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六洲鸟兽破藩篱

六洲鸟兽破藩篱

六洲鸟兽破藩篱

《警醒!》乌克兰撰稿员来稿

你喜欢在大自然中观察动物吗?如果是这样,能一次就看遍非洲、亚洲、澳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动物,肯定会令你非常兴奋。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当然不是。你只要到乌克兰南部的新阿斯卡尼亚生物圈保护区一游,这个美梦就可以成真。在这里,来自六大洲的野生动物亲如一家,到处都有它们漫步的身影。

关于这片保护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3年。那年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普法斯-法伊因的德国人来此定居,他看中了一片原始草原,就把它辟为保护区。他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一个私人动物园来,饲养了50多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后来在1887年,他又增建一个植物园。现在,新阿斯卡尼亚生物圈保护区拥有一个植物园、一片面积1万1000公顷的原始草原和一个动物园。

走近保护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植物园。多年来,科学家把世界各地许多品种的树木移植到这里,点缀这片面积达200公顷的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坐落乌克兰的干旱地带,人们就挖了一些自流井和沟渠,用来灌溉园中的树丛和灌木。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这个园林设计和灌溉系统赢得了金质奖章。

六洲动物展风姿

从浓荫覆蔽的植物园,我们来到了阳光灿烂的草原上。草原面积约2500公顷,四面筑有篱笆。五十多种野生动物就在这里各据天地,漫步徜徉。让我们先看看一些来自非洲的动物。

在大型动物中,南非水牛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危险动物的一位代表。它肩膀高约1.7米,这硕大的体型固然已够骇人,它那长约1米的巨角更是非同凡响。由于公牛野性难驯,无从捉摸,大家还是远观为妙。

另一种引得我们驻足观望的动物是大角斑羚,它产于非洲东南部。由于保护区内严禁狩猎,这些羚羊自1892年移居此地后,就一直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在游客的注视下,羚羊悠然吃草。有些大角斑羚被驯化了,有如普通的奶牛,可以给人在它们身上挤奶。大角斑羚的奶含丰富脂肪,营养非常高,具有医药价值,比如可用来治疗胃溃疡。

鸸鹋是一种产于澳洲的大型鸟类,在所有鸟类中它的个头第二大,仅次于鸵鸟,也不会飞。有些鸸鹋能长到1.8米那么高,体重可以达到59公斤。虽然被圈养在网栏内,但鸸鹋的领土已足够它们自由驰骋、任意东西了。

鸸鹋有一个引人入胜之处,就是幼鸟还没有孵化出来,即会对爸爸的声音做出反应。举个例子,据说在小鸸鹋快要孵出前,如果用录音机播放鸸鹋爸爸的声音,小鸸鹋就会在蛋里跳动,令整个蛋晃来晃去。但蛋中小鸸鹋对妈妈的声音却无动于衷。为什么呢?

原来雌鸟虽然产蛋,但孵蛋的工作却由雄鸟负责。它会照顾鸟蛋达约50天之久,直到小鸸鹋破壳而出。之后,它仍会继续照顾这些小宝贝。所以,小鸸鹋虽在襁褓之中,却早已明了是谁在照顾它们了。附带说一句,这些表面呈深绿色的鸸鹋蛋可不简单,它硕大无比,每个竟重达700克呢!

保护区里还有普热瓦利斯克野马,它们原产于蒙古大草原,1899年才被人带来这里。据说,由于草原面积减少,又遭到大量捕猎,到了20世纪60年代,普热瓦利斯克野马已经在野外绝迹了。

现时各地动物园和公园大概圈养了1100匹普热瓦利斯克野马,其中新阿斯卡尼亚就有100匹。科学家正尝试让这些野马重归野外。在1992至1993年间,有21匹普热瓦利斯克野马运返蒙古。

保护区里最大的族群是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斑点鹿。由于背上满布斑点,这种优雅的动物又称为梅花鹿。这种有趣的动物体型纤细,娇小的头上顶着一对雍容的鹿角,实在非常悦目。

你还可以看到大额牛悠闲地吃草,这是一种仍带一点野性的印度牛。在印度,它们白天里在森林自由自在地游荡,晚上就返回村庄。虽然新阿斯卡尼亚既没有森林也没有村庄,大额牛却生活得心满意足,能与左邻右舍的动物和睦相处。

北美野牛体型硕大、力量惊人。大约一百五十年前,数百万这样的巨兽纵横于北美洲大草原,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后来却几被猎杀殆尽。现时欧洲仅有的一种美洲本地野牛就是北美野牛。它们以这里为家,无论寒暑,它们都在草场上安身立命。

南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鸵,它也是一种不能飞的大型鸟类。跟澳洲鸸鹋有些相似,美洲鸵身高可达1.5米,体重达50公斤。跟鸸鹋一样,美洲鸵也是由雄鸟来做孵蛋工作的。但它们之间有一个显著的差别,鸸鹋一夫一妻,美洲鸵却是一夫多妻的。所以,我们可以见到3到5只雌性美洲鸵在同一个窝里产蛋。

这里也有来自欧洲的红鹿和狍子。它们生命力极强,不畏严寒酷暑,在草场上繁衍不息。人们就用红鹿和狍子来充实欧洲各地的自然保护区,也用它们来增加狩猎区的动物数目。这里还在1960年引进北欧的设得兰矮种马,它们在这里安家以后,数目增加了许多。

以这里为家的动物还有斑马、角马、亚洲野驴、赛加羚羊和种类繁多的鸟儿。有些动物一年四季都在野外生活,也有一些动物会被带到农场里过冬。

保护区的维护工作

今天,新阿斯卡尼亚是乌克兰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基地。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维持草场的天然形态,并帮助动物尽快适应新环境中的生活。科学家也努力使保护区在现有的珍稀动物基础上品种更加齐全,更能代表原产区的特色。

自然保护区遍布全球各地。从北美到南美,从非洲到澳洲,从亚洲到欧洲,各个大草原上都有其一席之地。每个自然保护区都有本身的特点,也各有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新阿斯卡尼亚保护区的特色是没有国家藩篱,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不但都能适应那里的新环境,还能享有四海一家的和谐。

圣经预言的日子是万众期待的,当上帝王国来临的那一天,不但人间享有太平,就是在动物当中,互相厮杀的情景也会永远成为过去。(以赛亚书11:6-9;何西阿书2:18;使徒行传10:34-35

[第14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新阿斯卡尼亚生物圈自然保护区

[第15页的图片]

大角斑羚

[第15页的图片]

南非水牛

[第15页的图片]

鸸鹋

[第16页的图片]

梅花鹿

[第16页的图片]

普热瓦利斯克野马

[第16页的图片]

美洲野牛

[第16,17页的图片]

品种繁多的鸟儿也在这里安家

[第17页的图片]

美洲鸵

[第17页的图片]

狍子

[第17页的图片]

红鹿

[第17页的图片]

植物园

[第15页的图片]

南非水牛及鸸鹋: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地球: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6页的图片]

鹿: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地球: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7页的图片鸣谢]

鸟: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花和公园:Olha Dvorna/Biosphere Reserve “Askaniya-Nova,” Ukraine; 地球: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