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演变中的老年观

演变中的老年观

演变中的老年观

你到了什么年纪才算是老人家呢?答案或许因人而异。在十几岁的年轻人看来,凡年龄超过25岁的,就已经是老人家了。

可是,就歌剧团的歌手来说,他们不到中年,也休想攀登到事业的高峰。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刊登了一个报告,论到那些期望得到高职的人,说:“现实是,如果你40岁以前还没有取得高职,你就永远无望了。”

常见的假定

有些人假定,老年人易生意外,学习缓慢,很快衰老。这样假定合理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欧洲“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的人当中,每三个就有一个在25岁以下”。另外,人体衰老得最快的年龄是介于30和40岁之间。再说,没有证据表明,体格健康的人的智力会随着年老而衰退。

老必多病这个假定又合乎事实吗?《澳大利亚医学杂志》指出,“一般人都认为年老和患病是同义词”。但事实表明,许多老人家都相当健康,不觉得自己年老。有些人跟美国政治家伯纳德·巴鲁克有同感,巴鲁克曾说:“在我看来,老年是我的岁数多加15年。”

既然如此,为什么老年人往往受人歧视,有时甚至遭人排斥呢?问题主要在于人对老年怀有错误的观念。

各种老年观

“美国人迷恋青春,左右了传媒的老年观,”马克斯·弗兰克尔在《纽约时报杂志》撰文慨叹说,“老一辈在传播界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这也许有助说明现今一种矛盾的现象,《教科文组织信使》(联合国出版物)论到这个现象说:“社会从没有像今日那样优待老年人,老年人既享有生活的保障,也享有许多社会福利,可是社会对老年人的观念却消极得很。”

就算在医学界,也存在对老年人的歧视。据《澳大利亚医学杂志》所载,“许多医生,以至社会大众,都认为人过了65岁,才预防疾病,已经太迟了。……这种消极的观念……意味着许多重要的医学研究都没有老年人的份儿”。

同一份杂志也表示:“对老年人的消极观念,称老年人为‘老懵懂’,可以被利用做借口,只给老年人次等医疗护理。许多常见而轻微的身体毛病,如视力衰退、听觉减弱等,会被视作等闲,或被视为年老的正常现象。……要有效地预防疾病,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老年观。”

“也许现在是时候要给老年一个更好的定义,至少发达国家要这样做。”英国医学杂志《刺血针》提出了以上的建议。为什么这是重要的呢?杂志解释说:“新的定义或许能帮助人排遣悲观的想法,去除消极的情绪和预测。这一切经常被用来助长偏见,叫人误以为老年人占去了太多宝贵的医疗资源。”

人口老化

人口老化不但成了事实,也成了趋势。《教科文组织信使》报道,“1955年至2025年之间,全球65岁或以上的人口会增加四倍,在全球人口中的比例也会增加一倍”。

现今印度老年人口的数目已经超越法国的全国人口。据说,美国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18年间出生的婴儿有7600万,这些人会在未来的50年内退休。世界人口老化的趋势,不但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和医护人员的关注,也促使人们重新检讨一些错误的老年观。

剧本重写

有些人把人生比作一出三幕剧。青年人活力充沛和读书求学,可算是第一幕的重心。成年人养家干活和压力重重,成了第二幕的基调。至于第三幕,剧中的演员在别人劝说下,退到后面,光是坐在椅子上,垂头丧气地等候落幕。

不过,基于种种原因,例如20世纪医疗卫生显著的改良,现今“演员”在“第三幕”退到后面光等的时间已经增加到25年。许多人退休以后,不再甘心无所事事。老而不休的人越来越多,人生的剧本因此有必要重写。

重大贡献

人们普遍认为老年人大多要依赖他人为生,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据《纽约时报杂志》报道,在美国,“老年人多半自给自足,属于中产阶级,比许多年轻夫妇拥有更多财产。……社会学家看出,一班有财有势的老人家正在崛起”。美国西北大学市场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就这方面也作出评论。他说:“做生意的很快就会把55岁以上的有钱人定为最有利可图的目标。”

除了有财有势之外,活跃的老年人也贡献良多。悉尼的《星期日电讯报》指出,在澳大利亚,“照料孩子的工作现今有一半落在祖母身上,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雇员在上班期间,把子女交由祖母照顾”。

在世上一些地方,例如法国的特鲁瓦,老一辈所累积的智慧被视为可贵的资源。为了开发这种资源,许多学校在课余聘用老年人来教导儿童木工、制造玻璃、切割石头、建筑和水管工程等技能。除了教育下一代之外,许多老年人还上学,以求掌握更多技能。

据1999年1月出版的《教科文组织信使》所载,总部设于巴黎的国际老人大学联会表示,“世界各地有超过1700所老人大学”。关于这些老人大学,杂志也指出:“尽管学校架构和管理手法因地而异,殊不相同,为老年人办的大学都致力帮助老年人全情投入社会和文化活动。”据报,日本一所老人大学就有2500名学生!

