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圣经的观点

基督徒应该向人传道吗?

基督徒应该向人传道吗?

也许你自幼受到教导,或你的社会文化规定,人不该在家庭和教会之外谈论宗教。因此,如果有人拿着圣经突然造访,你就可能感到恼怒不悦了。对于有些人来说,历史上以救生为名、侵略为实的宗教暴行,促使他们有你相同的看法。

历史表明,许多民族集体改变宗教信仰,并不是因为爱基督,而是敌不过刀剑的利刃。然而,许多人却宁愿舍弃家园、四处藏匿、流落异乡,甚至赔上性命,例如被人绑在柱上活活烧死,也不肯改信敌人的宗教。

既然圣经并不认可这种强迫人改变宗教的暴行,跟别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也是不对的吗?让圣经亲自回答这个问题。

教训显权威

首先,请考虑耶稣基督树立的典范。他是位出色的老师,施行的教导影响听众的生活。(约翰福音13:13,15)他的“登山宝训”虽然简洁,却十分有力。听众对“他的教导方式感到惊讶;因为耶稣教导他们,好像有权威的人”。(马太福音7:28,29)差不多两千年后,人仔细查考耶稣的教训,生活仍能受其影响。汉斯·迪特尔·贝茨教授同意这个观点,说:“总的来说,‘登山宝训’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越犹太教、基督教,甚至西方文化的界限。”

为了使传道工作发扬光大,耶稣临升天前吩咐门徒贯彻执行他所发起的教育工作。(约翰福音14:12)他指示门徒到所有国族的人那里去,“教导他们遵守”耶稣的“一切”吩咐。耶稣在同一节经文清楚指出,这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人做我的门徒。”(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传1:8

请再看看使徒保罗的榜样。他改信基督教之后,毫不犹豫地跟人分享自己的新信仰。(使徒行传9:17-19,22)圣经说保罗惯常到犹太人的会堂去,“引经证明基督必须受难,从死里复活”。保罗机巧地“根据圣经跟他们推理”,为的是“劝导 犹太人和希腊人。据一位权威说,在这里译作“劝导”的希腊语词,意思是“凭着理智或道义的影响,使人改变思想”。保罗本着劝导的精神跟人推理,结果“说服一大群人改信另一套道理”。(使徒行传15:3;17:1-4,17;18:4;19:26

威吓还是劝导?

今天,迫使人改变信仰的伎俩各有不同。圣经不但没有支持这样的做法,反而指出人被造成具有自由的意志。既享有自由的意志,人就可以并有责任选择过怎样的生活,其中包括以怎样的方式崇拜上帝。(申命记30:19,20;约书亚记24:15

耶稣承认人有天赋的自由意志,从不倚仗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强迫或威吓人接受他的教训。(约翰福音6:66-69)他以有力的论据、比喻、观点性问题打动听众的心,鼓励他们采取行动。(马太福音13:34;22:41-46;路加福音10:36)耶稣教门徒向人传道时,也要同样尊重别人。(马太福音10:14

保罗把耶稣视作模范,仿效他的传道方式。保罗正确地运用圣经的论据劝导人,同时顾及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们的观点。(使徒行传17:22,23,32)他明白唯有上帝和基督的爱才能打动人心,促使我们热心事奉创造主。(约翰福音3:16;21:15-17)因此,我们的决定纯属个人抉择。

个人抉择

合理的人不会在购置物业、选择工作地点、怎样教养儿女等重大问题上,一时冲动,草草决定。他们会看看自己有什么选择,权衡利弊,很可能也会征询别人的意见。他们还没有考虑过这些事之前,绝不会贸然作出决定。

以怎样的方式崇拜上帝比人生任何决定更为重要,值得我们多花时间、心思来考虑。这不但影响我们目前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也影响我们将来得永生的希望。公元1世纪,生活在比里亚城的基督徒深明此道。虽然使徒保罗亲自把好消息传给他们,他们仍然天天细心考查圣经,为要确定所学得的是真理。经过一番考查之后,“他们有许多人成了信徒”。(使徒行传17:11,12

今天,耶和华见证人贯彻执行耶稣发起的教育工作,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马太福音24:14)他们承认别人有权拣选自己的宗教。不过,他们也决心跟从圣经的吩咐,跟人分享自己的信仰。不错,他们不偏不倚地根据圣经与人推理,认定这件工作是生死攸关的。(约翰福音17:3;提摩太前书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