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失职父亲与日俱增

失职父亲与日俱增

失职父亲与日俱增

有越来越多的父亲遗弃家人。20世纪90年代晚期,《今日美国》声称,“在美国,无父家庭的数目冠于全球”。可是,父亲撇下家人不理,其实是个普世的难题。

在巴西,2000年所作的人口调查显示,该国有4470万个家庭,当中1120万个家庭的家主是女人。在尼加拉瓜,百分之25的儿童只跟母亲同住。在哥斯达黎加,20世纪90年代被亲父遗弃的儿童占百分之21.1,但现在比率已增至百分之30.4。

这三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不过是普世现象的冰山一角而已。请从另一个角度细看失职父亲这个难题。

名存实亡

请读读附栏“爸爸,你什么时候才回来?”。现年23岁的菜穗承认:“我上小学之前,很少见到爸爸。还记得当爸爸离家上班时,我恳求他说:‘你是会回来的,对吗?’”

鉴于亲子关系如此淡薄,波兰作家彼得·斯楚基威茨有感而发地说:“在家庭里,父亲的角色似乎已经名存实亡。”无可否认,许多父亲与家人同住,养家活口。可是,正如法国《要闻》杂志指出,“许多父亲只让家人温饱就算了,没有负起教养儿女的责任”。

常见的情况是,父亲虽然身在 家中却心在 他处,对儿女的生活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法国一本关于家庭的杂志《天主教家庭》也说,“就算[父亲]身在家中,他的心却在别处”。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父亲在精神和感情上跟家人疏离呢?

正如《天主教家庭》指出,基本原因是,“有些男子身为人父,却没有履行父亲或丈夫的职责”。他们认为只要赚够钱养家,就是尽了父亲的本分。正如波兰作家约瑟夫·奥古斯丁说,“许多男子觉得只要让家人温饱,就算称职了”。但赚钱养家只是父亲的部分责任而已。

事实上,儿女觉得父亲称职不称职,所看的不是赚钱能力的高低,所送的礼物是否昂贵。儿女想从父亲得到的,是父亲的关爱和共处的时间。他们珍视这些东西,远胜过一切物质享受。

重新检讨

日本中央教育局报告:“父亲应当重新检讨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实在过度专注于工作了。”问题是,为了儿女,父亲愿意调整生活方式吗?德国《吉森汇报》指出,一份调查显示,接受访问的父亲当中,大多数都不愿意把儿女的福利置于事业之先。

父亲如果对儿女漠不关心,就会对儿女造成很大的创伤。现年21岁的莉迪亚清楚记得,童年时在波兰受到父亲怎样的对待。她说:“父亲从不跟我们说话。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他不知道我常常到迪斯科(的士高)消磨时间。”现年21岁的西班牙女子玛卡莲娜也有类似的经历。她说童年时,父亲每逢周末“就撇下家人,跟朋友一起寻乐,曾多次过了几天才回家”。

决定孰先孰后

许多父亲都可能意识到,他们给儿女的时间和关注实在不够。在日本,一个父亲有个十余岁的儿子,他说:“我希望孩子明白我的苦衷。我就算怎么忙,都想念着他。”可是,希望孩子明白父亲的苦衷,就能够解决问题吗?

要满足孩子的需要,父亲得付出努力,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亲的关爱和共处的时间;要满足孩子这些需要,真的谈何容易。耶稣基督曾说,“人活着不可单靠食物”。(马太福音4:4)同理,孩子只得物质供应,也不会健健康康地成长。父亲们,为了满足儿女的需要,你们愿意牺牲个人的宝贵时间或发展事业的机会吗?

1986年2月10日的《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国家铁路局的高级主管宁愿辞职,也不愿与家人分离。”这个父亲终于看出儿女的福利十分重要。该报引录这位主管的话:“什么人都可以胜任公司的主管,但我的儿女只有我这个父亲。”

不错,要做个好父亲,第一步就要看出儿女需要个怎样的父亲。让我们细看,做个称职的父亲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第19页的附栏]

“爸爸,你什么时候才回来?”

一天早上,当父亲准备上班的时候,五岁的日本女孩菜穗问父亲以上的问题。父亲虽然住在家里,菜穗却很少见到他。通常父亲下班回家时,菜穗已上床睡觉;他离家上班时,菜穗还没起床。

[第20页的精选语句]

“父亲要儿女循规蹈矩,最好能以身作则,让子女看出该怎样行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