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海上繁华之都

海上繁华之都

海上繁华之都

《警醒!》意大利撰稿员来稿

“海上有座威荣显赫的城,潮起潮落,潮来潮去,城里大小的街道,忽隐忽现。在大理石宫殿的墙边,时见海藻牵系。”——塞缪尔·罗杰斯,英国诗人,1822年。

这座“威荣显赫的城”就是威尼斯,它曾是一个强大的共和国的首都,它曾领有辽阔的陆上和海上版图,它曾为自己长达数世纪的霸业引以为傲。这座城市是怎样建在“海上”的呢?为什么会建在“海上”?它的威荣来自哪里?它的帝国如何衰亡?它的华美在今天留下了什么?

孤悬海外

威尼斯坐落于阿德里亚海西北端一个泻湖的中央,由118个岛屿组成。河流汇入大海时,在沿海浅水处沉淀了大量沙土,经潮汐和水流冲积,形成了许多沙洲。沙洲彼此相连,就环绕出一个平静的泻湖。泻湖长约51公里,宽约14公里,有三个狭小的出口与海相通,可给一米高的海浪通过,船儿也可以从这里进出。资料显示:“多个世纪以来,北上阿德里亚海或从中欧、北欧南下的商队络绎不绝。他们或从陆地而来,或沿河道而至,都把泻湖作为他们的旅途终点站。”

学者认为,这座城市可能是在5至7世纪期间兴建的。当时蛮族从北方南下,势如破竹,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大陆上的居民找地方逃命,不少人就逃入泻湖群岛。尽管这里偏远难到,但作为避难之所,毕竟安全得多。

古代文献显示,威尼斯人最初是在木柱上建造家园的。这些木柱用纤细的枝条和芦苇捆好,再扎在泥中。后来,威尼斯人用石头在数以千计的木桩上建造房子。当时的亚里尔托岛(后来的市中心)常常被海水漫过,土地既不坚固,面积也不够大,不能够容纳大量涌入的移民。除了排水之外,用原始方法填湖扩大土地也是必须的。岛上居民于是挖掘运河,以便通航,又加固土地,准备搭建房屋。就这样,桥梁架起,成了当地的街道,连接岛与岛之间。

共和国的建立和起飞

西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泻湖群岛就落入拜占廷帝国手上。这个帝国的首都叫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但泻湖人民揭竿而起,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威尼斯因此成为“位于两个帝国之间、拥有特殊法律和政治地位的独立细小公国”。两个帝国指的是法兰克和拜占廷。独有的地位使威尼斯富裕起来,成为一个巨大的“贸易中介”。

随后多个世纪,威尼斯与地中海地区的敌对军事力量不断交战,包括萨拉森人、诺曼人和拜占廷人。1204年,威尼斯策动第四次十字军东侵,消灭了它最强劲的对手君士坦丁堡,夺取了拜占廷的一切利益。威尼斯建立了许多贸易站,包括在黑海沿岸、爱琴海沿岸、希腊、君士坦丁堡、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克利特岛。拜占廷帝国败亡后,威尼斯更趁机把不少贸易站转变为殖民地领土。

“地中海女主人”

早在12世纪,威尼斯就拥有非常庞大的造船厂,大约几小时,就能造出一艘装备齐全的单层甲板大帆船。除了造船业之外,当地还生产玻璃和华贵织品,包括饰带、锦缎、缎子和天鹅绒。威尼斯人和外国贸易商一方面从西欧引进军火、马匹、琥珀、毛皮、木材、羊毛、蜂蜜、蜡和奴隶;另一方面,又从穆斯林黎凡特进口黄金、银子、丝绸、香料、棉花、染料、象牙、香水和许许多多其他的商品。城市设有官员专责向每一类进出市场的商品征税。

在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如帕拉迪奥、蒂希安和廷托雷托的笔触美化之下,威尼斯成为不少人眼中一个“最平静的”或“最美丽的”地方。这座城市可以适切地被称为“地中海女主人,……文明世界最富有、最繁荣的商业中心”。这种情况持续多个世纪之久,到了16世纪,新航道开辟,欧洲的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和美洲,威尼斯的商业势力才见转衰。

威尼斯的殖民地分布于地中海一带,星星点点,从未真正在地域上和政治上统一过。殖民地后来渐渐流失,也是必然的事。周边国家一点一点地蚕食威尼斯的版图。到了1797年,拿破仑一世占领了这座泻湖城市,把它转交奥地利统治。1866年,威尼斯并入意大利王国,成为意大利领土的一部分。

