
水长年累月地掉在同一地方,就可能形成称为石笋的小柱子。石笋不断“长高”,最后也许跟钟乳石连接起来,形成柱子。在“巨柱堂”里,有的石笋高逾18米!如果水掉进石块上的小孔里去,石块外面就可能给滑溜的石灰岩包住,形成带光泽的岩洞珍珠。有时候,岩洞里还有些更奇特的“装饰物”,例如一堆堆像针儿般锋利的晶体,或石枝等。石枝是呈螺旋状,像虫子般,朝各方向“生长”的管子。
满眼是一根根巨型的钟乳石柱,我们不禁担心它们会不会掉下来。不过,导游说岩洞里的“装饰品”很少掉下来,叫我们放心好了。但愿在我们参观期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吧!
洞里“乾坤”
在地面上饱餐一顿后,我们又通过岩洞的天然入口——一个大缺口,下到岩洞里去。早期的原住民,也就是美洲印第安人,在洞口的墙壁上画了些画,成了洞口的装饰。
一进入岩洞,我们就嗅到蝙蝠粪的气味。导游说,大约100年前,人们开始采蝙蝠粪来做肥料。后来,他们利用桶子和缆,把蝙蝠粪运送到地面上去;这些桶子和缆更成了最初把游客带进岩洞去的升降机。岩洞里有条侧道,称为蝙蝠洞,可找着蝙蝠粪。在夏季,洞里的蝙蝠多达一百万只。黄昏时,成千上万的蝙蝠会齐齐出洞呢。
公园的守卫说,一不留神,岩洞就可能给破坏或污染了。举个例,只是碰碰岩洞里的“装饰物”,就可能在它们上面留下油分,叫它们不能继续“长高”,或叫它们变色。因此,我们都留在指定的参观路线上,也不敢碰岩洞里的东西。
参观过后,我们一边踏上归途,一边在想日后要重游此地,多看些岩洞。我们想看看蝙蝠出动的情景;蝙蝠在岩洞里生活的时间,比人们发现岩洞、辟为景点的时间早得多呢。不过,离开岩洞后心生敬畏,感觉历久不散的,则只有人类罢了。——读者投稿。
[第26页的图片]
上图:悬垂的钟乳石
[第26页的图片]
下图:参观巨室
[鸣谢]
© Russ Finley/Finley-Holiday Films
[第25页的图片鸣谢]
© Russ Finley/Finley-Holiday Films
[第26页的图片鸣谢]
© Russ Finley/Finley-Holiday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