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怎样养成好学之心

怎样养成好学之心

怎样养成好学之心

要教孩子走合宜的路,这样他到老也不偏离。——箴言22:6

你正哄着孩子上床睡觉,突然有些事情发生,引起孩子注意。孩子虽然很累,又嚷又闹,还是不肯入睡,坚要起身看个究竟。作家约翰·霍尔特说:“孩子需要认识世界,需要知道怎样处理问题,就像他们需要得到食物、休息和睡眠一样,这种需要是很殷切的,有时甚至是难以抑制的。”

然而,要孩子一生(当然包括求学时期在内)都好学不倦,也不那么容易,天下间没有一定奏效的秘诀。虽然如此,父母、教师和儿童仍可采用一些证明行之有效的策略。不过与任何策略相比,表现爱心更为有效。

爱能激发潜能

儿童渴望受父母所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令他们感到安全,他们因而更乐于发问、探索和与人沟通。父母爱儿女,就会经常跟儿女交谈,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儿女力求上进,喜爱学习》指出,“孩子学习的意愿有多强,父母的影响看来最重要”。父母和教师要是共同努力,对孩子帮助更大。这本书还说:“父母与教师互相合作,对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最强大的力量。”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有影响。据《脑内乾坤》一书报道,研究员对43个家庭作过长期观察之后,“发觉父母[在孩子出生最初三年]跟孩子交谈越多,孩子的智商就越高;比较之下,没有这样做的父母,孩子的智商远远不如”。该书又说:“常常与孩子交谈的父母,也常常称赞孩子,欣赏他们,并且回答孩子的问题。他们给孩子所需的指导,而不会对孩子一味发号施令。他们跟孩子说话时,言辞富于变化,不会每次都用同一套词汇。”身为父母,你经常跟儿女沟通吗?儿女有没有从中得益呢?

既要仁慈,又要理解

儿童各有不同的能力和才具,父母不该因为这些差异影响到他们对孩子的爱。可是,在今天的世界里,人的价值有多大,往往是以才具来衡量的。据《思想与学习技能》一书说,这种情形会使有些儿童“力求胜过别人,并以此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指标”。有这种想法的儿童,不但“会对失败看得过重”,还会感到过分焦虑和不安。《今日印度》指出,过去25年,印度青少年的自杀率增加了两倍,有人就把原因归咎读书压力,以及青少年得不到家人支持。

有些父母常说自己的孩子“蠢”,这样的批评,拙劣残忍;既无助于鼓励孩子努力上进,还会伤到他们的心,令他们自暴自弃。父母爱儿女,就该对他们仁慈,让他们的天生求知欲得到发展。父母要使儿女知道,他们只要按自己的能力和速度去学习就足够了,不必害怕被人耻笑。(哥林多前书13:4)孩子学习时遇到困难,父母该以爱心从旁协助,切勿数落孩子,令他们自惭形秽。诚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免要拿出耐性,也要运用不同手法,但你们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父母怎样才能养成这种爱心呢?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有属灵的思想。

有属灵思想,做事才有分寸

基于圣经的属灵思想是很宝贵的,原因很多。首先,我们有属灵的思想,就看得出学问固然重要,却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因而能够适当评估世俗学问。比方说,数学有许多用途,却不能使人道德高尚,做事合乎原则。

圣经也劝我们,花在钻研世俗学问方面的时间要适中合理,说:“著书多,没有尽头;读书多,身体疲乏。”(传道书12:12)孩子固然要接受适当的基本教育,但这不该占去他们所有的时间。除上课之外,他们也该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尤其是属灵性质的活动。在培养孩子的内在为人、感情气质方面,属灵活动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基于圣经的属灵思想,能培育出谦逊的人。(弥迦书6:8)在今天的许多学府中,人人在学术研究上寸土必争,谦逊的人却明白自己能力有限,他们不求闻达,也不为学术成就而争个你死我活。《今日印度》指出,学界的竞争歪风,以及寻求学术成就的野心,“令人情绪抑郁,沮丧失落”。不论老幼,我们听从圣经的明智劝告无疑好得多:“我们不该自命不凡,彼此挑起竞争,彼此妒忌。”“各人都应该察验自己所做的事。这样,人高兴是因为自己的成就,不是因为跟别人比较。”(加拉太书5:26;6:4

父母可以怎样把圣经的劝告应用在儿女的教育上呢?一个方法是:鼓励孩子订立个人目标,让他跟自己比较。比方说,你的儿子最近考过数学试或拼写试,可以叫他把成绩跟上一次比较,然后适当地称赞或鼓励他。这样,在你的协助之下,孩子就能为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你也能够跟进他的情况,补救他的任何弱点,却无需把他跟别人比较。