梦里繁华

来到威尼斯作客,就仿佛回到两三百年前似的,许多人都感受到威尼斯特有的城市氛围。

清幽宁静是威尼斯跟其他城市不同的主要地方。城内的窄街小巷,大多与水道分隔。只有踏上横跨河道的典型石拱桥,陆路才跟水路交汇。既然街道是用水“铺成”的,市内唯一的“机动车辆”就是小船。威尼斯风光如画的地方多的是,圣马可广场和东面的长方形会堂、钟楼,还有壮观的湖滨景色,简直叫人目不暇给。太阳撒下金光点点,湖面上绿水莹莹,已够艺术家驰骋想象,灵感涌现。

圣马可广场上的露天咖啡屋很能吸引游客,也吸引当地居民。在这里,你可以一边享用饮料或冰淇淋,一边聆听小乐队演奏古典音乐。在一辆汽车的影子也没有的氛围中,你闲坐着观看来往的行人,欣赏四周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不知不觉中,时空重叠,思接百载,仿佛就回到过去。

要是你醉心艺术的话,这座城市肯定对你具有强大独特的吸引力。城里的宫殿、博物馆和教堂为数众多,而且都收藏了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不过,一般游客只要在街上到处闲逛,看一下四周的新奇景色,大概已经心满意足了。街上到处都有商铺,售卖各种富有威尼斯情调的工艺品,包括来自泻湖岛屿布拉诺的饰带和刺绣,还有光彩夺目、出自穆拉诺的水晶和玻璃制品。你只要乘坐短程的交通汽艇或摩托艇,就可以到任何一个岛屿去参观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事实上,乘坐这些交通工具本身已是一个有趣的节目。

一座座宏伟的宫殿,一个个尖狭的窗户拱门,见证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对威尼斯的影响。横跨在大运河上的亚里尔托桥,名闻遐迩,是市内的交通要道。游客乘坐两头尖的平底船从桥下悄然滑过时,目光都不禁凝聚到桥上。

仍为生存而战

这个曾经“繁华亮丽、气势不凡的共和国”,倾倒至今已两百年了。如今,威尼斯仍得为生存而战,只是战争的形式跟以往不同。威尼斯目前要面对的是物价上涨、失业和现代设施不足等问题,城内旧区人口从1951年的17万5000降到了2003年的6万4000,不少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仍待解决,例如,失修多年的城市该不该修建?如何修建?

20世纪20年代,岛上兴建了一个工业区,希望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当局还挖掘了一条较深的河道穿越泻湖,好让油轮能够驶进炼油厂去。工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但也付出代价,不但污染环境,还令潮水高涨,造成破坏,市中心大部分有历史价值的地区,越来越经常遭到潮水淹盖。

泻湖的环境和水流规律,构成一个巧妙的天然机制,一直延续着这个城市的生命。早在1324年,为了防止河水淤泥毁坏泻湖,威尼斯人启动了一项宏大的工程,把河水改道。到18世纪,他们又修建了一座海堤,阻止阿德里亚海的海水冲毁泻湖。

今天要处理的问题看来更棘手。以往因工业发展而抽干地下蓄水层导致陆地下沉的问题,虽然有望终止,但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却是更大的危机。此外,为了增加陆地面积而填湖,令湖区范围缩小,也干扰了水陆之间的平衡。潮水高涨的威胁存在多年,却从未像今天这么严重。20世纪初,圣马可广场也有湖水泛滥,但一年只有五至七次。一个世纪以后,仅是2000年一年,湖水泛滥就多达八十次了。

一座历史名城要为生存而战,它独有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珍藏怎样才获保护,世人深表关注。当局已为此通过法例,希望能保护城市免受潮水破坏,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不致影响港口的功能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但怎样着手才最妥当?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目前进行的工程,是把河岸升高,铺妥地面,防止地下水渗出,并且阻止在潮涨时下水道的水回流。争议最大的方法是在泻湖的入口处建造一个活动的屏障系统,潮涨时把它升高,潮水就冲不进来。

威尼斯这座“威荣显赫”的海上名城,没错拥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但要把它修建又谈何容易。正如某些作家指出,“城外居民的意见,只会牺牲当地居民的利益,令居民离开这里,整座城市最终就会沦为一个博物馆”。威尼斯一直要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战,但“只重视城市的硬件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和经济上给它注入新的活力,让人口增加,个个安居乐业。这样,它才会焕发生机”。

[第16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威尼斯

[第16页的图片]

横跨爱尔兰大运河的亚里尔托桥

[第16,17页的图片]

圣乔治马乔奥教堂

[第17页的图片]

圣玛丽亚德教堂

[第18页的图片]

位于雷斯陶拉兰斯运河的餐馆

[第19页的图片]

圣马可广场水灾泛滥

[鸣谢]

Lepetit Christophe/GAMMA

[第16页的图片]

地图: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背景图片:© Medio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