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图书馆——知识的宝库

图书馆——知识的宝库

图书馆——知识的宝库

《警醒!》澳大利亚撰稿员来稿

有人说,图书馆是文明的支柱;《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则说,人类的文明和科技有今天的成就,图书馆实在功不可没;德国诗人歌德就说,图书馆珍藏了人类宝贵的回忆。

哪些图书馆是重要的“文明支柱”呢?哪一本书不但对图书馆影响深远,而且有助于扫除文盲?在世上数一数二的大图书馆中,又有多少藏书呢?我们要找出第一条问题的答案,就让时光倒流,一同拜访一个古代的图书馆。

人类智慧的宝库”

试想象一下,时间回到公元前650年,你来到今天称为伊拉克的中东国家,进入了尼尼微城(在今天的摩苏尔附近)。尼尼微城墙高耸,亚述巴尼拔的皇宫矗立眼前。 *(亚述巴尼拔就是统治亚述、埃及和巴比伦的君王。)你站在皇宫门外,看见人用手推车把沉甸甸的陶罐搬进宫中。这些人刚从远方回来,他们走遍亚述帝国每一个角落,收集所有关于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及宗教的著作。打开其中一个陶罐,你看见里面全都是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小泥板。

你跟随一人进宫。在宫内,你看见书记拿着用骨头制成的尖笔,在湿润的小泥板上刻字,他们正在将外国著作翻译成亚述语。为了使这些记录能够保存下来,小泥板刻好后就放在炉子里焙干。然后这些记录就会存放在房间里,这些房间共储存了几百个陶罐,都放在架子上。每个房间的门柱上都挂着一个牌子,告诉你各类记录存放的地方。图书馆中存放了超过两万块小泥板,记录的资料包括贸易、宗教习俗、法律、历史、医学、人类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难怪一个后代学者说这个图书馆犹如百科全书,是“人类智慧的宝库”。

古代的其他图书馆

古代除了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外,还有其他著名的图书馆。早在亚述巴尼拔之前一千年,汉穆拉比王就已经在巴比伦的博尔西帕城建立一个图书馆。兰塞王二世也在亚述巴尼拔之前七百年,在埃及底比斯城创建了一个著名的图书馆。可是由于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藏书众多,包罗甚广,结果赢得了“古代最宏大的图书馆”的美誉。要到三百五十年后,才有另一个更宏大的图书馆出现。

这个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是由托勒密一世索特尔于公元前300年建造的,他是亚历山大大帝麾下一名将军。图书馆矗立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其馆员致力于收集世界各地的著作。 *根据传说,就是在这个图书馆内,大约七十位学者把圣经的《希伯来语经卷》翻译成希腊语。这个译本后来被人称为《七十子译本》,受到早期基督徒广泛使用。

东方的图书馆

当亚述巴尼拔扩充他的图书馆之际,中国正值周朝。周朝统治年间(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五经”成书。“五经”包括占卜事象的《易经》、记录上古帝王言行的《尚书》、诗歌总集《诗经》、关于宗教礼仪的《礼记》,及孔子修订鲁史而成的《春秋》,《春秋》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的鲁国历史。“五经”及学者为“五经”所作的注释,不但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还成为中国两千年来宫廷及民间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

日本的北条实时出身当权的武士家族,1275年在家乡金泽(现今横滨的一部分)创立了一个图书馆,并致力于收集所有中国及日本的著作。他的珍藏仍然保存至今,但藏书量已经减少了。

圣经、修道院图书馆与西方文化

《西方图书馆史》说:“只要研究一下基督教的兴起、传播及久远的历史,就可以明白印刷书刊的影响力有多大,图书馆的价值有多高。”图书馆的发展跟基督教的传播有什么关系呢?

罗马帝国衰落以后,帝国境内的图书馆所收藏的古书不是被毁,就是散失了。后来修道院在欧洲各地纷纷成立,收集古代图书馆散失了的典籍。许多修道院的主要工作,就是抄写圣经手稿及其他著作。例如本笃会的修士严守“圣本笃会规”,规定他们要阅读及抄写圣经。

君士坦丁堡图书馆收藏了古代手稿,还负责抄写。这些手稿后来在意大利再次出现。一般相信,这些手稿对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历史学家埃尔默·约翰逊说:“西方文化得以保存下来,修道院图书馆实在功不可没。大约有一千年之久,这些图书馆可说是欧洲的学术中心。要不是这些图书馆,西方的文明史可能要改写了。”

