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日渐减少的地球资源

日渐减少的地球资源

日渐减少的地球资源

“在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我们以往犯下了错误,如今就要付出代价。”——《非洲野生动物》杂志

“生态足迹”就是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与地球资源再生能力的比值。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的生态足迹不断呈现赤字。 *不过,这只是人类生存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的一个表征。

另一个表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状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而生物群落则由森林、淡水和海洋里的不同物种组成。每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总量反映出该系统的健康状况,这个总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构成世界自然基金会所称的“地球生存指数”。1970至2000年间,地球生存指数骤降了37个百分点。

僧多粥少?

住在西方国家的人看到商店货架摆得满满当当,顾客随时随地可以购买物品,就很难想象资源危机可能迫在眉睫。然而,世上只有少数人生活丰裕,衣食无忧,大多数人都在贫穷中挣扎求存,无法摆脱困境。据估计,超过2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仅为3美元,甚至更少,20亿人连电都用不起。

有些人认为富裕国家的贸易行为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2003世界动态》一书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世界的经济制度不利于穷人”。地球资源像一个各国都想分享的蛋糕,随着争抢的国家越来越多,分得的蛋糕就越来越少、越来越贵,处于经济弱势的国家根本负担不起他们应得的一份。这样一来,财大气粗的国家就能分得更多的自然资源了。

森林消失

据估计,百分之80的非洲居民用柴来烧饭。此外,南非《度假胜地》杂志说,“非洲的总体人口增长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居世界榜首”。结果,在“萨赫勒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南一条宽广的半沙漠地带)一些大城市的周围,方圆100公里的树木通通被人砍光了。砍树不是没有理由的,塞缪尔·纳挪-辛卡教授说,“在非洲,绝大多数人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为生活所迫”。

南美的情形则截然不同。在巴西热带雨林驻扎的注册伐木公司将近7600家,其中很多为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所拥有。对伐木公司来说,一棵桃花心木(红木)的价值约30美元,但是,等到代理商、贸易商、生产商都赚足了他们的利润,这块木料出现在家具陈列室时,价值可能已经超过13万美元。难怪桃花心木又被称作“绿色金子”。

许多媒体都报道过人对巴西雨林的滥砍滥伐。卫星图片显示,1995至2000年间,每年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巴西森林被毁。巴西《阅读》周刊报告,“砍伐速度令人咋舌,每8秒钟就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不复存在”。令人关注的是,2000年单单美国就进口了百分之70的巴西桃花心木。

在世界其他地方,滥伐森林的情况一样严重。过去50年间,墨西哥有一半的森林和雨林消失净尽。菲律宾的情形更是叫人触目惊心,每年大约10万公顷的森林遭受毁坏。1999年有人估计,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不出十年该国三分之二的森林就会化为乌有。

一棵阔叶树需要60到100年才能长成,但是砍倒它却只需几分钟的时间。那么,森林的成长跟不上我们砍伐的速度,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土壤流失

如果地面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很快就变成干巴巴的,很容易被风吹散或被水冲走。这个过程称为侵蚀。

侵蚀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不会造成严重问题,除非人类滥用土地而加速了侵蚀的进程。《今日中国》杂志说,沙尘暴以及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其他因素,大大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近年来,中国西部和西北部的省份异常干旱,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席卷贫瘠无树的荒地,漫天黄沙。数百万吨的尘沙被吹移到别处,有的甚至远及朝鲜半岛和日本。现在中国近百分之25的土地都是荒漠。

在非洲,土壤遭受破坏的原因也类似。据《非洲地理》杂志报道:“农民为了种植庄稼而毁林烧荒,使薄薄的表土层受到彻底破坏。”据估计,如果土地上的野生灌木被清除,三年内土壤肥力就会丧失百分之50。因此这份杂志说:“数百万公顷的土地已被破坏到无可挽救的程度,还有数百万公顷的土地也正面临同样的厄运,其中某些地区的农业出产逐年递减。”

据说,巴西每年都有5亿吨土壤因侵蚀作用而流失。墨西哥的环境及天然资源部说,土壤的侵蚀影响了百分之53的灌木林地、百分之59的热带植丛和百分之72的森林。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研究了有关资料后,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世上大约三分之二的农业用地都受土壤侵蚀的影响,致使农业出产锐减,与此同时,世界人口却持续增长。”

水——无价之宝

人如果没有食物,大概还可以生存一个月左右,但如果没有水,就只能存活一个星期。所以专家指出,淡水供给日益匮乏,这在未来几年间将会造成人际、地区、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2002年的《时代》杂志报道,世上超过10亿人很难获得清洁的饮用水。