今天有些年轻人,明明是读书的料子,却宁愿成绩平庸,因为怕被别人讥笑。有些年轻人的看法是,“读书成绩好,就不够‘酷’了”。属灵的思想对这个问题有帮助吗?的确有!请想想歌罗西书3:23的劝勉:“你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全心全意,像是为耶和华而做,不是为人而做”。我们做事勤奋以求取悦上帝,有什么动机比这更高尚呢?人有这么崇高的动机,就会有力量抗拒不良的同辈压力。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要得着优良的教育(无论是世俗教育还是属灵教育),写读能力是不可少的。在孩子还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对孩子朗读,能令孩子感到书刊可亲。达芙妮是做校对工作的,她感激父母从她童年时开始,就经常对她朗读。她回忆说:“在父母教导之下,我从小就爱阅读,所以我还没上学就识字了。他们还教我怎样搜集资料,遇到问题我会懂得怎样寻找答案。直到今天,我还从这种早期的教导得益不浅。”

可是,上文曾引述的作家霍尔特提醒我们,对儿童朗读“并不就是灵丹妙药”。他补充说:“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觉得朗读毫无乐趣,只是一桩苦差,那就不如不朗读更好。……就算孩子喜欢听父母朗读,如果父母苦着脸,孩子也不会开心。”因此霍尔特建议,父母该拣些自己也喜欢的书来向孩子朗读。他们要记得,孩子听过一次,可能还想再听许多次!在世界各地,许多父母时常给年幼的儿女朗读两本书,一本称为《向伟大的导师学习》,另一本称为《我的圣经故事书》,这两本由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书,是特别为儿童写的,书中有许多插图,用来激发孩子的思想,教他们学习敬虔的原则。

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提摩太是有福的,他的母亲和外祖母都十分关注他所受的教育,尤其是属灵的教育。(提摩太后书1:5;3:15)提摩太长大后,为人非常诚实可靠,这样的美德,单凭世俗教育是很难培养到的。(腓立比书2:19,20;提摩太前书4:12-15)由于许多父母都有属灵思想,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今天环球各地的耶和华见证人会众都有不少“提摩太”。

全情投入!

《帮助儿女力求上进,喜爱学习》一书指出,教师想要学生好学,“他就要投入,要有使命感,就是如此简单。教师全情投入,让学生感受得到他们对教学是认真的,学生就能从教师身上看到这种诲人不倦的热诚”。

可是在现实生活上,并非每个父母和教师都会一腔热诚,为教育而努力。因此,明智的学生会主动奋发向上,把学习视为己任。毕竟,正如以上引述的书指出,“不会有人终生坐在我们子女的身边,帮助他们学习,督促他们办好事情,教导他们思想,鼓励他们改进自己的技能”。

这段话再次表明,成功的关键主要不在学校,而是在于家庭,以及儿童在那里学到的价值观。父母们,你们自己好学不倦吗?家里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家人都重视属灵价值吗?(以弗所书6:4)要记住,你们言传身教,对儿女会有深远影响,他们离开学校和家庭之后,会终生受用不尽。(参阅第23页附栏“家人一同学习,其乐融融”。)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没有两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完全相同,因此学习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同一个方法,对这个人有效,对另一个人未必也有效。有鉴于此,梅尔·莱文在《因人制宜》一书里说:“我们用同一方式待所有儿童,就等于用不平等的方式待他们。在学习方面,不同的儿童各有不同的需要,我们自当按他们的个别需要加以满足。”

例如,对有些人来说,看图画或图表会更易明白,也更易记得所学的资料。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宁愿读到文字或听见语言,两种方法混合使用甚至更好。莱文说:“要记得所学到的资料,一个最好的方法是把有关资讯的形式改变。如果资讯是图象的,可以改为文字;如果是文字,可以画个图表或用图画去表达。”这个方法可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趣味。

当然,哪个方法最适合你,要看实际情况而定。汉斯是全时服务的基督徒,曾帮助一个名叫乔治的男子学习圣经。乔治已经年迈,只受过基本教育,识字不多,因此觉得很难明白和记得汉斯教他的东西。汉斯于是尝试在拍纸簿上画些简单的图画,把圣经的主要思想表达出来。汉斯说:“在乔治的学习过程中,这可说是个转捩点。他明白和记忆课文要点的能力大有改善,甚至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我一旦发现他脑袋的运作方式,就看出他其实比我起初所想的聪明得多。他的自信心继续增强,求知欲也比以前更大。”

活到老,学到老

《脑内乾坤》说:“脑能发挥多大作用,视乎脑有没有受到充分使用。脑好比一台机器,要常常使用,否则就会荒废。它总是渴望学习更多新的技能。”这本书也说:“人有适当运动,往往到七八十岁还精力充沛。研究员指出,上了年纪的人多作思考,对头脑也有类似的激励作用。人们一向以为,年纪大了,头脑自然就会退化。但新近的研究显示,那完全是相信有这等事发生的人自己造成的。既然这是他们相信的,他们通常就不怎么用脑思考了。人们以往也相信,脑细胞会随着岁月过去而天天都大量失去。”然而脑力严重衰退通常是一种病征,成因包括心血管病。

诚然,人到了晚年,智能有点衰退是可以预期的,却不一定会很严重。据研究员说,只要常动脑筋,就能抵抗衰退的倾向。经常运动更有助头脑保持活跃。《老当益壮》一书说:“人对学习活动越感兴趣,学习能力就越有改善。越好学不倦,就学得越好。”