在这一千年间,抄写圣经的工作使欧洲人成为好学好问。随着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平民百姓为了阅读圣经,奋力挣脱文盲的枷锁。《图书馆的故事》说:“宗教改革运动令人意识到,每一个人都要受过教育,才能阅读圣经。随着人们为教义的问题大起争论,具有良好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他们必须阅读更多宗教书刊,增长知识。除了有阅读能力之外,还要有书刊供他们阅读。”

因此,在西方社会,图书馆林立,人大多会读书写字,圣经的功劳最大。后来,随着印刷术面世,大型的私立及国立图书馆先在欧洲,继而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这些图书馆的藏书包罗万象。

21世纪的图书馆

今天,一些图书馆的规模宏大惊人。试想想,你站在书架的旁边,书架赫然长达850公里,架上放了2900万本书!这大约是世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量。除了书籍以外,图书馆还收藏了270万份影音记录,1200万帧照片,480万张地图,以及5700万份手稿。图书馆每天也馆藏多7000份图书和其他资料。

伦敦的英国图书馆存书超过1800万本,藏书量在世界排行第二。莫斯科的俄国国立图书馆藏有1700万本书籍,以及63万2000份报章全年合订本。法国国立图书馆是欧洲其中一间历史悠久的国立图书馆,藏书1300万本。除此之外,据《图书馆世界记录》指出,“法国国立图书馆是第一间可以在网上搜寻大部分馆藏内容的图书馆”。只要有电脑上网,人就可享有前所未有的方便,浏览人类知识的宝库。

今天世界资讯泛滥,是前所未有的。据估计,世上的书刊和资讯每四年半就增加一倍。单在美国一地,每年就有超过15万本新书面世。

所罗门是古代的一位君王,也是一位学者兼作家,他说:“著书多,没有尽头;读书多,身体疲乏。”(传道书12:12)这句至理名言在今天尤其管用。既然资讯非常丰富,我们若能慎加选择,图书馆就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的一样,是“知识的宝库”。

[脚注]

^ 6段 人们相信,亚述巴尼拔就是圣经以斯拉记4:10所说的亚斯那巴,与犹大王玛拿西同期。

^ 10段 关于古代及现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详见《警醒!》(英语版)2005年1月8日刊。

[第20页的附栏或图片]

图书馆员的工作

如果你在图书编目中找不到你要的书,无需感到失望,只要问问图书馆员就行了。图书馆员具备专业知识,能给你莫大的帮助。罗德里克担任图书馆员20年,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该从图书馆何处着手寻找书籍,又怕向馆员求助,因为他们害怕,在馆员看来他们的提问是愚蠢的。然而,根本没有问题是愚蠢的。就算你词不达意,优秀的图书馆员也能够帮你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第21页的附栏或图片]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225.7

杜威十进分类法

许多图书馆都以杜威十进分类法来把馆藏分门别类。这个分类法以数字代号分类,通常在编目或书脊上都可以看见这个代号。麦维·杜威是美国一位深具影响力的图书馆长,他在1876年首次发表这个分类法。这个系统从000起至999止,把题目分成十个大类:

000-099 总类

100-199 哲学及心理学

200-299 宗教

300-399 社会科学

400-499 语言

500-599 自然科学及数学

600-699 科技(应用科学)

700-799 艺术

800-899 文学及修辞学

900-999 历史及地理

每个大类细分成十个小类,每个小类会按照不同的题目再分类。例如,在200(宗教)分类之下,圣经的数字代号是220。但在这个代号下,跟圣经有关的题目会再分类,如225代表“新约”(《希腊语经卷》)。另外,每个小类还附加数字来代表这本书籍的种类:

01 哲学及理论

02 杂项

03 词典、百科全书、索引

04 特藏

05 期刊

06 组织和管理

07 教育、研究及相关项目

08 普通论集

09 历史

这样,圣经百科全书的分类号码就是220.3,而新约注释分类号码就是225.7。

美国国会图书馆使用另一个分类系统,与杜威分类法相似,但使用了英语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许多书刊也使用一套字母与数字的组合代码,标明书本的作者。另外,不同的国家也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法。

[第18页的图片]

公元前650年,亚述王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收藏刻了楔形文字的小泥板

[第18页的图片]

伦敦英国图书馆

[第18页的图片]

1761年,瑞士一个修道院的图书馆

[第19页的图片]

约公元前300年,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

[鸣谢]

From the book Ridpath’s History of the World (Vol. II)

[第20,21页的图片]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上最大的图书馆

[鸣谢]

From the book Ridpath’s History of the World (Vol. IX)

[第18页的图片鸣谢]

左上图和下图: Erich Lessing/Art Resource, NY; 泥板: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