“总括各方面,老年人对家庭和社区贡献良多,只不过他们的工作大多没有酬劳,因此难以统计。”世界卫生组织老人与健康计划的小组策划人亚历山大·卡拉什作了以上的评论。他也表示:“各国与其把人口老化视为难题,倒不如看成解决难题的方法。……老年人是最宝贵和最好的可用资源。”

无可否认,别人的观点和偏见,可以妨碍我们安享晚年,但我们能否享有快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观。即使你年纪越来越大,你仍然可以保持脑筋灵活,身体健康。要保持身心健康,你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参阅12和13页的附栏,当中你会看到一些老人家保持活跃而享受人生的秘诀。

老当益壮

附栏所提到的老人家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没有停止工作。他们不是继续干活,就是参与志愿服务。他们也经常运动,关注不同年纪的人,并且满足自己的属灵需要。也许你会留意到,人不论老幼,只要跟从这些秘诀,就必享有快乐而富于朝气的生活。

目前,现实是,随着岁月的消逝,你会逐渐年老,甚至当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情形也是一样。(传道书12:1)尽管这样,明智的做法是听从《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所载的一句结语:“人有健康,就有了活力,同样,人有活力,健康就有了最佳的保障。”

[第12,13页的附栏或图片]

保持活跃,享受人生

▪ 南非:彼兹·温策尔,77岁,全时志愿人员。

“常做运动,有益健康。过去几年,我悉心照料一个小花园。每次劳动后,我感到自己判若两人。‘拖延是时间的窃贼,耽搁则是它的主犯。’这个原则提醒我要爱惜光阴,一切尽力而为。”

[图片]

“常做运动,是很重要的。”——彼兹

▪ 日本:盐崎好春,73岁,房地产顾问。

“我有腰痛、高血压和内耳性眩晕病。我一星期有四天要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来回共12公里。对我来说,这是很好的运动,不但没有令我腰痛,反而锻炼了我双腿的肌肉。我尽量与人保持和睦,不吹毛求疵。我发觉,人响应鼓励,比接受批评,更来得积极。”

[图片]

“我尽量不吹毛求疵。”——好春

▪ 法国:莱奥内·沙洛尼,84岁,全时传福音者。

“我曾是个理发师。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我在1982年退休时,很舍不得。由于没有家庭经济负担,我做了先驱(耶和华见证人的全时传福音者)。我跟许多人讨论圣经,头脑得以保持活跃。我没有汽车,要常常步行。这对我的健康大有帮助。”

[图片]

“我跟许多人讨论圣经,头脑得以保持活跃。”——莱奥内

▪ 巴西:弗朗西斯科·拉帕斯廷纳,78岁,全时志愿人员。

“即使受到冒犯或冷落,我通常不会生气。我想到对方也许受了很大压力,或被一些问题所困扰。我们人人也不时有点情绪低落,不那么友善。我尽量不记仇,明白到别人也要容忍我。因此,我有很多良朋益友。”

[图片]

“我尽量不记仇。”——弗朗西斯科

▪ 澳大利亚:唐·麦克莱恩,77岁,每周仍然工作40小时。

“我在四年前动了一次心脏分流手术,现在身体仍然十分健康。那次手术并没有使我失去活动能力。我每天如常外出步行。我年轻时,见别人未老先衰,就决心不让自己变成这样。结交朋友,互相交谈,带给我真正的乐趣。我们留意属灵的事,就会经历到诗篇103:5所说的幸福:耶和华‘用美物使你一生满足,叫你的青春不断更新,如鹰重得活力’。”

[图片]

“不要未老先衰。”——唐

▪ 日本:长南千代子,68岁,全时传福音者。

“要保持健康,就须要消除紧张的情绪,不让自己精疲力竭。我尽量避免过度忧虑。不时调整一下生活步调,对我也有好处。最近,我学打算盘,好锻炼一下手指和脑筋。学习新事物总是有益的。”

[图片]

“学习新事物总是有益的。”——千代子

▪ 法国:约瑟夫·库尔迪多,73岁,全时志愿人员。

“要安享晚年,要诀是尽量保持活跃。工作可以带来满足感。要注意饮食,适应新的环境。生活有目的,就会活得精彩。我们注重属灵的事,也有助于身心健康。我在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之前,思想消极,优柔寡断。人认识圣经真理,就更有能力应付不同的情势。”

[图片]

“要注重属灵的事。”——约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