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山乃养命之源

山乃养命之源

山乃养命之源

“登上崇山让心灵得到启迪。让山野的宁静流进你心,就如阳光散落在树叶之上。山风振奋了你,暴风传你力量,此刻的挂虑,就如秋叶片片飘落。”——约翰·缪尔,美国作家及博物学家。

诚如百多年前约翰·缪尔所说,崇山峻岭,自有魅力,足以牵动心灵。山岭雄伟壮丽,叫人肃然起敬;山区生物繁多,令人赞叹不已;山林宁谧恬静,使人平静舒怀。每年千万游人访游崇山峻岭,观赏迷人的景致,开阔心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克劳斯·特普费尔说:“远古以来,山岭就隐藏着难以抗拒的魅力,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灵感来源。”

不过,如今山岳正受到威胁。多年来,山区由于位处荒僻,人迹罕至,才不致被过度开发。联合国最近的一个新闻稿指出:“由于人类大兴土木,开垦耕地和其他导致长远后果的因素,使余下的荒山野地也迅速消失。”

在地球的陆地面积当中,大部分都是山岳。全球差不多一半人口依靠山区的资源为生。此外,数以百万计的人也住在山区。对人类来说,崇山峻岭不仅是平静辽阔草原的配衬而已。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山岳对人类的贡献。

山岳贡献良多

天然水库。世上不少大河源于山上,许多水库也收集山岭的水。位于北美洲壮阔的科罗拉多河和格兰德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全球约有一半人口住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在这里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帕米尔和西藏地带,群山连绵不绝,落在这些山脉的雨水,成了东亚和南亚居民的养命之源。

特普费尔解释:“山是天然水库,对所有生物十分重要,关系到人类的福利。山顶出现问题,低地、淡水湖泊,以至海洋里的生物也会受影响。”在很多地方,冬季顶峰积雪,春夏两季融化,雪水渐次释放出来,滋润大地。在干旱地方,耕地都依靠遥远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来灌溉。被森林覆盖的山坡像海绵一样吸收部分雨水,让其余的雨水从山坡慢慢流进江河,不致造成洪水泛滥。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元生态。山区荒僻偏远,土地不宜耕作,很少受到人类干扰。由于这缘故,有些可能在低地消失了的动植物群,倒可以在山区生存。例如,马来西亚基纳巴卢国家公园位处山林地带,面积比纽约市小,却有4500种植物在其中生长,超过全美国植物种类的四分之一。中国的大熊猫、安第斯山的秃鹫、亚洲中部的雪豹和无数濒危绝种的动物,都以山岳为家。

《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据生态学家估计,“目前已知的陆地植物和脊椎动物,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种类集中在地球不到百分之2的土地上”。有些地区人迹罕至,土地肥沃,大量物种在那里繁殖,科学家称为生物热点。这些热点大都位于山区,动植物种类多样化,我们人人都能得益。一些主要的农作物,如墨西哥高地的玉米、秘鲁安第斯山脉的马铃薯和番茄(又叫西红柿)、高加索山脉的小麦等,都是来自野生植物,这些野生植物现今仍在山上生长。

度假与观光。山岳风景秀丽,当中有雄伟的瀑布、美丽的湖泊。山峦气势磅礴,确是世界奇观。所以,世上三分之一受保护地区都在山区里。这些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

国家公园即使地处偏远,也能吸引世界各地数百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游人不惜渡海越洋,到阿拉斯加的迪纳利国家公园,只为一睹北美最高山峰——麦金利峰的真貌。游人登临大裂谷,远眺巍峨的乞力马扎罗山和梅鲁火山,观赏在这两座雄伟山岭之间的野生动物群。游人蜂拥而来,山区居民固然受惠,但旅游业若不受到管制,就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

知识宝库

千百年来,山区居民在恶劣环境下学会了挣扎求存。两千年前,山区居民在山坡开辟梯田,这些梯田至今仍作耕地用。他们驯养一些适应在高山居住的动物,如羊驼和牦牛。山区居民的传统知识一代传一代,对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岳十分宝贵。

世界监察协会的艾伦·德宁解释:“各大洲都有辽阔而且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这些山区有赖当地居民的守护。他们拥有丰富的环保知识,……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贡献能媲美现代科学。”我们不但要保护山上的天然资源,也要保存山区居民累积的环保知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了2002年国际山岳年,强调人类的存活跟山岳息息相关。山岳年的口号是“我们都是山岳之民”,目的是要提高人们关注山岳正面对的问题,以及寻找保护方法。

现今人人都急需关注山岳的问题。2002年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克举行的全球山岳高峰会上,一个重要的演说指出:“我们只顾享用山岳丰足的资源,却忽视了山区居民的苦况,也不关心保护山岳的生态系统。”

山岳和山区居民面对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样影响到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