导致缺水的原因很多。在法国,污染是一个因素,这个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费加罗报》说:“法国的河流被严重污染。”科学家已找到问题的根源,就是径流含大量主要来自农业化肥的硝酸盐。报纸补充:“1999年,从法国河流注入大西洋的硝酸盐,总量高达37万5000吨,这个数量几乎是1985年的两倍。”

日本的情况也同样严重。雄太隆是一个非牟利的农场安全组织的负责人,他说:“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农民别无选择,只能倚赖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如此,日本的粮食供应才可以源源不断。可是,这些化学品也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朝日新闻》说地下水污染问题“在日本各地都很严重”。

据《改革者》报道:“在墨西哥,百分之35的疾病都是环境问题引起的。”此外,墨西哥卫生部长的研究报告指出:“百分之25的居民没有排污管道;八百多万居民的饮用水来自水井、河流、湖泊或者溪涧;还有一百多万的居民倚靠运水车送来的饮用水。”难怪在墨西哥百分之90的腹泻都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巴西的《阅读》周刊说:“里约热内卢沿岸一带阳光和煦、还有白色的沙滩和蔚蓝的大海,可是,海水也含大量排泄物的大肠杆菌,偶尔还有溢油在海面飘浮。”这是因为巴西有超过百分之50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导致巴西长期缺乏清洁用水。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由于城市周围的河流全都遭受严重污染,饮用水必须从100公里外的地方运来。

在地球的另一边,澳大利亚缺水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盐碱化。过去数十年间,土地拥有者受到鼓励去毁林垦荒。能够吸收地下水的树木和灌木越来越少,导致地下水位上涨,把数千吨的地下盐带到表土层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科学工业研究组织指出:“大约250万公顷的土地已经受到盐碱化的影响,其中大部分都是澳大利亚高产的农业用地。”

有些人认为,如果当初澳大利亚的立法者没有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大众福利,盐碱化的问题本是可以避免的。澳大利亚佩思市伊迪斯科万大学的胡戈·别克指出:“早在1917年政府已知道,小麦产区的土壤特别容易碱化;20世纪20年代,毁林垦荒使溪流受盐性破坏的报告受到广泛宣传;到了30年代,澳大利亚农业部承认砍伐森林会使地下水位升高;1950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科学工业研究组织还为政府做了一次深入的研究,但政府对这些警告一直置若罔闻,认为科学家持有偏见,因而对他们的意见嗤之以鼻。”

生存危机

毫无疑问,人类采取很多行动,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常常事与愿违。这是因为我们对环境认识不足,无法准确预测行动会造成什么后果,以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南澳州立博物馆的馆长提姆·弗兰纳里说:“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最终也将自身难保。”

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人类最终能够学会跟大自然和平共处吗?我们的地球还有希望吗?

[脚注]

^ 3段 据估计,1999年的赤字高达百分之20。这意味着,人类在那12个月间消耗的自然资源需要14个月才能再生。

[第22页的附栏]

滴滴珍贵

采用以下几个简单建议,就能大量节水。

● 漏水的龙头要修理。

● 淋浴时间不要过久。

● 刷牙和剃胡子时,把水龙头关上。

● 浴巾使用两三次后才洗涤。

● 等肮衣服装满洗衣机后才开动机器。(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洗碗机)

[第23页的附栏或图片]

不浪费,不愁缺

● 《堪培拉时报》报道,虽然澳大利亚是世上最干旱的大陆,但超过百分之90的灌溉方法是“简单的沟灌和淹灌法”。该报指出,“这些灌溉方法在法老修建金字塔时就已被采用了”。

● 目前全球人均每年用水55万升。在北美洲,人均每年用水160万升;在一个前苏联国家,人均每年用水530万升,是全球之冠。

● 《非洲地理》杂志声称,平均来说,10英亩的土地才能满足一个南非人整年对粮食的需求,但在这个国家里,每人只能得到6英亩土地的出产。

[第21页的图片]

布基纳法索15年前密林葱郁的“萨赫勒地区”,如今已变得十分贫瘠

[鸣谢]

© Jeremy Hartley/Panos Pictures

[第24页的图片]

喀麦隆热带雨林遭到刀耕火种式农业的破坏

[鸣谢]

© Fred Hoogervorst/Panos Pictures

[第24页的图片]

美国汽车的废气仍然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第24,25页的图片]

巴西从1995到2000年,每年约有7000平方英里的森林被毁

[鸣谢]

© Ricardo Funari/SocialPhotos.com

[第25页的图片]

超过20亿人每天生活费只有3美元,甚至更少

[鸣谢]

© Giacomo Pirozzi/Panos Pictures

[第25页的图片]

印度水井的地下水源被当地的虾类养殖场污染

[鸣谢]

© Caroline Penn/Panos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