澳大利亚学者对一群60至98岁的老人作了一项为期20年的研究,证实了上述的结论。许多智力出现衰退的老人,其实每年只是衰退大约百分之一而已。报告也透露,“有些九十多岁的老人,连智力衰退的迹象也没有。这些人都参加过学习能力的测试,包括学习一种外国语言或弹奏一种乐器”。

上文提及的乔治,在70多岁古稀之年才开始学习上帝的话语。同样,现年80多岁的弗吉尼亚和她已去世的丈夫罗伯特,也是在晚年才开始研读圣经的。弗吉尼亚说:“罗伯特几乎失明,却仍不时在王国聚会所作简短的圣经演讲;他把讲词完全背下来。至于我,虽然以前不喜欢看书,现在却很爱阅读了。事实上,我今天清早刚看完整本《警醒!》杂志!”

许多老人家都不妄自菲薄,像乔治、罗伯特和弗吉尼亚三人,年纪虽大,却仍坚持继续学习,而这只是其中三个例子而已。研究显示,对人脑来说,七八十年间吸收的知识,就仿佛把区区几滴水加进一大桶水里而已,根本算不了一回事。为什么人脑贮藏知识的容量这么巨大呢?

[第20,21页的附栏或图片]

上网和看电视——有益还是有害?

“上网好坏参半,”《因人制宜》一书说。学生学会上网搜罗资料可以相当有用,但正如《因人制宜》指出,有些学生“未曾深入了解或没有融会贯通,就把资料通通下载下来。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习惯了被动的学习方式,或只懂一味抄袭”。

研究人员说,一个人过度观看电视,会变得听觉迟钝,想象力差,连解决难题的能力也可能被削弱。此外,电视也不能提升人的道德感。《帮助儿女力求上进,喜爱学习》一书建议:“电视机应该好像香烟包一样印上警告字句,促请人提防它的不良影响。”

另一本参考书指出,儿童最需要的,是“沉浸在语言(朗读和交谈)、关爱,和热烈拥抱中”。

[第23页的附栏或图片]

家人一同学习,其乐融融

养成以下习惯和特质,家人一同学习,成效更为显著。

▪ 要不时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得知,因为你爱他,所以在合理范围内,对他有所期望

▪ 让孩子知道,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 要过充实的生活,切勿无所事事

▪ 每星期拨出充足时间,跟孩子一起在家中学习,例如温习功课,看课外书,也可安排兴趣活动,家人集体游戏,以及训练孩子做家务等

▪ 整家人彼此鼓励,互相扶持

▪ 向孩子清楚说明家规,并要认真执行

▪ 要经常跟老师保持联络

▪ 要强调属灵方面的进步最为重要

[图片]

身为父母,你们有教导儿女培养阅读的兴趣吗?

[鸣谢]

资料采自英语《帮助儿女力求上进,喜爱学习》一书。

[第24,25页的附栏或图片]

如何乐在学习的天地中

产生兴趣你越对一件事有兴趣,学习兴趣就越浓。《教子有方》一书说:“研究人员肯定地指出,如果儿童因爱好而学习,他们就会学得更深入,更能了解其中的含义,不会过目即忘。他们锲而不舍,每每能想出新观点,不会轻易向困难屈服。”

融入生活作家兼教育家理查德·韦弗写道:“如果学生能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连贯起来,就真正明白所学,也就是真的开窍了,那好比灯泡接通电力而明亮了一样。”

领悟所学人接触到某种事物,希望明白其中底蕴,就必然会刺激他的思考力和记忆力。有时也许需要死记硬背,但只有思考和领悟,才是学习之本。箴言4:7,8说:“你当求取智慧,用你所得的一切求取悟性。要看重智慧,智慧就抬举你”。

心无旁骛《帮助孩子收心学习》一书指出:“在学习过程中,最要紧的是收起散漫的心思。心无旁骛非常重要,聪明才智也有赖于此,能集中精神就等于拥有聪明才智。”集中精神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开始时,学习时间不妨短些,然后逐渐延长学习时间。

找出重点《因人制宜》一书作者梅尔·莱文指出,“最能找出重点的学生,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所谓找出重点,就是把资料浓缩解构,使资料易于记忆。善于写笔记的人都运用这个原则,而非一字不漏地抄下所有资料。

引发联想《脑内乾坤》作者彼得·罗素把记忆比作钩子,新记忆就钩在以前的记忆之上。简单来说,你把新学的和已知的联结起来,记忆力就会增强。你越多作联想,就越能记得所学的东西。

形象思维活泼的图像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不妨尽量用图像表达文字资料。研究记忆的专家运用这个方法,时常以夸张或幽默的图像助人增强记忆。

经常温习在24小时内,我们可能会忘掉所学东西的百分之80。我们简单温习刚学过的东西,再在一日、一周、一个月或甚至半年之后复习,就能改善记忆,甚至可以完全记住所学的资料。

[第24页的图片]

父母和教师应当携手合作,帮助儿童学习

[第26页的图片]

不要因为年纪老迈而停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