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小心“白色雪龙”!

小心“白色雪龙”!

小心“白色雪龙”!

《警醒!》瑞士撰稿员来稿

什么东西“无翅能飞,无手能打,无眼能看”?——这是从中世纪流传至今的一个关于白色雪龙的谜语。

雪崩会“吞吃”登山者,甚至可在眨眼间埋没整个村庄,称之为白色雪龙实在适当不过,人们也因此称之为白色死亡。这种令人畏惧的现象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如果你居住在白雪皑皑的山区,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但如果你住在热带地区,或低海拔地区,你也许觉得无关紧要,因为除非你在白色雪龙的辖区内旅游,不然这“雪龙”就完全伤不了你。

雪崩发生在下雪频常而且降雪量大的高山上,是突然间发生的。雪崩发生的时候,巨大的雪块、冰块、泥土和石块混杂着树干之类的东西,沿山腰一涌而下,或是飞越悬崖,通常它所到之处,无一不被扫荡净尽。雪崩这条“雪龙”本身不但能量巨大,破坏力强,“龙头”前形成的气压也会毁坏密林和沿途的桥梁、道路或铁路之类的设施。

自然现象

威力巨大的雪块大都是由小小的雪花组成的。究竟绵绵的雪花是怎样变成啸声冲天的致命雪崩的呢?我们认识雪的特性就会找到答案。雪有不同的形状——结晶状、小球状和颗粒状。结晶状的雪片总是六角星形的,样式多得不可胜数。每一片雪花都可说是一个奇迹。它们掉到地上以后,由于温度变化和积雪压力,晶体逐渐变小,并且改变形状。在短短的24小时之内,30厘米厚的新雪就会被压缩成只有10厘米。

由于雪花的形状不同,覆盖山体的积雪的稳定性也有所不同。六角形的晶体会互相扣锁,而球状和颗粒状的则会相互打滑摩擦,使雪层不稳定,容易滑离下面的坚固表层。因此,雪的类型、降雪量、地形的险峻程度、温差以及风力大小都会影响雪崩的发生。经过积雪覆盖的险峻地带时,就算是一个人或一只动物的体重都可能无意间触发一场雪崩。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雪崩。

颗粒状雪和晶状雪混合成的粉状的松散积雪深受滑雪的人喜爱。这种新鲜的雪被强劲的阵风吹到空中,就会引起干雪崩。由于雪很轻,会被吹到空中,之后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猛然降到山谷。这时,雪崩龙头前的气压极其强大,这样的空降雪崩会掀翻屋顶,甚至在区区几秒内就可摧毁多幢房屋。

一种最致命的雪崩是硬板雪崩。这种板状雪崩是大量已经压实的旧积雪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引发的。当上层的雪体断裂,巨大的冰体就会以每小时50到80公里的速度滑下山坡。这种坚硬的雪体也可能悬露在悬崖边上,对滑雪者而言非常危险,因为只是一个滑雪者的体重就足以使雪板断裂、引发雪崩,他可能在几秒内就被埋没。

在春季发生的雪崩更加危险。潮湿的雨水或明媚的阳光都会使雪变软,时常引发湿雪雪崩。虽然湿雪向下滑移的速度比较慢,但也许覆盖整个山坡的雪体都会一起向下滑。雪体下滑时,会将石头、树木和土壤一并带起,在雪崩终点堆起道道岩屑土壁。

一种类似雪崩的现象叫冰川,或冰崩。冰川就是巨大的板状冰块。在严寒地带或山洼地区或是背阳的山坡,积雪无法消融,就逐渐冻结成坚固的冰。冰川下滑速度非常缓慢。由于冰川的活动可以预测得到,所以很少造成灾害。

雪崩会在哪些地方发生?

在地球上,不是所有下雪的地区都会发生雪崩。只有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上,遇上寒冷多雪的天气才会发生雪崩。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全世界大约会发生一百万次雪崩。经常发生雪崩的危险地带包括: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当然还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它从法国沿东北方向贯穿瑞士、德国和奥地利。在这些山区里有人居住的地方,每年平均有200人死于雪崩,其中,在瑞士丧生的平均有26人。

两场破坏性最强的雪崩发生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1962年,海拔6768米高的瓦斯卡蓝山上冰帽厚达50米,有一块长达1公里的冰体断裂而下。这块冰体足有四百万吨重,体积有纽约帝国大厦(102层,高381米)的四倍!冰体在15分钟内高速滑移了18公里,结果埋没了7个村庄。雪崩的岩屑厚达13米,覆盖了方圆两公里的面积,大约有三千至四千人葬身其中。1970年,类似的事件在旧地重演。这次,地震震松了北部山顶的冰帽,山体也崩塌了。千万吨的积雪、石块和冰块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穿越狭窄的山谷,铲起沿途的大石和房屋。据估计,约有二万五千人丧生。怎样才能保护山区居民,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呢?

雪崩可以避免吗?

有些雪崩是可以避免的,其他的则难以避免。气候造成的雪崩是季节交替的必然结果,就像屋檐排雨一样不可避免。在这类雪崩的常发地区,当地政府已学会亡羊补牢,禁止民众在危险地带建造房屋,并且建造了隧道和长廊以保护道路交通。另一方面,有些雪崩是由罔顾规矩的人引发的,例如,有些滑雪的人喜欢冒险,漠视雪崩的警告和禁令。这类雪崩的灾害是可以避免的。

瑞士政府汲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于1931年成立了一个瑞士研究委员会。1936年,第一队勇敢的研究员在魏斯崖山区的达沃斯镇较高的地方——海拔2690米的高度开始作科学研究。后来,1942年,瑞士降雪及雪崩研究联合协会成立了。山上不同的地区建了好几个现代化的天文气象台。这些机构使政府可以预测气候的变化。他们定期发出广播,警告市民哪些山坡有雪崩的危险。

然而,不可预见的气候变化仍然存在,危险不能完全消除。因此,每一个生活在雪崩多发地带或冬季在山区度假的人都必须意识到,自己有责任避免引发雪崩。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声波可能会引发雪崩。有趣的是,在法国有人用喷射式飞机作低空飞行试验,结果表明,飞机的声波不会引发雪崩,人的声音也不会。

当局采取的防护措施

人在山区定居之后,很快就意识到雪崩的危险。为了防止雪崩埋没自己的房屋,他们在居住地上方的山坡上建造了“禁伐林”。这项保护卓有成效,因此禁伐林被当地政府保存至今,这是对付雪崩最天然的防护方法。经验表明,这些森林的树木必须非常密集,每1公顷要有好几百棵树,树木的年龄应当有大有小,树种也应有所不同。

近来,工程师建造了固定在混凝土上的金属栅栏,安置在防护林的上方、冰雪易融易裂、容易造成雪崩的地方。这些栅栏的高度可达4米,但要在所有的山坡上都安置这样的栅栏,造价就太昂贵了。为了保护栅栏不会因雪崩而被“连根拔起”,工程师还在坡底用泥土和石块建起巨大的护堤,好降低雪崩的冲击力。这些护堤可以改变雪崩的方向,防止雪崩直接冲击村庄和山谷的房屋。其他类型的护堤还有2米厚、5米高的V字形的土墙。V形的顶点在上,可以将雪崩一分为二,往两个不同方向偏转。V形护堤的两条边有90或120米长,可以保护整个城镇。当村庄的公路要道或铁路干线受雪崩威胁的时候,最好的、也是最贵的保护设施则是用木、钢铁和混凝土建造的隧道或长廊。

另一个预防雪崩的方法是将巨型雪体化整为零。例如,加拿大军队每年冬天都会在各城镇之间巡逻,在雪体引发雪崩、覆盖道路之前,就以射击爆破的方法将其分解。他们用这种方法保护贯穿加拿大的高速公路。瑞士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这种方法防止雪崩。他们向雪体不稳定的山坡射击或者从直升机投掷炸药来化解雪体。

雪崩求生法

滑雪者和登山者应该等到山坡安全检查完毕后才起行。千万不要漠视当地的雪崩警告!记住,即使最有经验的专业滑雪者也会葬身雪海。如果你突然遭遇雪崩,不要惊慌!专家建议,这时你要像在海里“游泳”那样,好使你处于雪体表面,或者将一只手臂尽量地高举过头,好让救援人员知道你的位置,同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鼻。救援数据表明,在遭遇雪崩后超过半小时,受害者生还的几率只有一半。现在,有些滑雪者还会携带使用电池的信标发送机。既然因雪崩而丧生的情况时常发生在高海拔地区,救援人员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拯救遇难的人。

多个世纪以来,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奥古斯丁会的修士一直饲养圣伯纳德犬(又叫圣伯多纳犬)。这种狗十分强壮,精力十足,可以钻进深厚的雪层,也可以忍受低温天气、抵挡寒风吹袭。它们有极其敏锐的方向感,对于人类不易察觉的声音和动静也非常敏感。它们已经拯救了数百人的生命。今天的救援犬大多数是德国牧羊犬,也有其他品种的狗受训成为救援犬。此外,电子设备也卓有成效,救援人员运用探测器仔细搜索也挽回不少生命。但这些方法都比不上训练有素的救援犬。

现在我们知道了,“无翅能飞,无手能打,无眼能看”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强大力量。我们对于白色雪龙,实在不可掉以轻心。

[第19页的精选语句]

如果你突然遭遇雪崩,你要像在海里“游泳”那样

[第18页的图片]

人们以为圣伯纳德犬时常带着白兰地小酒桶,其实它们在实际的救援行动中并不会带酒桶

[第17页的图片鸣谢]

AP Photo/Matt Hage